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项的培训教学研究

作者: 徐春兰 王敏

摘  要:二级乙等的普通话水平已成为高校学生参加公务员及教师资格考试的的必备条件之一, 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高校普通话培训效果与测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该文根据多年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项的听测情况,通过针对性、实证性研究,指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高校民族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8个扣分项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培训教学对策,为切实提高普通话培训及测试成效,达到“以测促训,以训促测”的目的,提供参考与应用实践。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培训教学;词汇;发音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047-04

Abstract: The Level of Putonghua in Grade II B has become one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take the examination for the qualification of civil servants and teachers however, the Putonghua training effect and test resul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re not satisfactory. Based on the listening and testing of the propositional items in the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conducts a targeted and empirical stud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ight points in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for ethnic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alyzes the reasons one by one, and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and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darin training and testing,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by testing, training to test"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practice.

Keywords: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proposition speaking; training and teaching; vocabulary; pronunciation

随着国家对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参加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以下简称“我区”)PSC(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仅在2022年4月6日短短的2 h之内,报名参加新疆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PSC的学生人数就高达5 216人。在随机抽取的2019年300名民族考生中能达到二级乙等(80分,对公务员、教师资格证的最低要求)的人数仅为17%。在此,通过针对性、实证性研究,指出我校民族考生在PSC命题说话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训教学对策,以期达到“以测促训,以训促测”的目的。

一、命题说话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PSC有读单音节词语、读双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4项内容。因为前三项是有文字凭借的说话,应试人并不主动参与词语和句式的选择,因而,40分的命题说话就更能有效地考查应试人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能力,最能全面体现应试人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命题说话项扣分点依次为语音、朗读文本、词汇语法、无效语料、自然流畅、离题、缺时扣分和零分处理8项内容。下面就民族考生在命题说话每一扣分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一)语音

PSC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语音标准主要是指语音中的声母、韵母与声调的标准与规范。一般来说,语音档在8个扣分项中占比最多,其中声调则是造成命题说话项成绩偏低的最重要因素。具体原因主要归结如下。

1. 考生的母语是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是没有声调的重音语言,这就造成很多民族考生对普通话声调感知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错读,这在普通话水平低级别考生身上表现最为明显。

2. 民族考生受母语影响,用母语的重音代替声调。声调的随意性很大,往往一种调子从头读到尾。或不习惯发高调,随意降低调值,导致第一声一般偏低,往往把普通话的调值55发成44,第二声上不去,第三声转不好,第四声下不去,再加上没有教师纠正,长此以往,学生误以为是对的,导致声调错误频出。特别是三声问题极为突出,其原因在于一声平调、四声降调和二声升调发音人在其母语中都有基本可参照的调型,而三声上声是折点很低的曲折调,对民族学生来说无可比照的调型,对音高起止点和折点基频的准确位置难以把握。另外,母语造成的学生控制声带的习惯也使三声曲折调错误率最高,有的学生心里知道是上声并且做出了曲折的手势,但读出来词的音高曲线却是升调。

3. 对于语流中的双音节词语、短语、句子来说,还涉及轻声、儿化、连续变调(上声、“一”、“不”、去声的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等语流音变问题,所以命题说话中的语音偏误问题显得尤为复杂。普通话水平低等级的考生在命题说话测试时,几乎每一句里的每一个字都会出现声调错误或缺陷,造成大量失分,不少考生在命题说话项中语音面貌扣分甚至高达10~12分。

4. 说新疆汉语方言的人中普遍存在着前后鼻音混淆的现象,民族学生受教师、周围人新疆汉语方言的影响,前后鼻音往往分不清。因而,命题说话时就应尽量避免选择《我的朋友》和《我的成长之路》这2个题目,因为题目中的“朋”和“成”都是后鼻音,会多次出现在说话的过程中。事实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中也有以鼻辅音结尾的音节,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发前鼻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发后鼻音时舌面后部抬起,向后抵住软腭。

(二)词汇、语法

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PSC时,习惯于使用表现力强、体现地方色彩的词汇、语法,容易在词语搭配和语法格式上出现错误。比如,“小男孩”“洋葱”被说成“巴郎子”“皮牙子”等维吾尔语借词,形容一个人厉害会用“劳道”一词,大家一起聊天会说成“喧荒”,“什么”会说成“撒”,“馒头”会说成“馍馍”等新疆汉语方言词汇。在语法方面,诸如“我也班干部一起去操场”(我跟班干部一起去操场)、“我买了一个房子”(我买了一套房子)、“他再去了”(他又去了)、“今天我一堆东西买了”(今天我买了一堆东西)、“我把他一顿骂”(我把他骂了一顿)等错句比比皆是。

原因分析:原有的母语思维习惯必然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影响。考生按照母语的习惯,往往错用介词、副词,漏用量词等,或说出补语前置、谓语后置等句式,这些都不符合命题说话的要求,造成考生词语、语法屡有不规范现象。另外,考生还受到新疆汉语方言词汇、语法的影响而出现借用词语、滥用句式的现象。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考生普通话词汇、语法掌握不牢,习惯于用母语思考与表达。

(三)朗读文本

因命题说话时完全没有文字依凭,部分考生会在测试前将30道题目写出来或下载下来,然后进行背诵。因用词造句书面语化,出现类似背稿的现象或者可以明显地听出是在背稿,根据时长扣了1~6分,情节严重的该项测试成绩按0分计算。

原因分析:有的考生虽然准备了,但套题或背稿子时书面句式较多,可以明显地听出是在背稿或朗读文本。死记硬背很容易导致因紧张等原因而忘记所背的语料,易出现内容衔接僵硬、语塞和破词断句等现象,导致扣更多的分。

(四)无效语料

无效语料是指命题说话过程中不断重复相同语句,大量使用“嗯”“啊”等词代替正常说话的内容,或用读题、读数、读秒、读计算机上的提示语等与话题无关的语料填充说话时间,或出现大量口头禅,甚至长时间的停顿、反复改正和唱歌等现象。上述情况,累计占时每20 s扣1分,以此类推,扣完为止。例如有考生说到:早上起床后,嗯,然后洗脸,然后吃饭……,啊,然后上课,嗯、然后上课,然后下课,然后做作业,然后睡觉,然后……1、2、3、4、5、我选择的题目是我的业余生活、我选择的题目是我的业余生活、我选择的题目是我的业余生活……时间终于到了。有的考生只是重复朗读题目,甚至把一个题目断断续续念几十遍,直至3 min结束。

原因分析:命题说话测试项没有文字凭借,考生或由于准备不足,或由于过度紧张,面对计算机时大脑一片空白,导致无话可说,出现言语缺失,断断续续,或语无伦次,东拉西扯,使用大量无效语料以达到拼凑时间的目的。

(五)自然流畅

有的考生说话时口语化较差,语言不连贯,语速不当,或快或慢,或结结巴巴或中途停歇,语气语调生硬。如有的考生说到:“我喜欢的季节是春天,山朗润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水涨起来了,一切都像刚刚睡醒的样子……。”有的考生为了不在声、韵、调上出错,说话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挤,听起来非常生硬。有的考生在密闭的环境中面对计算机说话无法从容应对,由于过度紧张而出现双手发抖,声音发颤的现象。

原因分析:说话不仅是对应试人语言水平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应试人心理素质的考验。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然、准确、流畅的外部语言,需要应试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懂得适当的心理暗示,以克服紧张心理,使语气保持平静。一般来说,语速过快容易导致毕音时口腔打不开、复元音的韵母动程不够和归音不准。语速过慢,容易导致语流凝滞,话语不够连贯。因而,过快和过慢的语速都应该努力避免。

(六)离题

有的考生在命题说话过程中缺乏前后的一致性,常常莫名其妙地插入和命题说话无关的话语,或缺乏明晰的联系,形成表达旁逸。有的考生2个题目内容各说一半时间。有的甚至完全偏离了话题范围和主题,造成离题现象。比如选择的是《我喜爱的节日》,说成了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选择的是《我所在的集体》,结果内容一直在谈自己喜欢的书刊。

原因分析:考生对话题理解有误,没有准备,构思不清。没有围绕选定的话题说话,脱离了该话题而自己找一个话题来说。PSC对离题的要求不像高考作文或其他考试的作文要求那么严格,比较宽泛。30个话题只是规定了说话的范围,并没有规定说话的具体内容。只要围绕着所给的话题口述事件的经过和感受,就不算跑题。

(七)缺时扣分

有的考生说话结巴、干瘪或三言两语就把话说完了,达不到时间上的要求,影响成绩。有的考生开头部分比较流利,到了后面却无话可说,或停止说话,或断断续续。缺时每20 s扣1分。有的考生说话时间甚至不足30 s,只能按0分扣记。

原因分析:考生说话时过于追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精辟,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因此出现结巴、干瘪或三言两语就把话说完的现象。其实,命题说话只需要顺利地说够3 min,不跑题就可以,不必过于追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精辟。考试时,规定的时间到了而未能将话题完整地讲完,也不会被扣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