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观视野下农林类高校风景园林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作者: 陈宇 程铄淇 周婧
摘 要: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蓬勃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如何结合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来认识并改善高校风景园林的教学模式,便成了一个重要问题。该文尝试在大工程视野下,通过对比研究中美四所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提出大工程观视野下的农林高校全新的风景园林课程体系构想。
关键词:大工程观;风景园林;农林类高校;教育改革;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126-05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production practice, how to comb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understand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mpare and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s in four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rge-scale engineering, and propose a new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urriculum system concept fo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arge-scale engineering.
Keywords: large-scale engineering concep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reform; curriculum settin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完成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1]。如今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涉及到大量的相关学科,例如生态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和植物学等。于是,如何融合这些学科并应用到现实的景观建设工程中,成为了培养风景园林复合型人才的新时代目标[2]。“大工程观”(Engineering with a Big E),是一种关于工程教育的新的思想模式,1993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莫尔提出,其本质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和工程实践四个基本学科实现“一体化”的理念,1996年,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在美国接触“大工程观”理念并对其进行考察,并在考察报告中将此概念引进中国[3]。自引进中国以来,工程理念改革、教学体系改革等是国内对大工程观研究的主要关注点,进行相关研究的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相比而言,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很少,尤其是对农林类高校。本文选择我国农林院校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美国院校康奈尔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课程体系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借鉴中美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经验,在“大工程观”视野下,提出农林类高校风景园林课程体系结构新构想。
一、大工程观视野下中美农林院校风景园林课程设置研究
本文选择国内的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作为案例,进行横向对比。原因有三:其一,美国是最早成立风景园林教学体系的国家,整个体系发展最为完善,极具借鉴意义,故选择美国院校进行比较分析;其二,四所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都缘起于农林专业。其中,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始于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系和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合作成立的造园组,康奈尔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同时隶属于农学院和建筑学院,都兼有农林专业和建筑专业的特点,也是大工程观视野下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趋势;其三,北京林业大学在我国院校中风景园林专业排名第一,康奈尔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排名目前全美第一,南京农业大学在我国风景园林专业2021年排名十九,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美国排名十八,因此院校从排名上具有可比性[4-6]。基于上述三点考虑,本文选择了这四所院校进行横向对比研究,为构建大工程观视野下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提供借鉴。
根据调研我国两所院校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必修课门类较为齐全,选修课设置基本与专业相关。除基本课程外,还设置了双语教学、专业讲座和设计竞赛等环节。课程形式包括理论讲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小组汇报,其中理论讲授占据相当的比例,教师参与教学也较多。此外,就课程设置来说,北京林业大学更为完善,具有建筑专业特点,如专业基础课中的城市规划原理等,也更能与时代接轨,如将测量与遥感作为专业基础课(表1)。此外,我国院校在实践教学上有毕业设计和南、北方实习两条综合性实践培养路径相互融合,可以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专业设计课,也通过实践项目进行个人或分组完成。另外,通过各种设计竞赛、名师讲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及就业实习等教育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深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院要求学生本科期间参加国内外园林设计竞赛,选派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并规定成绩算作学分的一部分。此外,为了拓宽学生眼界,学院每年都会邀请相关专家举办学术讲座。
相比我国院校,美国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课程门类比较少,课程形式分为教师讲授、课堂研讨会和独立研究。其中教师讲授不算多,设计课占比很大,另外就是课堂研讨会和教师布置任务或主题之后学生的独立研究,教师会要求学生在后面的课上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以设计课为核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体现得尤为突出。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在课程中体现,例如部分课程采取现场讲解和实地调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座谈会、讨论和演讲的成分较多。其中,康奈尔大学课程体系设置具有一些建筑专业特点,如园林史课程比例较大,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更偏重于农林专业,如对植物学的重视。此外,康奈尔大学的创造理想城市:木本植物设计和风景园林确立课程,充分融合了植物设计和风景园林营建,对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植物课程设置极具借鉴意义(表2)。实践环节设置形式灵活,美国院校一般设立设计工作室。学院每周邀请风景园林设计专业领域人士来分享专业实践经验,举办学术讲座。此外,每年组织学生前往外地进行专业旅行是美国院校常见的教学安排,学生将专业旅行中的实践经历也带到设计工作室和课堂,这种游学式的教学形式对学生风景园林专业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美院校课程设置、课程考核和专业实践设置调研分析,我国农林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以专业知识和理论为框架,并且对学生课程的评价或考核标准也是侧重于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因此,通常情况下,学生可建立扎实完整的综合理论知识框架。但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记忆学习,缺少实践指导,导致所形成的知识框架不同程度地脱离行业实际。与此相比,美国农林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风景园林相关知识的掌握主要来源于应用学习。但由于按照风景园林职业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进行组合课程专业知识和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必须从实践中学习总结,导致在这一过程中,很难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学生往往忽视基础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系统,但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却比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掌握得更加扎实、灵活。在大工程观视野下,当前农林高校应借鉴中美高校的优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形成完整扎实的基础理论框架的同时不能脱离行业实践,培养新时代风景园林人才。
二、大工程观视野下农林类院校风景园林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工程教育及工程观念一直以来是我国农林类院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短板,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平衡课程培养体系中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之间的关系。在当前大工程观视野下,基于当前社会对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借鉴中美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经验,本文尝试提出大工程观视野下农林院校风景园林教学课程体系新构想,平衡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我国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现有课程分类并进行补充优化,可以按课程类型、性质分为两个主要课程群,包括知识型课程群和应用型课程群。以知识型课程为主线的课程群包括了以植物学习为核心的“植物课程群”、以园林史学习为核心的“人文课程群”、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的“设计课程群”和以风景园林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为核心的“理论课程群”。以应用型课程为核心的课程包括了以各种风景园林相关技能学习为核心的“技术课程群”、以园林工程为核心的“工程课程群”和以各种实习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课程群”(表3)。
在大工程观视野下的课程设置,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型课程中学习到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践行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将理论知识为主的知识课程群,通过与应用型课程群中的技术课程群相互嵌套、相互关联,同时结合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竞赛实践及毕业设计,在各课程群之间进行贯通、整合,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融合起来,形成应用型课程群中的工程课程群和实践课程群,实现从单纯的知识吸收到能力提升的转变(图1)。例如,课程设置将理论课程群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园林规划设计概论、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和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原理等知识体系与技术课程群嵌套,共同融入园林工程、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和园林工程预决算等工程课程群中的课程及实践课程群的各类课程,要求同学们融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可操作的工程角度来理解风景园林,全面了解从招投标文件编制到工程施工组织的科学管理过程,掌握实际项目与施工图纸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建立正确的风景园林时间观。
此外,要对专业基础课与实践课的时间结构进行调整,我国教育体制决定了学生进入大学前并不能接触自己所学专业,考虑到此类原因,应调整课程时间结构为:实践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社会实践—专业模块课(图2)。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融入实践,并扎实灵活应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发展和风景园林行业转型的背景下,大工程观已经成为风景园林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人才培养导向从单一的“服务施工建造导向”向全面“驾驭综合现代风景园林工程导向”转变,风景园林高等工程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7-9]。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农林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大工程观视野下人才培养目标,借鉴中美高校的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经验,尝试在教学上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构建大工程观视野下农林类高校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更切合行业实践,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从根本上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了被动、“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将因此得到较大提升,必然大大增加将来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谢和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全面加快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33.
[2] 杨小英,王利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4):21-22,122.
[3] 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4]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5]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马冀汀.风景园林教育在美国[J].中国园林,2013,29(6):26-29.
[6] 刘扬,沈丹.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风景园林本科课程的设置与教学[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2):105-110.
[7] 汤辉.“大工程观”视野下的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园林工程”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199-200.
[8] 金云峰,刘颂,李瑞冬,等.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J].广东园林,2014,36(6):4-6.
[9] 李双群,靳玲品.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意义和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6):18-24.
基金项目:2021年园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大工程观’视野下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研究”(2021YYJG09)
第一作者简介:陈宇(1975-),女,汉族,江苏江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