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
作者: 梁晓霞 尹立子 贺常亮 宋旭 张廷宇
摘 要: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发挥巨大作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可立足于中医药文化内涵,把天然药物涉及抗疫的伟大实践转化成课程思政的生动素材,充分挖掘提炼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近年来,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课题组进行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精心打造教学团队,探索课程思政,凝练教学特色,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学中形成理论课“借案例讲理”、实验课“以动手落地”、课后以线上虚拟平台为拓展、以二课堂为升华的框架,在保证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家国情怀在授课中有机融入,加强学生投身科研的使命感,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目标。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思政课程;中医药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2-0042-05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 The course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can be based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nsform the great practice of natural medicine involved in anti-epidemic into vivid materi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ully explore and ref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carried by the course.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our research group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carefully built a teaching team, explor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condensed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d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has formed a framework of theoretical class "reasoning by case", experimental class "practical landing", after-class online virtual platform as development, second class as sublimation. While ensuring students to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ar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so a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sense of miss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and culture"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i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Keywords: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education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历史使命[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拓展和深化,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环节。
在药学相关专业教育中,不乏与中医药相关的课程,如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等,如何提炼药学专业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生动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5]。但目前,药学类教育中主要强调西医理论,在中医药文化融入方面做得较少。因此,在针对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研究中,主动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引导学生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医药传承的信心,将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药发展为己任,培养有远大理想和仁爱之心的医药工作者,是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大势所趋。
作为药学学科重要专业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属性,既可传授中医传统文化,又可传播人文精神,是一门能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促进中医中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学科[6-7]。因此,深入凝练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作用,“润物细无声”地将其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既是当前形势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新时代教育要求的积极回应[7-8]。药学专业作为培养医药人才的专业,本课题组历来重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建设和课程思政,已经有十多年的教学历史和课程思政探索。近年来,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精心打造教学团队,探索课程思政,凝练教学特色,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9]。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疫情的战役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疫情中“中西医结合”的现实成效是做好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树立文化自信的教育契机。从连花清瘟到清肺排毒汤,无处不闪现出中医药的魅力。如何将这些实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何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如何将中医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值得每一位高校教师思考[10]。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从中医药典籍、中医药开发案例出发,深入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把天然药物涉及抗疫的伟大实践转化成课程思政的生动素材,提炼其中的文化基因,并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载体,将中华传统文化及爱国情怀在授课中有机融入,加强学生投身科研的使命感,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目标[11-14]。
一 完善教学方案,突显课程思政地位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以多门药学学科为基础,所涉及内容对于刚入门的本科生是全新而又繁杂的,学生常感到信息量很大,抓不到重点,难以掌握。同时该门课程兼具自然与人文,是一门融入家国情怀的课程,具有很浓的思政底蕴。如何衔接好多门学科的断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其爱国情怀,是提高教学成果的关键。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中,我们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教案及课件,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多方面、多角度,润物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以实现高效的“教”与“学”。
第一,教学大纲中思政元素的体现。根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程思政目标,在课程培养中体现思政元素,突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第二,凝练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在课程体系中确立思政元素融入点。凝练课程思政教育核心,是设计和建设课程思政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课程特征、教师素质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还需要进一步凝练课程思政的落脚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及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使其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深入思考课程中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实现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例如讲天然药物发展史时,引入中医药经典著作;在天然药物开发新药案列中,从引入大量中医理论出发开发新药的实例,如青蒿素的故事、连花清瘟神一般的崛起历程、新冠感染治疗中清肺排毒汤的发现、从薏苡仁到康莱特的发现、从补肾阳到治疗老年痴呆症新药苁蓉总苷胶囊的研发以及复方注射用丹七通络制剂的研发等。通过这些基于传统用药理论的创新药物发现案例,一步一步燃起学生对中医的骄傲,传承爱国情怀,弘扬中药文化。
第三,确立课程思政策略,避免课程思政教育变成单纯的说教。教学团队分析学情现状,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基本形成了理论课“借案例讲理”、实验课“以动手落地”、课后以线上虚拟平台为拓展、以二课堂为升华的框架(图1)。
通过理论课打牢基础,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在此基础上,应用团队搭建的“黄花蒿中抗疟有效成分活性追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整体上体会从中药研发新药的经典途径,对线下教学进行补充,作为知识拓展。同时结合教学团队在天然药物研究方面的优势,将“中医药”的研究融入到学生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项目、兴趣小组和挑战杯竞赛等)及毕业课题设计的指导中,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中医药传统文化对新药研发的实在意义,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构建饱含中国情的人生目标。
第四,增加体现思政的考核。优化课程考核体制和学生评价机制,增加除试卷外的多种考核方式。如通过融入体现思政元素的课程论文、思考题及课程讨论的形式,来衡量课程思政融入的效果。
第五,多元化教学方法,活化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线上线下教学组合上阵,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二 配强教学团队,确保课程教学效果
学院组建教学团队,并立项建设。①团队专业背景强,授课水平高。课程专业教师均有十余年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科研经验,专业背景扎实,在团队教学效果方面,目前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学生评教满意率达到99%以上。②团队加入专职思政课教师,明确课程思政方案。团队中专职思政课教师均有十年以上的专职思政教学经验,响应当前党中央方针政策,结合药学学生特色,不断提炼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方案。③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培训和提高教师水平。如参加天然产物化学年会,了解行业前沿,明确教学方向,加强了团队与其他高校的沟通,促进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 加强课程建设内容,创新教学形式
1)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确定课程思政方案。调动课题组主讲教师的专业所长,将中医理论结合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确定思政课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