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作者: 蒋晓俊 唐金造

摘  要: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守正创新,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意义。“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相通,本质相同,目标一致,内容契合,在深度融入的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四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性、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性、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增强教学方式的趣味性、注重红色资源的实践性。

关键词:“四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党史;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红色资源

Abstract: The learning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y" with the focus o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contents. Integrating the learning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y"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keep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arty history learning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normalization and long-term effect of Party history learning education. The learning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y" is connected with the teaching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same essence, consistent objectives and conte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deep integration,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Four History"  learning education,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highlight the pertinence of education content, enhance the interest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ity of red resources.

Keywords: learning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arty's history;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red resources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思考如何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历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既是高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亦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重大决策部署的客观需要,对于引导大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正确判断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  “四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  是强化思政课育人成效的应有之义

思政课是解疑释惑的思想课、传播真理的理论课、铸魂育人的政治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课程,究其本质,即教育引导学生做人的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办好教育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了指引和遵循。“‘四史’中蕴含了最为丰富生动的历史场景,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着民族精魂,是思政课教学最好的营养剂。[2]”在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寻找“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挖掘“四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强化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生动性,引导学生从100多年党史、70多年新中国史、40多年改革开放史、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营养、总结规律,进而把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灵,激励学生以昂扬姿态奋发向上、勇于担当,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扛稳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二)  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的现实需要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国内改革持续深化及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和斗争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深刻影响着当代青年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把握,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导致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产生怀疑,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动摇,认为中国共产党诉说的历史是虚构的,严重歪曲、否定和诋毁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的历史人物与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高校主流思想舆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考验。思政课是一门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3]”“四史”学习教育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基石,是增强学生对党、对国家和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及情感认同的重要载体。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更好地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在对历史的比较思考中,清楚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敌对意识形态渗透,筑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三)  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进入新时代,讲好思政课,必须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意味着对思政课教学的政治高度、时代广度、历史厚度、思维深度和情感温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四史”学习教育是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素养的根本依据,其蕴含着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能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并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在高校思政课中加强“四史”学习教育,预示着各高校需立足校情和学情进一步推动思政课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所有思政课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预示着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和提高教学本领,以“六个要”要求强化自身素养,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认识接受规律加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故事讲好,把“大道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小道理”,确保学习效果深入人心,进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四)  是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5]”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党史、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重要一环。在全校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人心,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高校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重点是办好思政课,关键就在思政课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传授科学理论和先进价值以立德树人、运用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以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学懂弄通党史,才能引导学生对党史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前期的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进一步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还有力推动了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为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总而言之,在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途径。

二  “四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

(一)  “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相通

讲好“四史”,办好思政课,归根到底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师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四史”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世情国情相结合的实践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贯穿“四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其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领“四史”的内容和走向,贯通于“四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因而成为厘清历史脉络和把握历史规律的重要法宝。高校思政课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教学育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推进二者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成果,也将为在融合中不断创新理论成果、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境界提供实现路径。

(二)  “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性质相同

高度的政治性是实现“四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因素。“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绝不是简单地为了开拓学生历史视野和丰富学生历史知识而进行的,而是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始终准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和增强政治定力,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重要使命。办好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关键路径,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四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之间的这种性质耦合,进一步决定了在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