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新模式协同驱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 刘春城 刘继伟 巩东辉 毕捷 杜志强

三位一体新模式协同驱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改革与实践0

摘  要:课程建设作为高等教育“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线教师最容易接触到、最容易开展、最容易取得成效的教学改革途径。5年来,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通过“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思想价值引领、专业知识传授、创新能力提升三个环节持续发力,不断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教学质量;综合改革;协同驱动;新模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005-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the way of teaching reform for teachers most easily to contact, to carry out, and to obtain efficiency.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Biochemistry teaching team 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istently made an effort in the three steps, including the ideological value guidanc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enhancing,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trinity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blended teaching", and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The major aim i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curriculum, to industriously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duct, learn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se comprehensive reform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student training quality.

Keyword: teach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reform; synergistically drive; new mode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多种教育教学改革方式与手段应运而生,不论是从师生角色转换方面,还是从加强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最终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自2016年10月开始,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生科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就紧紧把握住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通过积极争取各级教学改革项目,先后有计划地开展了“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三位一体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有效助推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内在要求

(一)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与基本单元,遇到教学问题的情况下,课程改革是每一位教师最容易接触到、最容易开展、最容易取得成效的教学改革途径。经过15年的发展,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科院经过两次培养方案修订之后,多数课程存在以下问题:课时压缩,班容量增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的笔记与作业完成的情况不好,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长期存在,必须加以解决,不然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  教学问题的出现与存在,是促进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新时代,本科教学工作出现了新特征,但是无论如何那些背离教育宗旨与国家教育部要求的乱象是不应该存在的。例如,学生上课不愿意听讲、笔记与作业的质量不高、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等现象,以及“替上课群”“替点名答到群”“考试保过群”现象的出现,甚至教师讲课形式单一、只会念PPT等现象的出现,都在要求高等教育从业者进行深入思考:怎么进行改革,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这一系列问题,都在督促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三)  教学方法的变通与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革,尤其“混合式教学”具有以学生为本、目标先行、因材施教、学生参与的特点。通过“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就这一点来讲,就促使此前单一的教学方法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思想,将“教师一味地讲授”的方法转化为“学生主动学、教师协助答”的教学形式,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阶要求,促使相应的教学改革尽快落实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理论教学的课堂中,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项目教学”就是充分体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将教师科学研究的成果及时进行理论化转化,将科研成果搬到理论课堂之中,让理论教学有了更好的实践理解,这样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二  进行综合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  综合教学改革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先后针对“翻转课堂”“三全育人”“OBE理念”“课程思政”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指导意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最终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正是在这个大的教育背景之下,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科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从2016年10月开展了关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2017年正式开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2018年将“课程思政”“项目教学”等内容引入了课程建设范畴,最终形成了“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三位一体协同驱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实践思路。经过5年以来的综合教学改革与探索,该思路紧扣高等教育新时代的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  契合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5年以来的综合教学改革与探索,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完全符合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2016年以来学校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新方向,包括“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双创教育”“OBE理念”等内容。生物化学课程通过教改项目的申请与实施,真正地进行了一系列扎实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工作: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不仅在思想上引起了任课教师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服务人民的意识培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积极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施,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比赛的参与积极性,能够及时将教师科学研究的成果搬进理论课堂,切实起到了教学与科研工作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通过积极自学形成了学生带着问题上课的良好局面,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教师成为了学生答疑解惑的线上主持人,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参与度。

(三)  生物化学课程是进行综合教学改革的理想土壤与良好的试验田

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4个专业,近1 000名本科生设置有生物化学必修课程。因此,在生物化学课程开展综合教学改革天然就具有影响范围广、受益人数多的特点,无论是开展“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改革,还是开展“项目教学”以及教学团队的模块化教学改革,都会在较大范围内形成正向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还会影响学院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  综合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过程

“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三位一体协同驱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实践思路,其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全覆盖,突出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混合式教学”全面开展,实现师生角色翻转;通过“项目教学”积极推进,促进向能力提升型课程转变的进程,如图1所示。

(一)  “课程思政”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

1  范围全面覆盖

通过建立统一的“思政教学”规范,着力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新元素,将“课程思政”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点统一写进教学大纲与教学日历,使“课程思政”成为常态化、制度化教学要求。

2  内容突出引领

将生物化学经典知识与“思政”元素完美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服务人民的情怀,突出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

3  过程强化自我革新

“课程思政”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要充分做到让善于做“课程思政”的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这就对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树立自我革新的意识。

(二)  “混合式教学”充分开展,实现师生课堂角色的转换

1  积极进行平台载体建设

积极建设“学生线上学习”平台,不断开发线上学习新资源,出台学生“线上学习”成效与教师“线下教学”的具体考核方法。

2  加强过程管理,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要强化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5分钟课堂讲座”“10分钟小组互动教学”等环节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不断降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不及格率。

3  强化质量监督与结果考核

通过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的统计,形成综合指导意见,积极整改。教师“线下”教学活动,参照一般理论课的考核方法进行,包括课前准备、课上表现、课后反思三个环节,重点在于督促教师注重实效、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  “项目教学”积极推进,促进向能力提升型课程转变的进程

1  理念入心、强化落实

充分体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理念,在各系部的排课过程,要认真考虑任课教师的科研背景,让最适合的教师讲最擅长的课程。

2  强化科研成果及时进课堂

要求具有科研背景的教师尽全力开展“项目教学”,同时,科研成果进课堂要强调及时性,目的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