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思考
作者: 梁育填 李尚谦 王波摘 要: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隶属于住建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能调整到自然资源部,原城乡规划也相应改为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学原来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构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国家对城乡规划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当前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现状及特点,该文总结当前教学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思路。通过对比国内外城乡规划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新特点对高校城乡规划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要求,提出新时代城乡规划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建设思路,为高校开展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培养体系改革;城乡规划学;研究生;主要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6-0042-05
Abstract: In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8,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functions original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were adjusted to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original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was changed to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ccordingly. The origin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can hard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build a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for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refor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de and proposes the idea of reforming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oriented to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By comparing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n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deas of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he new era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Keywords: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training system reform;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graduate students; main problems
2020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同时,教育部在回应“关于科学编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时指出,不仅要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也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新技术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2]。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不仅可以实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同时也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3]。因此,通过推动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提高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既可以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能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在全国人大批准成立自然资源部之后,原先的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水利部等部门部分职责合并,以往的分散协调管理转为系统统一化管理。随着《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筹备建立,用人单位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渐转向学科复合型,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同样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4-5]。由于国土空间规划不是简单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或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延伸,也不是简单的“多规合一”产物,而是“区域整体”的谋划,是一种全新的规划类型[6]。现有培养体系也较多注重“解决某种问题”,而并非“提出问题”[7],培养人才多关注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较少从理论角度分析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背后机理。因此,变革后的培养体系需要构建适合“综合+专业”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特征的“专才+通才”新型知识体系[8]。除了学习规划原理及其应用、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规划政策及监督管理等基础知识,更需要引入地理学、生态学及人居环境学等学科的理论作为重要支撑。地理学在城乡与区域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领域研究的实质性理论创新和方法论突破,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9]。与此同时,要建立专业人才体系、补短板,要优化数据采集与应用机制、打基础,完善原有学科内容,打造具备培养新时代硕士、博士等专业人才的全新体系[10]。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相较于原有城乡空间规划,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体系,具备跨度大、覆盖广、图数一致和空间一体等特点[11]。原有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则是以城市规划学科为基础,作为工学一级学科,培养具有综合理论素养和扎实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高级管理型、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而国土空间规划则需要以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多维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作为制定依据。因此,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需求,对已有城乡规划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如何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培养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是各大高校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 目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乡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现代城乡规划学科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的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主要解决城乡人居环境发展中的现实问题[12]。而目前已有的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学科背景多元化,培养体系不规范
2011年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调整中变更为国家一级学科,正式更名为城乡规划学。划定学科以后,城乡规划专业面临内涵界定及核心理论建设不足、学科建设不确定性、学科对重大城市建设问题缺乏响应等一系列问题[13]。关于学科体系培养类型,呈现出以建筑学为主、地理学为辅的局面[14]。虽然已有的培养体系将城乡规划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其知识体系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的历程,但是理论和实际学习内容还是以建筑学科为主。并且国内高校现有城市(乡)规划专业的学科背景比较多元,高校办学条件不一,师资结构各异,各自发挥特色所长,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诠释不同,没有规范的学科和人才培养标准[15]。并且,由于研究生培养体系处于探索性调整阶段,在多学科背景的影响下,当前调整仍然是临时性的,没有从时代变化角度思考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也没有对培养体系进行规范化指导[16]。
(二) 已有培养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衔接
尤其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之后,已有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任务不衔接,缺乏有机的结合[17]。在知识体系上,空间规划专业人才的知识架构应该具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区域科学和土地科学等综合学科理论与方法[18]。而已有城乡规划学科依然以实用性为导向,知识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学科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城市研究与规划研究不分的现象仍较明显[19]。长期以来,城乡规划学科教学、实践及科研区域以城区和镇区为主,对农业生产区域、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涉及较少。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多规合一”改革的重要成果,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和转变国土空间治理方式的现实需要[20]。从地理学视角来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需要加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点—轴系统、主体功能区划、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等方面的深入探讨[21]。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与发展不是简单否定什么专业和学科,而是一个做增量、谋发展和求变革的过程,因此,已有关于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需求仍存在不匹配和不衔接等问题。
(三) 教学与实践课程的局限性
城乡规划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而实践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体系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教育教学与实践课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的人才培养以建筑类、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类人才培养为主,缺乏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全面了解,在区域特点、资源禀赋等方面得不到合理应用。其次,关于国土开发与保护等相关内容不完善,应在满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职业发展需求来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形成职业要求所需的知识系统与能力框架[22]。其次,国土空间规划的改革导致整体管理范围的扩大,但是目前研究生培养体系当中关于国土空间开发的相关实践课程尚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并且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目前研究生体系培养主要以高校教师为主,对于吸纳社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定指导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重视不足。在课程设施方面,缺乏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匹配的师资力量与相关课程,对设计适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教学模式和对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仍存在一定发展空间[23]。因此,从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视角出发,推动教育教学内容的转变与发展,满足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城乡规划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革新,吸纳相关学科教师,激发不同学科知识体系与规划领域交叉融合,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内容梳理,以此来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
二 创新培养思路与体系的思考
面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通过梳理已有城乡规划研究生的培养体系,结合高校城乡规划的培养特点,提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由于目前已有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在教学与实践课程中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首先应根据已有培养模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和总结,主要针对教学课程、培养模式和规划实践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新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需求,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具体而言,从以下方面对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 结合国内外城乡规划学教学模式特点,丰富培养体系的研究基础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国情和城市发展现状存在差异,因此国外关于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国外主要分为三类模式,分别是北美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和英联邦模式。就北美模式和英联邦模式而言,在学位设置体系完整和相关教育质量认证管控体系健全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教育制度与专业实践的结合,将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注册规划师制度进行衔接;而欧洲大陆模式与其差异较大,主要特点是松散自由型的培养,没有统一的机构对规划从业水平进行认定,各个学校培养标准并不统一[24]。因此,通过收集国外城乡规划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梳理和总结培养方案的特点可以发现,教育制度应与专业应用和注册制度进行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