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

作者: 仲奇凡 张秀珍 肖劲 李劼

新时代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0

摘  要:铝冶金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并未完全区分,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与工作的适配率,提出通过产教融合为铝冶金行业输送对口人才的方法。该文深入剖析冶金工程铝冶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产教融合人才培育的改进措施,达到实现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实践能力的铝冶金行业高水平人才的教育目标和凭借高水平创新实践人才推动行业发展的经济目标。

关键词:产教融合;铝冶金;专业型研究生;校企合作;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157-04

Abstract: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and academic postgraduates in the direction of aluminum metallurgy are not completely differentiated in the way of trai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daptation rate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to work after graduation, a method of delivering counterpart talents to the aluminum metallurgy industr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proposed.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research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in the direction of aluminum metallurgy,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aluminum metallurgy industry with the ability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and the educational goals and economic goal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with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luminum metallurgy;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are one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成功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精尖领域的不断开拓,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1],作为此类人才主力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自然随之不断扩增,在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中的占比持续增大。自2017年起,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开始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20年,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99.1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60.2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60.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106.2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录取人数65.7万人,占比继续攀升至61.9%[2](如图2所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3](以下简称《发展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如何将扩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定向培养,是国家、学校和对口行业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在过去几年的探索中,提出了产教融合的培养机制,即通过高校教育与产业实践的深度合作,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行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将所学各个单一学科融会贯通,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让知识“走出”书本,让研究生“走出”课堂,培养出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达到学校与行业的无缝对接,实现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行业升级的共赢[4]。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扩招、培养和应用与国家、社会和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正如《发展方案》中所述: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发展专业学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如何将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国家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打造成行业特定领域亟需的工程师,如何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实现产业人才培养前置化及高校科研能力产业化,使研究生学有所用,行业用有所得,是摆在国家、学校和各行各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为传统行业,冶金行业的发展并不老套死板,未来国家将推进金属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动有色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程智能化、制造个性化,打造数字型、智慧型和服务型产业[5]。冶金工程行业由于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属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行业。因此冶金行业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吸纳产教融合机制下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他们的参与下,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实现冶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的,将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冶金行业适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也考验着各个高校和冶金企业。笔者以高校冶金工程系教师和铝冶金行业从业人员的双重身份,对铝冶金方向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问题、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简略阐述,希望能为冶金工程产教融合机制的改良和完善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  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已经建立,但是在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鲠在喉,限制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也不利于行业的进一步前进。能否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冶金工程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冶金行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前途。

(一)  产教融合机制未深度贯彻落实

产教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应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在近些年才开始在全国高校研究生中普及,由于实施时间较短,产教融合机制在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和企业之间并未贯彻落实。因为企业与学校在性质、体制、功能和结构等各方面都截然不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盈利,将现有的资源、资产和精力在短时间内转化为收益;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教书育人,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国家栋梁。因此,双方开展教育和生产实践的深度合作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无法深度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机制[6]。以铝行业为例,各大铝业公司虽然与高校都保持着密切合作,但大部分校企合作都是企业与高校教师的合作,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未占主体地位,且形式多为教师进入企业给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讲座或者进一步表现为企业新兴技术产业的高校实验室探究、开发和小试,远没有达到产教融合机制中引企入校、引校入企,高校和企业由点到面,共同作为培养机制主体的要求。

(二)  实践创新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作为衡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指标,实践创新应用能力是培养机制中校企双方对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提出的硬性要求[7],但也是最难培养的一项能力。长期的课堂授课模式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也同时限制了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这类能力方面参差不齐,直接反映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验和实习中,有的研究生可以活学活用,解决专业问题;而大部分研究生则为此苦恼,觉得所学和面临的问题不能建立联系。校企双方如何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培养机制,锻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应用能力,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三)  就业后衔接性较差

产教融合机制中暴露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成功地从学校过渡到企业,直接反映在入职后的工作表现[8]。铝行业每年新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大部分刚入职时都表现的无所适从,生产实践和课堂所学相差甚远,对氧化铝、铝电解等工艺流程十分了解,但是对设备的使用、工艺的调整和突发问题的处置等一无所知,这也是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暴露出的最直接的问题。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应该以课堂知识为基础,以实践为途径,以做实验、实习等方式,培养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确保走出高校和走进企业的无缝衔接[9]。

(四)  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相关研究表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独立完成,若没有社会网络和其连接,新知识的产生及个体能力的发展将无法实现[10]。对于铝冶金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由于在校研究生到对口企业实践机会少、又大多数在入学前缺乏行业工作经验,一是易导致其对社会现状认识较浅,存在与社会脱节、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对冶金企业生产现状及面临的难题了解甚少,限制了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并且由于缺乏到现代铝冶金企业中进行深入实践的机会,使得部分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冶金企业的印象仍停留在过去的漫天灰尘、火光四射的环境中,以至于望而生畏,在对冶金行业知之甚少的情况下,易对冶金行业抱有悲观情绪,在面临毕业择业时往往会回避与冶金行业相关的职业,这种现象不利于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冶金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二  产教融合培育人才改进措施

以铝冶金为例,新时代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在爱国守法、拥党爱党的前提下,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拥有扎实的铝冶金生产理论知识,掌握和明确铝冶金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力的应用型研究生。针对当前产教融合培养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提出改进措施。

(一)  动态调整课程与实践比重

冶金工程专业是一门极注重实践的工科专业,对于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而言实践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区分度不高,这种培养目标同质化倾向表现为学术学位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实践的比重基本一致,完成课程设置学分所需要的时间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这一规划不适用于培养对操作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有特殊要求的铝冶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需要动态调整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与实践两者所占的比例,增加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机会,并根据研究生具体的研究方向和职业倾向,适当缩减课程。

(二)  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育人实践基地

产教融合具体实现表现在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的结合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推动技术发展的有效方式。为使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对铝冶金行业了解更透彻,分别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和广西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实践基地联合培养铝冶金复合型应用人才。铝冶金可大致分为氧化铝生产和铝电解两部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氧化铝、碳素等,而广西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解铝生产、铝材深加工等,研究生到上述企业进行产教融合培养旨在加深对铝生产和加工全过程的认识,巩固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参与实际的工业生产,发掘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这一举措建立了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了产教融合,强化了研究生在培养中的实践主体地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