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的建筑物理课程“知—启—行”思政教学模式建设

作者: 王频 李宁 卢素梅 吴晓伟 孙璨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的建筑物理课程“知—启—行”思政教学模式建设 0

摘  要:运用绿色低碳建造技术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物理环境,是新时期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建筑物理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实践技能及绿色低碳建造价值观,是建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该文以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为基础,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构建了“授知励德—以情启思—践行创新”(以下简称“知—启—行”)三阶递进的思政教育模式,呼应以“知识点—知识系统—知识发散”为教学逻辑的渐进式课程建设框架和方法、价值观与实践三个专业育人目标,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等方面探讨全方位思政育人教学路径的实施方案,实现专业教育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关联和深度融合。

关键词:绿色建造价值观;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教学体系;思政建设;知—启—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6-0137-04

Abstract: Using green and low-carb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a healthy and comfortable indoor and outdoor physical environment is the requirement of Architectural Physics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ew era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i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ural Physics course to train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values of green construction. Based on Bloom's theor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is paper design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jectives in three fields of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or skills, and constructs a three-ste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of "Impart knowledge-Enlighten thinking-Practice innovation". It echoes the teaching logic of "knowledge points-knowledge systems-knowledge divergence" as the progressiv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framework and three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methods, values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ath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realizes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Keywords: values of green construction; Bloom's Theory of Educational Goals; teaching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Knowledge-Elicit-Action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工作[2]。课程思政改革是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是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明确观点,“我国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为建筑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指明了方向。

建筑物理是讲授绿色建筑基础与原理的专业必修课程与核心技术类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建筑物理学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并在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中进行运用”为基本教学任务,能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设计时营造物理环境良好、人居环境舒适的建筑空间,更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3]和高阶思维[4]的重要载体。

面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等严峻问题,占据能耗与碳排放近三分之一的建筑业别无选择,绿色建筑已经成为继现代建筑之后的一场新的全球化革命[5]。高校建筑专业教育应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绿色建筑应用型、实践型人才[6-7]。运用绿色低碳建造技术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物理环境,是新时期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建筑物理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8]。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实践技能及绿色低碳建造价值观,是建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一  建筑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

课程思政与建筑物理课程教学融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国内以“建筑物理”和“课程思政”为主题关键词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不多,主要探讨了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的途径和方法,大部分提炼出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呈散点状嵌入专业教学之中[9]。少有基于某种理论而搭建思政教育框架,使之与课程教育并驾齐驱形成相辅相成体系的研究成果。如何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对专业教育内容的有效映射,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一)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于1956年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10]。根据布鲁姆的理论,教育目标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11],并细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等六个层次[12]。本文以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为基础,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  思政教学的认知领域目标

在认知领域,通过理论讲授、技术总结、设计剖析和实践应用等环节的教学互动,以点带面训练学生构建绿色建造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职业素养和作为建筑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前沿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国情,认识到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前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树立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的信念。

2 思政教学的情感领域目标

在情感领域,以绿色建造知识系统为骨架,在系统中穿插标杆人物事迹和传统建筑典型的解读,在案例分析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岗热情和专业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帮助学生以知识系统为基础树立正确的绿色建造价值观和低碳节能意识,培养学生传承我国建造业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家国情怀与坚定信念,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当前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 思政教学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在动作技能领域,通过学识巩固与实践应用的双重训练,以综合设计实践、国内国际设计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内容为载体,强化学生应对复杂建筑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有效设计方案的综合实践能力,锤炼学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工程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沟通协作的工程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本文在建筑物理课程改革建设中,以学生绿色建筑设计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为理论基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分别设计思政教学目标,构建了“授知励德—以情启思—践行创新”分层次三阶递进的思政教育模式,呼应以“知识点—知识系统—知识发散”为教学逻辑的渐进式课程建设框架,将思政教育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由课程延伸到课外,以思政元素为催化剂促进课程知识的靶向吸收,在方法、价值观和实践三个专业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了建筑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度融合,探讨了全方位育人的建筑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图1)。在不同章节教学过程中,课程专业教学与“知—启—行”三阶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部分案例如图2至图4所示。

(三)  建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实施内容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育人路径实施过程中,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等方面同步进行改革建设。

1  重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梳理教学框架,以“原理—技术—设计”思维模式串联各教学主题,以重要知识点为填充,构建从“学”到“用”的绿色建造知识系统,以实践应用为知识发散的扩展内容,形成渐进式课程教学布局。充分挖掘德育价值支撑,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摄取更多的知识面,在学生小组自学专题、综合设计实践应用及第二课堂扩展训练等环节中,不断提高学生面向职业需求的竞争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全过程有机融合,实现技艺传授、人才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  以“五平台联动”教学模式作为思政育人的载体

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打造“课堂教学+优学院资源共享+微信群答疑+网络线上指导+公众号展示”的 “五平台联动”教学模式(图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项目、论文及竞赛等实践内容,基于优学院、微信群和网络会议等不同平台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扩展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学”与“用”的联系,达到分层培养学生的目的,使依托于信息技术的线上教学模式成为线下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成为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

3  科学的教学组织方式是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手段

1)“教”——以问题学习为导向。在理论教学课堂上,教师合理设计多类型、多层次的问题,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等环节建构课堂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有效探索。在实验、实训模块,教师设计主题明确的任务,把教学置入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景中,组织推进自主探究、合作设计、小组展示与集体讨论等教学环节(图6),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工程职业素养。

2)“学”——以学习小组为组织方式。在理论教学模块,根据不同教学主题提前设计核心讨论问题,形成个人学习、小组讨论及小组设计的“独学+群学”集体学习秩序。在实验、实训模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如在测试实验环节,小组合作完成调研与热环境测试工作;又如在竞赛实践环节,小组合作推进设计方案与完成设计成果。通过学习小组机制建立起教学共同体形态,使学生在集体学习中成为自主学习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集体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