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思政的会计课程创新教学法研究
作者: 周卉 韩振宇摘 要:该文在对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会计专业课课时量的有限,结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提出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会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法。具体包括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法、基于生活经验的类比式教学法、基于角色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法、基于热点事件的混合式教学法及基于传统文化的启发式教学法等,从而为高校会计专业开展专业知识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课程;课程思政;教育心理学;创新教学法;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035-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accounting courses,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limited teaching hours of accounting courses,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naturally integrating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accounting courses. These methods include an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roblem orientation, analogy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life experience,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role play, flipp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hot events and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llege accounting majors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Keywords: accounting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challenges
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会计行业也进行相应变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财务舞弊的现象频频发生,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层出不穷的造假风波,说明我国的会计从业者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使会计行业饱受针砭[1]。“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在立志、守身、处事、待人等方面建立信用,人无信不立,信是立身之本”[2]。从学科性质来看,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会计人员的不同职业判断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从而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3]。因此,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掌握实事求是方法论,具备诚信守则的品格和道德敏感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家国情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意味着思政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同时肩负着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道德教育两方面培养任务。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备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但目前暂未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结合方面仍有待完善[4]。
课程思政是指将传统的思政课程内容融入到非思政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力军,高校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本文在对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充分解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会计专业课课时量有限的问题,结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提出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会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法,包括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法、基于生活经验的类比式教学法、基于角色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法、基于热点事件的混合式教学法及基于传统文化的启发式教学法等,从而为高校会计教师提供参考,促进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一、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所面临的挑战
在会计专业知识点的讲授中融入课程思政时,教师可能面临以下两大挑战。第一,在会计专业课学习中应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融入思政元素。伴随着互联网急速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兴趣多元,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既尊重个体差异、又重视自我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也愿意接受挑战。这意味着,如果采取简单说教、生硬灌输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可能效果不佳。此外,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新旧媒体交迭的时代背景下,熟练使用多种社交媒体和学习网站,在疫情期间也接触了多种办公沟通媒介,具备丰富的新旧媒介使用经验。第二,会计课程需讲授的专业知识点本来就比较多,基本不存在课时量的富余。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需要在会计课堂纳入课程思政元素,则将面临课时量可能不足的问题。
面临这些挑战,会计专业课教师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更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第一,教师应基于教育心理学原理开展教学。在理解和尊重人类认知天性、对学生心理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时量,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授效率,实现高效的知识迁移;与此同时,以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传输,实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第二,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课课时量不足的问题,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方面,为落实“立德树人”,应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当代的0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教师应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协同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价值元素。同时,采取当代大学生较为熟悉、接受度较高的教学手段,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课程思政自然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在未来会计职业发展道路中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法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知识点的讲授,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课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自然融入会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法
(一)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类天生富有好奇心,我们的大脑喜欢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有一定难度却看上去能解决的问题,能带给我们满足感。遇到待解决的新问题时,才能触发人类思考的过程。教师可在课堂讲述中穿插提问,也可在每章开篇抛出问题,由此引发学生开始思考和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课堂讲述中提问时,应考虑到人类大脑工作记忆空间的有限性,因此在提出问题后需留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6]。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是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利用已学知识并加以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太难的问题可能让学生丧失信心;太简单的问题又可能让学生感觉无聊,无法引发其思考。
在章节开篇抛出问题时,一个有效的做法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人类的大脑对于有任务、有情节、有冲突、有因果的故事较为敏感,由此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作业成本管理法相对传统成本法的优势时,可以亏损公司董事会上的冲突事件作为章节开篇引导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董事会为何会发生冲突及如何解决亏损的问题。在讲述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方法时,可引入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巴林银行的破产故事作为开篇引导案例。该银行在90年代是与世界知名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规模相当的跨国大银行,但如此大的银行却在90年代破产了。本案例描述了在破产过程中,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经理尼克李森的各种侵吞手段,例如挪用银行的资金用于其个人的高风险投资等。尼克李森凭借一己之力,在28岁就造成了世界级大银行的破产,而此后他也受到了被判处长期徒刑的应有处罚。那么巴林银行的破产故事中,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否存在相应的预防手段呢(此为挖坑,引发学生好奇)?接下来,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内部控制活动。此时,教师又将带领学生回到本章开篇巴林银行的破产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巴林银行的破产原因,分析巴林银行具体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哪些组成部分具有缺陷,哪些内部控制活动应当开展但未开展,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出答案(此为填坑,使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由此,将章节所学知识点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能促进同学们对于“公正”“法治”“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二)基于生活经验的类比式教学法
在思考问题时,人类大脑中根深蒂固、已形成长期记忆的事实性知识和背景信息是很重要的。当学生对一个领域的背景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能产生一定的知识迁移,因此就越能更容易接受并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新知识[7]。因此,在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时,可以从学生已经熟记于心的知识领域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引导学生从长期记忆中搜寻关联知识,由此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并加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还能有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人生道路提供指导。
例如,在讲述企业内部控制的知识点时,可基于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介绍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及每部分的功能。为帮助同学们理解,教师可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类比成人造的免疫系统。为了自身的持续平稳发展,企业需要一套科学健全的人造免疫系统,即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就是相当于打造一套人造免疫系统。企业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由组织治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组成,相当于人造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不针对特定的对象,凡是与企业治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相悖的都将被第一时间排斥或拒绝。企业的特异性免疫系统由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组成,相当于人造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和第四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针对于特定性的内部控制风险和问题而产生,能进行特异性地识别和处理。此外,还需识别抗原,即进行风险评估。并促成免疫系统与神经中枢的对话,即信息与沟通。由此介绍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及每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新学的知识点。
其次,在讲述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时,可将其蕴含的平衡思维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阐述。会计等式的基本关系与记账原理和财务报表的组成结构息息相关。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一直运用会计等式背后的思维逻辑。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会计等式的理解,教师将与学生互动,向学生提问关于他们对会计等式的理解。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观点五花八门,真正验证了那句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会计等式。教师还将会计等式的平衡思维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会计恒等式需要永远保持平衡,如果不平衡则说明出现了错误。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为了得到各种名利(资产),需要付出我们的青春、健康(权益),并且还可能包括爱人的陪伴、父母的付出和朋友的关心(负债)。我们需要让自己的人生保持平衡,不然,很可能面临的就是崩溃。因此我们需要检查人生的会计等式是否平衡,经常用会计等式审视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