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S模型设计移动模式的翻转课堂教学
作者: 钟向丽 宋宏甲 王金斌
摘 要:移动教学的发展为翻转课堂的高效实施提供更多途径。然而,移动平台在提供学习便利的同时也产生对学习的干扰因素。因而,除了关注移动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之外,还应该重视学习动机这一内因,以提升移动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的效果。学习动机是在综合考虑学习者兴趣、目的、价值和期望的基础上,确保其持续学习的一种内部意愿,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直接驱动力。为了激发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包含注意力、相关性、信心和满意度四因素的ARCS动机模型用于移动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功能材料课程超导体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为例,旨在探索移动模式的翻转课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手段和策略。
关键词:移动学习;翻转课堂;ARCS模型; 学习动机;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7-0050-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teaching provides more ways for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However, mobile platform not only provides learning convenience, but also produces interference factors to learning.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mobile learning,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factor of learning motivation, improve the effect of flipped classroom of mobile learning model. Learning motiv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learners? interests, goals, values and expectations, is an internal willingness to keep learning and can be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students? in-depth learning. To motivate and manage student motivation, ARCS motivation model, including attention, relevance, confidence and satisfaction,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design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mobile learning model. Basic Properties of Superconductors section has been taken as a teaching design example in the paper.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means and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before class, 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mobile learning model.
Keywords: mobile learning; flipped classroom; ARCS motivation model; learning motivation; teaching design
在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信息化进程”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政策指引下,教育领域中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不断涌现,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3]。近年来,移动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支持任何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参与的学习方式,已受到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其概念内涵、标准研制、环境构建及模式应用等已经得到大量探讨,大大促进了移动学习的推广和应用[4-5]。
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移动教学的发展为翻转课堂的高效实施提供了更多途径,教师可以借助移动平台实施学习任务安排、监督和评价,这为翻转课堂实践的内部发展因素研究提供了契机[6-7]。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翻转课堂的实施主要是教师事先将做好的PPT或视频传给学生,学生利用电脑观看,利用课堂时间提出疑问和教师交流。相比于目前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平台的丰富,存在学习资源获取途径单一、交流不及时与学习效率低下等不足,并且学习过程无法监控,教师对学生课下学习情况掌握不足,使得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教学平台的发展,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多样化,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保证了翻转课堂实施的外部环境。
一 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动机水平
然而,移动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高效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除了关注移动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之外,还应该重视移动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内部发展因素,学习动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动机是在综合考虑学习者兴趣、目的、价值和期望的基础上,确保其持续学习的一种内部意愿,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直接驱动力[8]。由于移动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学习是一种自主性较强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自控力来维持以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则能通过激起、调节、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来提升学习效果,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 ARCS动机模型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教学活动影响,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结合动机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保持最佳的动机水平[9]。ARCS动机模型是为了激发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建立的,包含注意力(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度(Satisfaction)四个方面。将ARCS动机模式应用在移动模式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程相关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升学生满意度四个层面提供有效策略,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保持兴趣与注意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完成度和学习效果[10-11]。
三 移动模式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一样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发挥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12]。移动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有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13]。在翻转课堂评价中,更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多方面发展和多元评价方式,在学生积极参与过程中,不止知识、技能有所提升,也为价值、情感等培养提供了沃土,更加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培养身心全面发展之人[14]。同时,注重课堂内容设置、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措施的使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基于移动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动机理论等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优化并总结,对移动模式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理论、教学观点和具体教学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移动模式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移动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教学组织和管理涉及线上和线下,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方式包含面对面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交流,教学评价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因而,教学设计需要更加细分化。比如,教学目标方面,需要同时注重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教学评价方面,需要结合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情况和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等全面考核评价。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不再是满堂灌。本论文将以功能材料课程为例,基于ARCS动机模型进行移动模式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四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 内容概述
超导体的基本性质是功能材料课程中超导材料的内容,涉及到超导的基本概念,需要在认识基本概念基础上,认识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和完全抗磁性,结合二者的理解,分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为后续理解超导材料的其他性质、超导机制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二)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熟悉超导的基本概念;掌握超导体的基本性质;了解超导材料各个性能的相关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教师设计课件、视频、动画、课前测试题及相关前沿资料等学习资源,通过学习通传送给学生,引起学生学习超导材料基本性质的兴趣。
2)课中:对教师提前设计好的相关课题进行讨论、分组协助学习并汇报,加深对超导材料基本性质的理解,掌握认识问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3)课后:教师通过学习通、微信、QQ和邮箱等多渠道对学生提供答疑、指导和课程内容深化及课程内容相关知识前沿进展的推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拓展前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区别与联系的辩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新奇有趣的超导现象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零电阻特性,完全抗磁性。
2 教学难点
完全抗磁性和零电阻特性的独立性。
(四)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超导体基本性质这节课的内容是超导材料的基础,要让学生认识宏观超导现象,好奇超导的内在机制,激发学习超导材料的学习兴趣,其主要教学环节是在移动模式下,实施“课前揭示课题、了解概念;课中假设论证、拓展应用、课堂总结;课后深入思考、前沿拓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由开始的超导现象到超导性质,从概念到物理本质,学习超导材料,通过应用与性质的联系,加深对超导基本性质的认识。
(五) 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
采用超星学习通和网络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有PPT课件、视频、移动终端、黑板及白板等。
(六) 教学过程
1 课前
设计学习资源,包括视频、PPT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等,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通知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完成课前学习。
1)注意动机模型——激发动机。通过视频介绍长沙磁浮快线,强调长沙磁浮快线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中低速磁浮铁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引入磁浮快线的基础上,通过视频展示磁悬浮现象,提出问题:磁悬浮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材料可以实现磁悬浮?从而引出超导现象、超导体。
从超导现象的发现实验切入,同时介绍发现超导现象的科学家卡梅林·昂纳斯(Kamerlingh Onnes)及其在超导领域的成就和诺贝尔奖获得情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超导的学习兴趣。
2)关联动机模型——联系生活。以学生身边的长沙磁浮快线切入,通过学习通发放问卷调查学生乘坐长沙磁浮快线情况,建立超导体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当学生被磁悬浮的问题吸引后,同时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便急切想知道磁悬浮的原理,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