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贺文宇 李丹 扈惠敏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而专业课程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最主要的必修课程。该文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优化和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针对性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并提供代表性实施案例,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深度融合,可为土木工程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立德树人;实施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8-0039-04
Abstract: The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vital channel for the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is its important carrier. Bridge Engineering is the main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aken the course Bridge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optimized and innovated,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are fully excavated, pertinence instructional scheme of the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esigned and typical implementation case is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content has been achieved and can provide useful refence for the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ivil engineering.
Key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mplementation case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1]。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重点内容和实施方案,各大高校开始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指出:“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的依托”。有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3]。因此,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而专业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优化和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深度融合,达到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目标。
一 课程介绍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最主要的必修课程,是现代桥梁工程理论教学的入门课程,它开启了本科生学习桥梁工程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桥梁工程的兴趣,确立了桥梁理论与工程应用的基本概念[4]。课程主要介绍桥梁的基本特点、结构分类和结构型式、力学和构造特征、设计计算要点、制造工艺和施工技术及桥梁工程前沿技术问题等[4-5]。通过桥梁工程学习,学生应树立从桥梁的基本理论至各类桥梁设计、施工的整体观念;掌握有关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构造原理、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等;开阔视野,创新思考桥梁工程的实际应用问题。本课程共计64学时,包含课堂学习、上机实习、企业实习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体系完善,有利于课内外一体化融合设计,可切实提升课程的育人影响力。
桥梁工程本身具有较好的创新性与前沿性,结合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和桥梁建设成就,容易激发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四个自信”),激发学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因此,以桥梁工程为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具有优越的现实条件和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系统知识体系;②培养学生从事桥梁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的基本能力;③培养学生桥梁领域领导决策或探索创新的初步素质和能力。
桥梁工程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是:①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把育人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②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结合桥梁建设实例及科研进课堂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③结合桥梁设计大赛等活动,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相结合,在桥梁作品设计理念、结构设计反复打磨及精确计算中,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工程职业责任意识。④注重桥梁工程问题的本质、解决思路和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抓主要矛盾等工程哲学思维。
桥梁工程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教学和上机建模分析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加入丰富的工程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注重价值塑造,把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育人作为教学主要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凸显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特点,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章节专业授课要点、课程思政映射点和思政目标见表1。
三 实施案例
本节以桥梁的历史和发展概况为例,介绍桥梁工程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案例桥梁的历史和发展概况主要内容为了解桥梁发展历史,我国桥梁建设成就及世界桥梁建设发展趋势。本案例结合交通强国战略、介绍桥梁学科前沿、融入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设计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 “桥”的文化内涵
从“桥”开说,以文化视角,形象地介绍桥的内涵。结合“桥”字的演变历程,阐述树木、亭子、桥的形状和小船多个元素(图1);着重介绍有关桥的中国古诗,深挖“桥”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采用提问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对桥梁的认识,所了解的各种桥梁形式,或者叙述与桥有关的中国文化故事,培养和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化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桥的发展历史
古人用原木高架在在沟壑或溪流上通道,称凌空跨沟的横木为“桥”,称水上过道的木制建筑为“梁”。选择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桥,介绍桥梁的发展历史。从桥梁在自然界的起源谈起(图2),重点介绍各个时期桥梁所用的材料、跨越能力和桥型等,梳理桥梁的发展历程,给学生树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哲学理念。主要阐述和说明两个观点,“桥梁史就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和“桥梁是人类师之自然的结果”。特别指出马鞍山长江大桥是安徽省内桥梁,但是在国际桥梁界具有相当高的地位,着重介绍其技术创新、国际获奖情况和合肥工业大学教师与校友在桥梁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激发学生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桥梁方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桥梁专业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步。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何历史上的桥梁工作者需要不断突破材料等的限制,实现更大跨度和更大载重的跨越,并预测未来桥梁的发展趋势。
(三) 桥之最
列出目前世界之最的桥梁,让学生了解目前世界之最的桥梁大部分在中国的事实(图3),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六个“世界之最”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中国正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结合热点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试图遏制中国发展和目前中国部分行业被国际“卡脖子”的现状,激励学生发奋图强。
(四) 中国桥
播放《厉害了,我的国》中关于“中国桥”的介绍,让学生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了解桥梁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中国桥梁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桥梁人物,茅以升和李国豪等,号召学生学习桥梁前辈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结合知乎热门话题“提桶跑路”,与学生探讨桥梁专业的发展困境和机遇,选择桥梁专业的意义和未来,加深学生对桥梁专业的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五) 桥的未来
提问“既然中国的桥梁已经发展如此之强大,是否意味着桥梁没有未来?”,让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继而介绍2020年度桥梁领域热点问题虎门大桥涡振事件和鹦鹉洲长江大桥涡振事件,及其引起的各方关注,指出桥梁领域发展的技术挑战,说明未来桥梁领域仍大有可为。介绍交通强国战略的背景、内涵和路径,鼓励学生在建设交通强国,共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让学生撰写课后报告“从热点问题谈谈桥梁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对于桥梁的认识、培养搜集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桥梁的历史和发展概况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具有两个特点。
1)凸显中国特色。内容中结合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桥梁而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如播放《厉害了,我的国》中关于“中国桥”介绍,让学生从国家战略高度了解桥梁的地位和作用;列出了世界之最的桥梁,让学生了解到目前世界之最的桥梁大部分在中国的事实,增强民族认同感。
2)紧扣热点问题。如介绍了2020年度桥梁领域最关注的虎门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异常振动事件,指出桥梁领域发展的技术挑战,激发学生学习桥梁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知乎热门话题“提桶跑路”,与学生探讨选择桥梁专业的未来,加深了学生对桥梁专业的了解和认同。
四 结束语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最主要的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本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按照课程章节,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提供代表性实施案例,深度融合思政目标与专业目标,以达到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目标,可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新华网,2016-12-8.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Z].
[3] 叶雨婷.课程思政:把“我要告诉你”转变成“我想学什么”[N].中国青年报,2020-6-15.
[4] 任伟新.桥梁工程[M].武汉:武汉大学社出版社,2016.
[5] 邵旭东.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桥梁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kcszsfkc326);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桥梁概念设计与美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szsfkc0723);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桥梁工程”(KCSZ2020023);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桥梁概念设计与美学”(KCSZ2019089)
第一作者简介:贺文宇(1986-),男,汉族,江西萍乡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桥梁工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