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作者: 张占梅 黄紫然 张毅 陈熙琳
摘 要: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要,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为导向,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资源,通过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梳理影响思政教学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水污染控制工程思政教学的模式,强化学生科学世界观及正确生态文明观的重塑,实现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思维发展、价值塑造“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碳中和碳达峰等重大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185-04
Abstract: With the strategic need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the student-centered principle has been adhered and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talents with national feelings, global vision,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orient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was deeply excavated. The teaching goal of "four in one"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bility training, 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value shaping was realized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and sorting out the key factors. And then the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has been put forward, as a resul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corre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utlook has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which provided talent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jor strategic plans such as carbon neutralization and carbon peak.
Keywords: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objectiv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教学内容包括污水各种处理方法和设计计算、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水处理厂设计等。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处理原理、设计计算和工程应用,从而合理地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并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此外,还要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精神体系和素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发展观及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但如何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入,切实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 课程育人理念及思政教学目标
秉承“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理念,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态理念要强、环保情怀要深、工程思维要新、科研视野要广、职业素养要正”的育人准则,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3]。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只有基于系统思维,借助科学的设计,统筹各种资源,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长效化和常态化。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符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严谨的工程思维及宽广的国际视野,且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解决复杂水污染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因素
(一) 开展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是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的前提
要确保思政教学取得预期效果,首先要开展全面、细致的学情分析,要深入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学习习惯、心理特点、兴趣关注点及价值观等,并及时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计、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如现代大学生比较关注考研、就业、考执业资格证书等资讯,如果结合学生的这些兴趣方向开展思政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行业现状、职业道德规范、发展前景等,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教师是开展思政教学的关键
1 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
要培育出能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胸怀科技报国理想,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卓越水处理工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重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工程思维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课前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课中思政教学内容的巧妙融入、课后思政教学效果的检验及巩固,都直接关系到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教师对思政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课程思政的实施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的,而教师自身对思政教学的理念和认识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4]。由于课程思政的提出较晚,大多工科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和训练,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上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导致思政教学无法落到实处。如果教师能及时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思政教学的内涵、要求及目标,并能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以日常课堂教学为契机,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并行,这无疑有助于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3 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投入程度
教师投入程度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育模式的创新等。
教学资源是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丰富的教学资源储备是开展思政教学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积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特点,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收集、储备或制作包括图文、动画、微视频等生动、直观、妙趣横生的教学资源,将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对图文、音频及视频的关注度始终高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污水处理现场讲授工艺原理及流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基于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的科学性;剖析环保违法案例解析环保管理,让学生明白环保法律法规的严谨性及知法、守法的重要性;采用PBL教学讲授;采用情景式教学讲授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紧迫性及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性。
创新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同时同地”面授课堂模式,还可以探索“同时异地”的直播课堂教学模式及“异时异地”的MOOC模式,同时引入翻转课堂,采用隐性渗透式、专题嵌入式、案例分析法和主题讨论法等等,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三) 找准思政教学和专业内容之间的契合点
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首先侧重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潜在思政教育价值和理念,再立足环境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理论知识“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以教育的“深入”“深刻”为突破点,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由浅入深、由知到行,由知识掌握到内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筑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6]。
(四) 全面评价及反思是确保思政教学成效的保障
目前,缺少评价和考核是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缺少教师视角的思政教学成效评价和考核,这就导致教多教少无所谓、教好教坏无所谓;另一方面是缺少学生视角的评价和考核,导致学不学没关系,学多学少没关系。
基于教师视角的思政教学评价,需要立足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包括课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紧密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活动安排的合理性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等,而基于教学成效的多角度评价结果及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进一步推进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基于学生视角的思政教学评价与反思,需要立足学生的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维度,采用调查问卷、专题讨论、小组比赛及期末考核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三 实施水污染控制工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思路
要有效推进思政教学工作,如图1所示,首先深度挖掘该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所蕴藏的思政元素,明确思政目标,进而制定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的课程标准。其次,依据课程标准,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切实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有机融合。再次,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制定撰写课程授课计划,并进行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最后,开展教学实践,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并将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不足反馈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为后续思政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四 思政教学模式及实践
(一) 全过程、全方位融入思政教学
在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掘课程内容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及生态智慧,在“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下,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质,做到“课前准备+课中融合+课后反思+专项强化”的全过程、全方位思政教学,确保教学各环节浸润价值塑造[7]。
针对每一章节的授课内容寻找符合思政目标的教学素材和案例,通过视频、动画、新闻报道和污水治理案例分析等,融合理论课程教学中。另外,结合授课内容,教师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融入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于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课中回答等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逐渐攻克,化难为易,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