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 陈海华 朱民强 姜洪欣
摘 要:微信公众号应用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后,能够有效增强该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由于微信公众号属于自媒体,是一个开放型应用平台,具有多元应用场域。因此,把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应用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夯实应用路径。在应用设计上,要彰显微信公众号的教学属性,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托,团队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实施路径上,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注重推送原创作品,二要系统转载时政资讯,三要着力打造品牌栏目。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8-0066-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e-media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into people's lif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WeChat account is being constantly explored in teaching. Whe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s combined with application of WeChat accou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can enhanc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with solidarity and pertinence. As a kind of We-media, WeChat account is an open platform with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fields. Therefore, when the teaching team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applies the WeChat account to classroom teaching, accurate curriculum and application design is conduct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is continuously adjusted and consolidated. On curriculum and application design, the teaching properties of WeChat account is highlighted to make it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classroom teaching, a support for course assessment, and a carrier of team building. On implementation path, three aspects shall be further promoted, that is, pushing of original works, systematical reprint of updated polit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ing of novel and brand columns.
Keywords: WeChat account; Situation and Polic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lassroom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ath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及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2],具有教学难度大、内容变化快和备课耗时多的特点。立足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特点,不断增强该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自媒体加快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微信公众号的教学价值被教育界发掘并日益重视。近年来,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不断深化,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多,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后,通过对其进行“量身打造”,使其符合高校思政课的基本要求和该课程的教学需要,能够有效增强该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微信公众号亦称公众号,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面向个人、企业和组织推出的主要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已经发展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个类型。本文所称的微信公众号主要是指订阅号。时至今日,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及展示形象的主流自媒体之一。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而言,微信公众号在教学上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微信公众号能够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性、理论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当代中国的最新生动实践为授课的切入点,探析一系列伟大实践背后的理论指导,最后的落脚点在于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总体上,形势与政策课由于其内容“鲜活”,综合性突出,在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矩阵中具有特殊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利用多种方式和有效手段,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价值。微信公众号的 “公众”属性,使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教学团队创建微信公众号后,通过与“超星”“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课程相对接,可以推送学生撰写的主题性课堂作业,以及在线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多次修改、完善,通过微信公众号以时事评论、学习体会和青春故事等原创性网文作品推送出来。这些推送出来的作品,在理论层面上深化了学生对科学理论的正确把握,在实践层面上锻炼了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这些作品作为教学成果的一部分,通过“关注者”的点赞、在看、分享和评论等阅览行为,使学生的优良形象得到展示,思想情感得到升华。这种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形势与政策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一部分学生从“学理论”到“用理论”的转变,并且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公众”得到思想启迪和感悟,从而能够有效增强该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
(二) 微信公众号能够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持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其具有和谐与可亲近的品质[3]。对形势与政策课而言,增强该课程的亲和力,使之达到师生更加“和谐与可亲近”,就要在师生交流互动上下功夫。但是,当前一些大学生徜徉于社交网络,越来越多地将线下互动转换成了线上交互[4],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日趋淡化,久而久之导致课堂内外静悄悄地 “刷手机”成为一个新现象。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基于微信的自媒体平台,具有朋友关联的特点,交流互动是它的突出优势[5]。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后,为师生增加了一个交流互动的渠道。一方面,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对话框,或者关联的微信小程序,能够直接向教学团队反馈有关学习、生活中的思想、认识和困惑,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自然。同时,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阅览教学团队成员撰写的系列性时评文章和生活随笔。这些教师作品富有校园气息,不仅使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网络上占领了一席之地,还能够深化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另一方面,教学团队通过指导学生的作品,能够更加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把握青春的“脉动”。正如《礼记·学记》所言:“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6]”这种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形势与政策课,使师生互动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线下,从课堂内部升级到课堂内外,有效地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的亲和力。
(三) 微信公众号能够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
理论学习的意义在于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认同,引领他们的价值观念,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但理论学习的内容较为抽象,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专业发展有一定距离。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和专业发展相联通,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成效。具体到形势与政策课而言,授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阐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战略举措,使广大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政策实施后的生活影响。也就是要通过彰显政策的价值,让学生切实感知到理论学习的意义所在。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自媒体平台,具有内容自主化、形式多样化和传播及时化的特点,契合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信息接受路径和非正式学习需求。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后,通过推送学生的学习体会,转载时政资讯,可以更加便捷、灵活地对有关政策措施进行主题讨论和宣传推介,使之作为一个动态的“资源库”辅助线下的课堂授课。这种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形势与政策课,使微信公众号的线上展示与课堂教学的线下授课形成优势互补,并且与“超星”“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耦合性,能够形成错位发展,构建出一种“线下+线上”“课内+课外”的全方位教学生态。这种教学生态具有无限的延展性、广泛的开放型和充分的自主性,能够有效增强该课程的教学针对性。
二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微信公众号属于自媒体,是一个开放应用平台。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后,其应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依赖于对其进行精准的应用设计。只有突出其教学属性,使其符合基本的教学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应用价值。
(一) 微信公众号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明确指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要科学运用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后,实际上已经作为网络教学的一部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微信公众号并不是一个“天然”的网络教学平台,发挥好教学辅助作用,使其成为“有益补充”,要做好三个层面的角色定位。一要作为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台”。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7]。对高校思政课而言,在教学目标上,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一个基本要求。为此,要按照“内容为王,形式多样”的要求,通过微信公众号系统性地推送学生撰写的原创性学习体会、时事评论等网文作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二要作为大学生时政资讯的“资源库”。教学团队要围绕各个教学专题,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转发时政资讯。必要时,还要建立“港澳台工作”等题标签,使学生“一站式”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三要作为疑难困惑的“解惑站”。对于普遍性的思想困惑,教学团队要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有关栏目,指导理论学习类社团组织,推送青春题材的深度报道,给予普遍性释疑解惑。微信公众号作出上述定位后,能紧贴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需要,从而有效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反之,如果不对其进行精准的角色定位,突出其教学属性,就容易使其与高校运营的宣传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形成同质化,导致其失去活力和特色。
(二) 微信公众号是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托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变化快,单纯以考察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闭卷统一考试难以衡量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效。为此,立足时代要求和课程特点,探索并实施一个科学完善的课程考核模式成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后,可以完善形势与政策课考核评价方式,使其成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托。具体而言,就是把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开放式个性化考核手段纳入课程考核之中。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学习体会,在课后依托微信公众号发表原创性网文,并且按照20%的比例记入课程考核成绩(图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考核方式的有效性均取决于主体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微信公众号的开放性,使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形势与政策课“三维度、五环节”课程考核模式富有展示性、监督性和社会性,满足了一部分学生进行探究性、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课程考核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做到了课程考核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也从根本上提升了该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