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题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构与实施

作者: 张恒艳 谭明 李艳

摘  要:自2021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以来,如何将教材体系转换成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政课教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基于专题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对章节进行专题划分,对专题内容进行梳理,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紧密结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以“导”“学”“悟”“论”“测”“评”“用”7个环节,真正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中来,做到学思结合、学研相长、学以致用,积极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线上线下混合;建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0-0105-04

Abstract: Since the textbook revision of "Value,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2021, how to transform the textbook system into a teaching system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a primary problem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need to solv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pecial topics is constructed by thematically dividing textbook chapters and sorting out thematic teaching contents to realize a tight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by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matic teaching. Through the three stages of befo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class, with the seven links of "guidance", "learning", "understanding", "discussion", "examination",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is truly implemented into the curriculum, so as to combine learning and thinking, make proces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able students to apply knowledge purposefull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s the main front and channel of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Value,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special topic;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2021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从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的新要求切入,以人生选择—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理念—道德觉悟—法治素养为基本线索,逐次展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要求的分析探讨。要完成教材所设定的这几大主题,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依据当前教育环境,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建构起契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  专题及其主要内容

(一)  专题的划分

依据《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教学建议的要求将全书划分为12个专题,即时代新人专题(教材绪论部分)、人生总钥匙专题(教材第一章第一、二节)、出彩人生专题(教材第一章第三节)、理想与信念专题(教材第二章第一、二节)、青春与梦想专题(教材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精神专题(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爱国与创新专题(教材第三章第二、三节)、核心价值观专题(教材第四章)、道德的规范专题(教材第五章第一、二节)、道德的锤炼专题(教材第五章第三节)、知法与懂法专题(教材第六章第一、二节)和尊法与用法专题(教材第六章第三、四节)。

(二)  专题的主要内容梳理

对专题内的基本知识、基本关系、重要问题进行提炼,形成每个专题的知识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感悟。

1)时代新人专题重要知识梳理。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当代大学生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2)人生总钥匙专题重要知识梳理。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要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准确掌握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和认识人生价值,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3)出彩人生专题重要知识梳理。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出彩人生。

4)理想与信念专题重要知识梳理。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要切实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青春与梦想专题重要知识梳理。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6)中国的精神专题重要知识梳理。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之中培育铸就了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7)爱国与创新专题重要知识梳理。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8)核心价值观专题重要知识梳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9)道德的规范专题重要知识梳理。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需要认真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

10)道德的锤炼专题重要知识梳理。大学时期是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大学生要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

11)知法与懂法专题重要知识梳理。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就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尊法与用法专题重要知识梳理。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要注重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典范。

二  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  教学法介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辅学教程依托超星的学习通平台,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紧密结合,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真正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中来。

课前。首先是教师针对每一专题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目标,梳理重难点,设计课堂教学,线上发布导学信息,指定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其次是学生依据老师发布的导学信息、指定的学习资源和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线下准备好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然后在线上根据导学单完成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反馈在线学习结果。

课中。首先是线下学生对老师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所形成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采取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判,并作为平时成绩中的课堂表现模块进行量化评分;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梳理重点问题进行着重讲解,整理难点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其次是利用线上的辅助功能结合实际课堂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活动。

课后。首先是老师线上发布课后作业和拓展问题,对本堂课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在线检测,并对学生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就拓展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是学生线下自主查找资料、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线上参与主题式讨论和作业互评等学习活动,完成课后作业、在线答疑,完成学习反思与学习记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为7个字,即“导”“学”“悟”“论”“测”“评”“用”。

“导”,即导学,是老师向学生发布学习的任务和指令,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学习新知识,思考一些社会和人生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新专题的知识、理论和教学体系有一个初步的掌握。

“学”,即学习,是教师在线上先建设好课程资源,准备好文献资料,设计好思考问题,确定好达标要求,学生线上自主完成学习和思考,课堂上跟着老师进行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课后复习并在实践中加深学习。

“悟”,即领悟,是让学生结合个人能力或需要,自主完成个性化的理解、内化和吸收,形成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论”,即讨论,是老师设计好讨论的问题并线上发布,学生在线下整理思路,对问题进行充分思考,线上发布自己的观点,同时还可以回应其他同学的观点,老师起到执行与监控的作用,使学生的意见得以充分展现。

“测”,即测试,老师通过设标、测标、达标和补标4个部分,线上教学完成设标和测标,线下教学完成达标和补标,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