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作者: 于丽杰 赵丽鲜 廖文江
摘 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目标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重构形成多维度课程目标,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隐性思政教育元素,形成“线上线下并举,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持续优化”的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思政将“交通强国、学以致用、交通安全理念”等无形浸润入学生心中,持续提升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目标。
关键词:OBE理念;课程思政;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育人;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157-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ased on student-centered and oriented to the goal of education, the paper reconstructs and forms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 objectives, deeply excavates the hidden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to form a spiral teaching mode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online and offlin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Through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traffic power, learning for practical use, traffic safety" will be invisibly infiltrated into the hearts of students,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basic literac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nsportation, 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guidance.
Keywords: OBE concep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ntroduction to Urban Rail Traffic; educating people; ide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是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新举措和新方向,与现阶段正在推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工科、金课建设等教育改革实践同向同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无声润入”思政元素,实现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标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涉及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车辆、信号与通信等多个学科,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OBE理念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对照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毕业要求,将OBE教育理念运用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的建设改革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目标。
一、基于OBE理念重构课程目标
传统教学的课程目标依据课程内容制定,而在OBE模式中,课程目标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的,从不同角度和程度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决于课程目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都要围绕课程目标开展。OBE模式下的课程目标不仅是当前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包括未来工作需要达到的目标。
根据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课程目标从知识、应用、整合、价值、情感和再学习六个维度描述。知识维度即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应用维度即学生分析问题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整合维度即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价值维度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认识、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情感维度,既包含对专业的认同,同时也需要培养交通运输职业人的社会责任感;再学习是课程的终极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六个维度课程目标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的品德与思想,达到立德树人之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目标分解如图1所示。
二、深度挖掘有特色的育人元素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由于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分散,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够,没能形成课程思政特色。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下,总结以往课程教学和思政建设经验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与课程特点,依据OBE教育理念,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形成了“交通强国”“学以致用”“交通安全”三大主题的育人元素。
(一)交通强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2019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中国交通事业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是新时代交通发展的使命。“交通强国”的提出彰显了交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未来美好蓝图,也是交通人才职业前景的美好规划。
以交通强国为切入点,从交通强国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到“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以及我国铁路的历史发展与国家高速铁路网的规划、建设现状等多维度阐释中国“交通强国”战略,引导教育学生充分了解交通行业和社会发展状况,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激发学生投身行业、献身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北京联合大学的校训,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的理念。教学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践,精心安排教学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人字形铁路的修筑是京张铁路的一个创举,解决了南口到八达岭岔道城的关沟段铁路爬坡的问题。这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艰难的条件下,带领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因地制宜进行技术创新,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及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在100余年后的今天仍旧是交通人学习的榜样。
(三)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是保障交通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的基本条件,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安全行为的坚持在交通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铁路列车行车安全,线路区间部分常常采用闭塞方式组织行车,可以通过时间间隔或空间间隔法将列车隔离开。对典型案例——甬温线高铁撞车事故进行事故分析,使学生明确铁路行车制中时间间隔法与空间间隔法组织行车的区别及时间间隔法的安全隐患,典型案例分析也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的重要性和作为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确保安全可靠,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交通运输职业人必须牢牢守住的红线与底线。
三、线上线下并举,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效果
围绕课程目标,以产出为中心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析学情,打造出“线下线上并举,多元化教学方法,持续优化”的螺旋推进式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利用雨课堂在线教学平台,将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中的知识点按思维导图形式建立微课资源,并融入主题鲜明的思政元素,配合线下课堂学习进度,提前发布每周学习任务,展示教学目标,提出针对性学习方法建议,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按规定的教学进度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线上作业和章节测验。老师及时做好督学、导学,帮助学生完成好前置自主学习,有效保障课堂学习效果。
线下课堂教学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和快速串讲,并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通过提问、追问,学生展示回答,生生质疑辩论等形式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效果。并通过总结完成对知识的梳理,最后针对重点和难点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案例剖析能力,巩固学生在识记、理解和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时案例的故事情境里活灵活现的人物情感、精神元素就是非常好的思政元素,知识传授中潜移默化地传递了思政的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课堂上面对面的情感交互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加深度地参与课程学习,在思考和争鸣中寻求正确的伦理价值观。
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例如,观看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记录片《地铁——生活因你而改变》,并安排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检索、调研,了解轨道交通中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撰写报告分享启发,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学生了解民需、社情,强化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拓展课程深度。
四、多元化课程评价,促进可持续改进
OBE理念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能力培养与学习产出,结合培养方案和学校要求。课程评价需要以线上、线下开放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全方位地评价线上、线下并举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分明的日常成绩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学生按时打卡签到、独立完成在线学习。视频观看时长、线上讨论等将计入成绩。线上学习的完成进度定期公布,对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作业完成的情况等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形成良性竞争模式。
课程考核方式实行多形式多阶段的多元化评价考核方式。为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课程设置了注重能力考核、综合程度高的实践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和阶段性随堂测试,并按比例计入成绩,以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其学习效果,如图3所示。同时,借助雨课堂软件帮助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课堂参与情况,进而个性化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一方面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评价结果继而反馈到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案,持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并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切入点及结合度等,进一步凝练、优化,逐步形成具有特色育人价值的课程。
五、课程思政实践反思
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提升思政教学执行能力。
(一)育人先育己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己。身为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行,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严谨笃学,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的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