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地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 林雄斌 窦茜茜 韩子璇 钟晶晶 牛步青

摘  要:新时期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变得日益重要。作为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如何有效提升地理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推动课程建设、教研改革、学科评估与专业认证的重要考量。结合本科生教研改革趋势,解析地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面临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OBE理念下的地理学实践能力优化机制,能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人才培养;地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育;教研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146-04

Abstract: Under the national first-rate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aims,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optimize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undergraduate'sability of practice.As a disciplinecombin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ed practice,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geography undergraduates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consideration f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form, discipline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Following these trend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the proble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for geography undergraduate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under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concept, ranging from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forms, to practical teaching, which can help improvetheoretical literacy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geography undergraduates.

Keywords: outcome-based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geography undergraduates;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form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双一流”是新时期国家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策略。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当前,各级各类高校都强调本科高质量课程体系与教学质量提升,“一流课程”“金课”“以本为本”等理念与措施不断强化落实。地理学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地理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等关键领域创新,探索“课程、思政、科研、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能促进地理类本科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的“专创融合”,促进地理教学实践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衔接,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

结合专业、行业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OBE从毕业标准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反向制定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及“专业课程—实践能力”矩阵[1-3],强调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评价之间的对立统一[4]。OBE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教学过程的动态更新,以解决教学体系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课堂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和考核评价不完善等问题[5-6],并衍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校内校外互补教学等模式[7],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理念,具有时空依赖性、多学科关联性和理论与实践并重等特点[8-9],能较好地支撑社会经济与空间优化开发。尤其我国城市区域的产业结构、国土空间、经济发展都发生显著变化,地理学的作用日益加强。地理学类包含地理科学(师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一般包括地理科学概论、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教育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如何结合城市区域社会、经济与空间变动趋势,嵌入OBE教学理念,提升地理类本科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成为优化地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也要求在教材、教学和教法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尤其以学生科研、规划实践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在空间规划、国别地理、产业布局和区域治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一、OBE理念与地理学实践能力培养

OBE由教育学家Spady[10]提出,强调将相关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组织整合,使其成为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实质性经验。西澳大利亚教育部将OBE定义为一种通过构建相关教育课程和教育结构,帮助学生实现特定教育成果的教育过程[11]。OBE具有以下特征[12]:(1)以学生为中心;(2)清晰的教学重点;(3)清晰的教学设计;(4)超越学生预期目标;(5)丰富的教学实践机会。在OBE教学理念下,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预期学习成果为依据,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学生是OBE实施的核心主体,在课程(群)教学实践中,应处理好“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学与评”的关系[13],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顺应“互联网+”、地理大数据及新产业格局快速发展需求,应要求不断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强化地理类本科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方法,提升理论素养转化和地理实践能力,并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城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面向OBE理念要求,地理类本科教学应不断明确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核心目标,提升地理学专业思维与综合技能,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实践应用。教师或教学管理者应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优化课程安排、教学设计及教学成果评估,尤其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设立更具挑战性、实践性的预期成果。

二、面向OBE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解析

(一)面向OBE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地理学核心课程不断将地理实践能力作为学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能力是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包括地理观测、地理制图、地理实验、地理分析和地理问题解决等能力[14-15],体现在技能展示、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等方面。在OBE理念框架下,一些学者提出“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的立体化教学[16],以及“理论、素质、实践和技能”相结合的地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7]。OBE课程教学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全过程,强化地理类本科生课程建设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能加强专业建设内涵,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地理学实践能力面临问题解析

立足新时期社会经济与空间转型需求,有必要分析地理类本科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难点,不断优化教师教学、学生成果及教学评价。

(1)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强。由于专业差异,部分教师未受过系统的教育学课程训练,缺少实践教学经验,以及部分教师缺少地理学相关的实践生产活动,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较弱[18],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至实践,也难以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基础知识,形成创新想法。此外,受教学计划与课堂教学等条件限制,难以将地理学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定程度限制了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2)地理学类本科生实践能力不足。地理实践能力是运用地理知识或技能开展地理实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时展现的实践综合素养[19]。本科生接受的知识教育仍以书本知识与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小。再加上实践课程时间短、人数多和实验设备有限等原因,难以确保学生全部掌握操作流程与实践技能。例如,当前地理学类本科专业开设了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人文地理学野外调研等实践教学环节,部分课程也增加了实验、实训等学时,但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入程度有待提升,对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待进一步细化。此外,由于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差异,如果运用相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会限制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

(3)教学成果的考核体系不完善。教学考核是衡量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考核体系能客观分析学生学习成果,并据此调整教学活动,不断帮助学生达到预设教学目标。当前,地理教学成果考核多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全面性和综合性,难以有效衡量地理学实践能力。基于此,一些学者提出纸笔测验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地理实践力多元评价方式[20],不断完善地理实践考核体系。

三、基于OBE理念的地理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地理学人才培养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如何把握新时期社会、经济和空间转型趋势,成为落实OBE理念,提升地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问题。地理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需要面向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和毕业要求。其中,地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包括校内校外、市内市外和国内国外等不同实践教学结构,从而构建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策略,配置教学资源和实践项目,有效开展学生培养质量评价。总体上,应注重学生主动性与个性化,科学设置教学任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将地理知识有效运用到地理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地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分析问题、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等,提高地理学实践能力,夯实学习成果。

(一)校内校外实践教学

地理学侧重学生观测能力、制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培养。面向OBE理念的地理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具有必要性。校内实践能为校外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在制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任务的递进关系。在校内实践教学中,注重资料收集能力、任务计划与目标制定等引导;在校外实践教学中,侧重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引导。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地理观测、分析与解释、表达的能力培养体系,帮助达成教学效果。例如,宁波大学地理学科注重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在校内课堂基础上,组织本科生到宁波市植物园、四明山区等地进行地理实践教学,并与数十家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浙江省、宁波市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陆海国土空间依托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加强与浙江省、宁波市相关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强本科生校外实践,提升实践成效。

(二)市内市外实践教学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区域性差异。市内市外实践活动根据不同教学主题,结合区域差异,制定实践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区域差异的对比,促进学生发现、研究、解释区域差异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结合不同城市的地理现象差异性和典型性,在不同年级分别进行典型城市地貌野外实习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实习。此外,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积极依托地理学相关的学科竞赛或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延伸实践能力的培养范围和内涵。例如,宁波大学经济地理学“专创融合”示范课程,结合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中国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赴杭州、湖州和温州等地开展乡村振兴、区域分析、空间规划、交通地理、自然资源和陆海统筹等实践,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师区域特色的专业讲解与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例如,自2018年浙江省开展首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以来,宁波大学地理学科积极鼓励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的本科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获得金奖、银奖十余项,本科生积极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宁波、杭州、绍兴、湖州、台州和温州等典型地区的乡镇开展实地考察、深入访谈、问题分析与成果策划,围绕农文旅融合、乡村产业振兴、全域旅游、田园式旅居养老、农村产业业态提升、乡村研学旅行和乡村公共服务与空间规划等形成创新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