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对专业硕士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 常媛 肖兰

学习动机对专业硕士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0

摘  要:研究生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后备军,随着近年来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质量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科研创新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业水平的重要考核标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影响其科研创新成果的产生,研究发现,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较强的学习动机有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需要学习投入这一路径得以实现。该文提出完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融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等提升专业硕士科研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硕士;学习动机;科研创新能力;学习投入;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011-05

Abstract: Postgraduates are the talent reserve force for the country to achiev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in recent years, the training quality level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assessme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training quality and academic level of postgraduates. Does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ffect the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 strong learning motiv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needs learning investment to be realiz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uch as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talent training, integrating curriculum teaching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utors.

Key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 learning moti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learning engagement; upgrade strategy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对于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剧增;研究生教育也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并逐年加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就提出五年内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培育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对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索。马燕等[1]将科研创新能力分为三个要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专业知识、想象力及知识运用能力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尹振东等[2]研究发现,系统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素,提出应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以及完善课程设置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王维等[3]以经管类研究生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力较强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得到稳步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要加强校际合作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张月玲等[4]认为,当前我国会计学硕士科研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学校应该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激情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由此可见,现有学者有关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会计硕士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内在动机角度切入,通过问卷调查搜集原始数据,实证探究学生学习动机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并提出提升建议,以期为提高专业硕士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议与参考。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杜兆君[5]认为,研究生学习动机是研究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力量或意向,会对研究生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科研创新能力是个体在学科领域内进行真理探索的智力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6],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相关研究表明,研究生学习动机越强,学业表现越优秀[7]。学者郭衎和曹一鸣[8]研究发现,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其学业成就有积极影响。陶金国等[9]研究发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较强的学习动机有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成果有关活动的程度[10],是影响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需要,无法直接转化为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学习投入这一路径来实现。目前,关于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科研创新能力,学者们已经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汪雅霜[11]研究发现学习动机能显著推动学习投入的增加, 激发学习动机是学生提高学习投入的重要方式。Carini等[12]研究发现学习投入与批判性思维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对科研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二、数据来源与相关检验

(一)数据来源

本文问卷主要依据专业硕士特点,调查问卷由学习动机、学习投入、科研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构成,问卷通过相关专家访谈和学生座谈后初步编制,并多次抽样学生问卷发放、专家与学生反馈修整完成。为了调查的方便和聚焦,选取作者所在学校会计硕士为研究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213份。

(二)相关检验

1. 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克朗巴哈的α值衡量信度,当α值处于0.8以上时表明量表的信度非常高;由表1可知,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科研创新能力三个维度信度均高于0.8。

2. 因子分析有效度检验

本文研究采用SPSS23.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本文三个量表的 KMO值均在0.7以上且p<0.001,说明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

3. 提取主因子计算得分

学习动机、学习投入、科研创新能力三维度问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提取了5个、2个和3个公因子,提取公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9.851%、57.057%和 69.347%,也就是说大部分数据信息都包含在所提取的公因子里,所以分别选取提取的5个、2个和3个公因子来评价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科研创新能力。并计算各因子在不同题项上的载荷得出旋转成分矩阵,得出每一公因子的具体得分,据此分别计算出各生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及科研创新能力总得分用于实证检验。

三、学习动机对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方差分析对不同背景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3、表4和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在性别、是否有工作经验、本硕专业是否一致以及是否从事兼职四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性别、是否有工作经验、本硕专业是否一致以及是否从事兼职不会对学生学习状况产生显著影响;专业课排名班级前30%的同学其学习投入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强于其他同学,说明专业课成绩较好的同学学习更加努力,丰厚的知识储备也推动了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研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强于研一学生,研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知识积累和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其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导师指导频率会影响学习动机与科研创新能力,导师指导频率越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科研创新能力就越强。

(二)相关性检验

由表6可知,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科研创新能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9和0.228,分别在5%和10%的水平上显著;学习投入与科研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79,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科研创新能力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步验证了本文假设。

(三)回归分析

为验证学习动机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借鉴温忠麟等[13]的研究方法进行逐步回归,见表7。在第一列中学习动机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160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学习动机的增强有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H1得到验证。在第二列中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610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学习动机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投入的增加;在第三列中,在加入学习动机变量后学习投入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197在5%的水平下显著,学习动机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学习投入的增加有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在较高效率的学习投入的情况下学习动机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说明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和科研创新能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H2得到验证。

(四)研究结论

(1)学习基本情况在学生背景变量上存在差异。从专业课成绩而言,专业课排名班级前30%的同学其学习投入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强于专业课排名30%以外的同学;从年级来看,研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强于研一学生;从导师指导频率来看,导师指导的频率越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科研创新能力越强。

(2)较强的学习动机有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较强的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3)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对科研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学习动机无法直接转化为科研创新能力,需要学习投入这一桥梁得以实现,存在学习动机-学习投入-科研创新能力的作用路径。

四、专业硕士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一)完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除了专业应用性课程、专业前沿学术动态外,还需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专业核心与必修课程外,还可设置如:案例研究方法、数量分析方法,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等能够真正对专硕科研学习行之有效的课程;同时设置如:行业实践、案例研究与开发、经典文献阅读等必修环节。激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研结果解决实际情况。

(二)课程教学融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从研一开始,通过邀请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定期与不定期开设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举办文献综述大赛、企业案例大赛等比赛,设置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等活动,激发研究生对知识的渴求与科研兴趣。并搭建研究生科研平台、加大科研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