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模式研究

作者: 盛红坤 张晨 李国东

“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模式研究0

摘  要:“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在全国范围内一流专业建设掀起热潮。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暴露一些问题,所以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与创新实施方式。如何运用合理的建设方法,凸显出不同本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以便完成一流专业的建设,对于应用型大学可谓是挑战很大。因此,通过对各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现有模式的研究,以及分析建设中的关键性因素,总结提炼并优化出一套应用型大学的管理、教学、资源等体系,构建一个高效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模式,为我国育人体系的完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双一流;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019-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is in full swing, and the upsurge of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cross the country has begun. However,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some problems are also exposed, so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strengthe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How to us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methods to highlight the disciplin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applie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modes of th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ystem of variou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fines and optimizes a set of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resource system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constructs an efficient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mode, so as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applied university;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在全国正式拉开了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热潮[1]。应用型大学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发展起来的,以本科教育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技术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2]。但是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中暴露一些问题,且与“双一流”建设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如何提升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成为了一个现实的焦点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现有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一套应用型大学的管理、教学、资源等体系,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模式。

一、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现有模式特点分析

(一)基于原有专业进行建设,专业多样化

对于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中,基于改善已有的学科专业数量和过于单一化的弊端和不足的目的,开始尝试拓展一流专业的建设范围,使得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范围得到了扩展,从单一学科逐渐变成了多样化的学科专业。如此可以有利于应用型大学形成办学特色,以及形成特色专业,同时为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3]。

(二)能力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多

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中,能力培养全面,同时应用型人才众多。实际上,在各高校制定培养方案时,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了首位,包括技能方面、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研究能力方面等,这些能力的培养结合多样化的学科专业,为一流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应用型大学培养了能力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且在不同领域均取得了一定了成就[4]。因此,通过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凸显了高校的办学特色,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模式和目标执行不坚定

很多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较少,培养计划和目标没有根据新时代的社会需求更新课程设置方案,使得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南辕北辙。有些应用型大学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更多的是参考相同类别的院校,缺乏创新性,不能突出自身特色。培养过程中过于形式化,执行不够坚定,不能与实际培养目标保持一致[5]。

(二)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应用型大学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原因,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多是以学历和职称为主,对于学科带头人等重要职位多为外聘的退休教师。另外,一些青年实验教师通过读博提升自己,然后转为理论课专业教师。因此,在师资结构上不合理,实验教师人员减少,导致每位实验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无法保证课堂效率,以及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6]。

(三)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时,制定的培养方案不合理,包括理论课程占比较大,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实验教学和实习活动占比少,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因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为缺乏,在创新创业能力上也难以提高。一些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呈现“轻教学重科研”的趋势,教师可以通过科研,发表论文和著作,以及发明专利等量化的成绩,评职称、科研项目,而获得直观的经济利益,这就制约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力,不能将教学作为学术来对待,投入精力不足,导致课堂和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上,虽然利用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能够图文并茂,但是限制了学生们的体验感受。尤其是理工科的实验实践课程,传统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实验感受,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新时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需求,这就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计算机作为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环境和空间,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补充实物实验设备中无法观察的不足,弥补学生对理工科知识感念的不足[7]。

三、制约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课程建设无法跟上专业建设的步伐

应用型大学是以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流本科专业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体现出“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匮乏。此外,专业课和通识课的设置比例不协调,通识课较少,导致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有缺失。

(二)师资流失和结构问题严重

应用型大学以教学为主,对于科研方面氛围欠佳,而教师的待遇主要是和课时挂钩,导致教师疲于教学,对科研的精力投入偏少,教师的前沿性素质无法提高,学生也无法跟上时代和社会需求。同时,实验教师及“双能双师型”教师的缺少,导致其在实验教学方面缺少与企业和社会的交流[8]。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配套资金支持,且缺少地方经济互动

应用型大学对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是影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 办学经费不足严重限制了高等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双一流”方案出台之后,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建设规划方案,纷纷拟定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于应用型本科的高校建设经费进行削减,致使其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而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只能流于表面,不能有实质性进步。此外,应用型大学的理念是“服务于社会”,强调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但是应用型大学的高效服务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校与地方合作流于形式,致使地方和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缺乏信任,因此对于产研合作缺少更深的交流,研究成果转化率低[9-10]。

四、高校推进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模式研究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应用型大学面对一流本科专业发展的困境和机遇,必须坚持全面发展道路,从课程体系建设、“双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教育教改项目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建设及评价和监控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统筹兼顾,如图1所示。另外,必须主动与同类型高校、企业加强合作,结合当地经济,深化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应用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模式上做出新的探索和研究。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将基础和应用、培养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紧跟新时代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依托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突出一流本科专业的定位、发展方向和特色。精细设计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增加实习实训及创新实验教学的课时,提高对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集中现有资源,加快一流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的建设,依托高校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凸显专业特色,构建高质量高契合学生和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

(二)“双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能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对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推动有着非常积极和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中应该多设置“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课时,以及加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加强人才交流共同培养学生,将优秀的企业人才请进来,将他们优秀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引入到课堂上,增加学生对企业工作的了解、对专业和实践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根据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相关要求和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办实训培训班,给青年教师提供企业锻炼的机会,或者让青年教师到“双一流”大学去做交流学者,青年教师可以将从企业和一流大学中学习到的经验和知识带到自己的课堂上。

(三)教材建设力促一流课程建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