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理念的凿岩爆破课程思政探索

作者: 牛雷雷 陈庆凯 何荣兴 徐世达

摘  要:凿岩和爆破是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的基本手段,同时凿岩爆破课程也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承担着为采矿工程本科生传递思政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基于PBL理念的凿岩爆破课程思政,以凿岩爆破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素养的采矿工程本科生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手段,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采矿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

关键词:课程思政;凿岩爆破;PBL;线上线下相结合;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2-0185-04

Abstract: Drilling and blasting are the basic methods of mining in metal and non-metal mines. Meanwhile, Drilling and Blast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mining engineering, which under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transmit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ining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drilling and blasting course based on PBL concept takes the course of Drilling and Blasting as the carrier, takes moral education as the basic task of the education, and aims to cultivate mining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with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mission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Based on the problems lear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 library of the drilling and blasting course is built by mean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s deeply excavat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the value guidanc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min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s in course; Drilling and Blasting; PBL;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professional teachin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要求,目前已有众多高校和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2-5]。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教师需要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建立思政素材库,思考如何做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既要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传授专业知识,也要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采矿工程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凿岩爆破是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的基本手段,同时凿岩爆破也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因此,该课程的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通过将学生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穿插思想引导、政治教育和行业精神鼓励,感受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素养。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首先是由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提出的,随后在丹麦的奥尔堡大学和洛斯基尔德大学进行实践和推广,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由项目来组织”的奥尔堡PBL教学模式[6-8]。目前,PBL教学法已经在众多国家的众多课程得到应用[9-12],牛雷雷等[12]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凿岩爆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PBL教学理论与凿岩爆破现实教学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尝试解决传统凿岩爆破课堂讲授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的问题,但是在探索中尚未考虑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PBL教学过程中。因此,本文开展基于PBL教学理念的凿岩爆破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将课程思政元素和PBL教学法进行融合,实现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目标。

一  基于PBL理念的凿岩爆破课程思政设计

凿岩爆破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政治觉悟、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新一代本科生,教学方法是以PBL教学理念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提高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度,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本研究通过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的方法,深入挖掘典型事例,拓宽教学内容与政治理论的结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思政教育的灵活性。

(一)  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

凿岩爆破课程思政素材库主要从采矿工程行业典型人物和事例、矿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基于经典著作的课堂实时答题三个方面搜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最终建立一个素材库,供教师从中选取合适的素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融入和传授。

1  采矿工程行业典型人物和事例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从代表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和铁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硅、稀土和铀等,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有一次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在这些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凝聚了矿业工程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心血,涌现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结合我国采矿业的发展历程,通过深入挖掘本专业前辈们的典型事迹,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2  矿业相关的国家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向地球深部进军,大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开展深部能源快速高效勘查评价,推进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与高效利用,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发展规划不仅给出了矿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且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发展指明了道路。凿岩爆破课程讲述采矿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又了解了国家相关政策。在了解与矿业有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方面的知识和政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矿业这个艰苦专业,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生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3  基于经典著作的课堂实时答题

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查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理论著作,挑选其中的部分内容做成选择题,在课堂测验中作为附加题进行现场测验,加强学生对理论著作的学习和了解;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名句和典故与凿岩爆破课程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传播中国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人文修养。

(二)  基于PBL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1  问题设计

基于PBL的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关键,教师需要选择难度合适的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了学生通过努力不能解决,起不到学习的作用;太简单了学生不经思考就解决了,起不到锻炼的效果。问题的设计需要能引出这节课讲解内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这节课程的知识点,理解重点和难点,促使学生更加容易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在问题设置阶段,教师就需要从素材库中选取合适的素材,如果没有和这节课程内容相关的素材就暂时不进行融入,要不然容易造成生硬的融入,学生学起来会有跳出课堂的感觉,反而不利于教学过程的连续,因此,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思政教育,需要教师搜集尽可能多的素材。

2  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教师设置完问题之后,学生需要根据分组针对不同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主动搜集资料、汇总资料和分析讨论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资料的搜集、提取能力。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立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力量,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课下去搜集矿业领域专家的典型事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到素材库的建立,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度,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前辈学者们的事迹,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和认知。

3  教师辅助作用

虽然在PBL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但是不意味着教师就能轻松,尤其是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之后,教师不仅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而且需要把握思政素材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凿岩爆破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和实践机会,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为未来从事设计工作和现场凿岩、爆破工作创造条件。

(三)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设计

1  基于微信群和QQ群的线上教学

目前课程微信群和QQ群为教学工作带来了众多便利,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实时交流平台,而且成为课件、作业等学习资料的发布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借助这两个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充分发挥其实时交流和内容会聚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在QQ群里及时更新课堂讲义和PPT,让学生提前预习;及时发布课后复习资料,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发布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为学生课外学习提升提供素材,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动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