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中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冷尔唯 陈敬炜 鄂加强 张屹

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中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探索与实践0

摘  要:课程思政既是专业课程建设的紧要命题,又是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发展难题。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对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挖掘工科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初步探索,在发动机电子控制课程中进行具体实践,为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科类专业课;新发展理念;思政元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161-05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fo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ut also a development problem fac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s one of the fourteen basic strategies for adhering to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majors. In this work,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has been madeto m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under the direction of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specific practice has also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course of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all courses;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courses; new development concep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personnel training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要求“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大学专业课程自身的特性和一些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专业类课程,特别是工科类专业课程中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仍然是思政建设的一大挑战[2],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来推进高校课程“知识性”与“教育性”一体化建设[3-5]。现今,课程思政既是专业课程建设的紧要命题,又是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发展难题。发展难题就得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此,湖南大学努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在学校发展上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双一流”建设。这就要求高校每一位专业教师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新发展理念对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在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和建设中[6],着力培养学生形成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意识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家国情怀,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挖掘工科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初步探索

(一)努力挖掘工科类专业课程中创新驱动发展的思政元素

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习近平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是核心在于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7]”“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7]”要在工科类专业课程中努力挖掘这方面的思政元素,如在专业课程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必要的科技发展史教育,努力挖掘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和一大批大国工匠身上所体现的创新精神,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对世界格局改变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二)努力挖掘工科类专业课程中用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思政元素

历史镜鉴未来,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本问题,两次世界大战在根本上都是由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工科类专业课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促进协调发展,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古今中外在这方面成功的范例很多,如传统的“以工代赈”促就业保民生,现代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等等,工科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用全局观念和系统论的思想整体把握专业课程学习,既要学会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分析专业领域内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了解分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不平衡问题,还要深入剖析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努力发挥专业优势,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努力挖掘工科类专业课程中用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的思政元素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几次工业革命在造福人类、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故此,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像20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要结合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典型范例,认真分析和总结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深刻领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7]”要运用工科专业知识服务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生态安全建设,如长江经济发展带共抓大保护,把生态环境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

(四)努力挖掘工科类专业课程中用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的思政元素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开放包容才能促进发展,工科类专业课程教育既要有历史发展眼光,又要有国际视野,要引导学生从经济全球化所历经的三个阶段和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中,深刻领悟闭关锁国和经济封锁给国家和全球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刻领悟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努力做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维护者和推动者,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思考本学科、本专业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国经济内外循环、内外联动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要了解社会发展需求,了解未来科技发展走势,努力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主动融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许的那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8]。经世致用,方能造福于民,方显其价值与作用。

(五)努力挖掘工科类专业课程中用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思政元素

共享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7]。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十八届五中会上首次提出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共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共享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正在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社会各界的融合,学科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大学与社会之间都需要融合。正是因为坚持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所以我国的政治体制、国家体制非常有利于促进这种融合,这是我国的制度和体制优势,也正因如此,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考验面前,才能够真正做到尊重科学、科学防疫,并做得如此成功,赢得人民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推崇。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要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努力与世界上一切友好国家和人民互利共赢合作,共享发展成果。

二、在发动机电子控制课程教学中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初步实践

(一)课程简介

发动机电子控制是面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重点讲授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组成结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同时涉及点火控制、怠速转速控制、进气系统控制、废气再循环控制和稀薄燃系统等辅助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控制原理。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电控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理论等知识,丰富学生有关发动机的知识理论体系,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诊断、检测和分析的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与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以成为发动机相关的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发动机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驱动人类文明发展大步迈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的问题,在现今双碳的背景下,节能减碳的推进尤为关键,而发动机电控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同发动机排放问题紧密相关。与此同时,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动机电控领域有着上百年的积淀,而我国工业基础薄弱,长期处在追赶的位置,近几年发动机电控系统的逐步国产化彰显着我国工业现代化从无到有、后发先至的奋斗精神。基于上述考虑,本课程在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同时,重点关注其中的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理念,旨在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谐发展、科技兴国、民族自强和拥抱世界等理念,具有创新驱动发展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兴国的家国情怀,能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丰富自身知识理论体系,适应机电一体化的趋势。

(三)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在该课程教学中,首先将新发展理念的落实列为该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表述为“培养具有创新驱动发展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兴国的家国情怀,能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树立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和谐发展的理念”。然后,结合授课内容,努力挖掘思政元素,渗透进行学科思政教学,对应整理见表1。

(四)实践新发展理念的典型教学案例

下面从民族工业和和谐发展两个主题出发,结合表1中两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发动机电子控制课程思政改革中如何实践新发展理念,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科技兴国、和谐发展、拥抱世界的理念和精神。

(1)主题一民族工业:师夷长技、后发先至。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动机电控领域有着上百年的积淀,与之相对,我国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始终处在追赶之势,然而有赖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为国产工业的升级腾飞提供了肥沃土壤,以武汉菱光为代表的本土电控公司及时抓住了内循环的强烈需求,实现弯道超车。通过讲解国产汽车工业从合资带动产业起步,到现如今汽车产业全面的深度国产化,帮助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国家的发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体悟中国和世界的脉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