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成果导向”混合教学模式在安全管理学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邢媛媛 陈燕文

“任务驱动+成果导向”混合教学模式在安全管理学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0

摘  要: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构建适合院校特色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是主要路径。安全管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混合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该文基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背景及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采用“学习通+BOPPPS”的混合教学模式,把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相融合,设计安全管理学课程的多种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符合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安全工程;安全管理学;混合教学;B0PPPS;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6-0113-04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the main way to establish a course teaching mod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core course of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mode in this course.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backgroun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 safety engineering, this paper uses a mixture of "chaoxing + BOPPPS" teaching mode,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teaching and offline teaching, designs a variety of teaching ideas of safety management course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pplication ability,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new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science; blend teaching; BOPPPS;practical application

安全工程专业是涉及各行业安全科学技术、工程应用、监察与管理、检测与监测、设计与生产和教育与培训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1]。随着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明确提出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2]。因此,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独立思考和现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面临具体复杂工程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学生日后从事安全技术或安全管理工作必备的技能,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安全工程专业素质的关键课程。

安全管理学是以安全管理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必修课程,学习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国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生产法规、事故预防技术与控制技术、事故分析和调查与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生产建设中根据环境变化实现动态安全管理。近几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各门基础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在不断删减,安全管理学理论教学32课时,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不断地讲知识点,学生参与讨论的时间严重不足,学生的热情没有被调动,导致学生的获得感较差。安全管理学课程教授的难点在于学生实践经验少,具体情境无法通过实验真实再现[3],“PPT+板书”的传统授课形式没有画面感,学生体会不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综合应用能力不强。事故案例分析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单纯依靠教师讲授,学生虽然能够听懂事故原因,但对于布置的案例分析作业却无从下手,暴露其在课堂讲授中只是听了却没有进行思考,教学方式需要进行转变。针对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结合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对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

一  不同类型教学模式的比较

课题组对当前流行的几种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如图1所示。传统线下授课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板书和浅层的PPT展示成为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但对于知识系统性、重难点精讲和言传身教等不可替代;纯网课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重复听课,但受限于平台运行机制,对学生监督力度不够,教师个性化教学不能体现,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式网络教学,最终学生需要付费刷课[4];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宽了教学空间、延展了教学时间,解决了教师由于课时不够内容讲不完的问题,能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工具开发和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获得感强,但师生工作量会显著提升[5]。目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矿业工程系的安全管理学课程建立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基于微课、试题库、案例库和思政元素等教学资源,设置了3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设计学习路线引导学生完成线上任务,教师采用成果导向反向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将考核节点嵌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时跟踪和阶段总结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如图2所示。

二  教学框架搭建

任何教学模式的成功实践都以教师愿意教学为前提,只有教师愿意为教学下功夫,教学改革才有生命力。学校、教师应该从“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为导向”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转变。任课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包括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和推送,课件的美化,问题的设置,此阶段虽然烦琐,但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必不可少,因此,教师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混合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6-7]。

安全管理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始终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根据培养要求,课题组精心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对于知识点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体现可观察、可评估和可判断的原则,为成果导向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也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明白学习任务。根据课程性质、难易程度和知识类型重新梳理课程知识点,分为基础理论型、实际应用型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型3个层次,挖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知识点;明确精讲和自学、线上和线下内容。根据知识点分类,对于重点讲解的教学内容制作微课,微课的录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课题组精心组织录制,包括录制内容、录制方式、录课教师、镜头语言和视频材料选取等;在资料库建设中,确定讨论主题、练习题目、拓展材料和思政元素等。

教师利用线上搭建的视频、文档和试题等资源,在教学平台上设置显性任务清单和学习路线,任务要一目了然,路线要简单明确,学生能快速、有效地完成线上学习操作,在课程进行中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操作性问题,让学生有愉快的学习体验;线下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成果为导向,通过知识点精讲、小组讨论及在线答疑等方式组织教学,增加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获得感;教学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章节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课程在一章完成后,设置章节测试考察学生对本章的掌握程度,可以是客观题、主观题或者分组任务;课程中期,教师在固定时间进行一次期中测试,检验学生的中期成绩。期末测试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方位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和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对学习不达标的学生进行及时预警,对于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制订新的教学方案。

三  实践应用

(一)  课前: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路线,引领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教师在开课前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各种教学资源,明确线上教学大纲,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任务需要量化,指明要看的视频,完成测试和讨论,设置时间节点和适当的奖惩措施,将完成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指标,督促线上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通过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根据学习路线和任务单,利用碎片化时间对视频、文档、测试、讨论和反思等进行先期学习,实现对知识点和生产实践结合的初步认识。这种线上预习的教学方式不仅弥补了课时不足的缺陷,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使教师提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时更有针对性。如在讲解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时,要求学生在网上上传学习资源,预习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安全生产监管与安全生产的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线下讲解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  课中:线下BOPPPS教学模式应用

不同教学元素在成熟教学模式中的混合交融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BOPPPS教学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由加拿大的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坊Instructional Skill Workshop提出,该教学模式已被全世界超过33个国家的高校引进并采用。2016年,我国高校开始关注BOPPPS教学模式并逐步推广[8]。线下教学中,教学环节更注重教师的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方法的选取和教学效果的监测等需要规范到既定的流程中。BOPPPS教学模式包括导入、前测或总结线上测试结果、学习目标、参与式学习、后侧和总结6个模块构成一个闭环的教学环节。教师能够灵活应用6个教学模块组织课堂教学,参与式教学中设计思维导图、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问题导向式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前测、后侧2个手段反馈学生掌握程度,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课堂教授质量。下面以安全管理学课程中知识点“风险与隐患”为例进行讲解,如图3所示。

(三)  课后:基于3个层次教学内容发布个性化课后任务

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高级人才,应以知识、能力、素质和价值观全方位育人为导向[2]。针对3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课后任务,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基础理论部分强调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布置拓展知识面的课程任务,要求学生搜集行业最新研究进展,完成纸质读书笔记,报告内容体现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基本方法部分强调对方法的理解,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综合分析。课后任务布置案例或者具体情境进行完成,形成纸质分析报告。理论联系实际部分强调现场实际应用,根据具体情境布置分组任务,要求每个成员参与,有目标、有方案和有结果,录制视频时,所有成员出镜,有纸质分析报告。在完成课后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激励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分类课后任务的实施,学生既进行了安全管理生产实践,又积极参加了团队合作。录制视频、角色扮演和方案撰写等多角色的学习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防止部分学生“搭便车”[9],教师利用学习通打分功能按照个人表现进行分别打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设置对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效果进行主题讨论,学生们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四  教学效果分析

课程考核是度量成果导向型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9],安全管理学采用“线上线下+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可以使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对学习行为不达标的同学进行预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学习通线上统计,包括签到、视频、章节测验、随堂测试、主题讨论、观看次数、分组任务和作业等,期末考核由系部组织闭卷考试,主要考查综合应用能力。通过2个学期的实践,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成绩如图4所示。混合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传统教学1为统招班,传统教学2为对口班。安全管理学课程选课人数为76人,访问量为14万余次,由此可见,学生对课程平台的使用率很高,能够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能有意识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课程学习。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构建合理的考核方式,通过课程改革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成为安全工程师和安全管理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