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作者: 彭月平,李乐,张杰,董琳

基于OBE理念的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0

摘  要:产出导向教育(OBE)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先进教育模式。该文针对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存在“军味战味”不足等问题,按照“以战领教、为战教战”要求,对系统工程课程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实践。在剖析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OBE的系统工程课程四阶闭环课程教学体系框架,并按照工作流程将教学过程科学划分为目标建立、教学实施、效果评估、改正提高四个阶段,最后对四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与军事结合不够紧密的相关课程进行实战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产出导向教育;系统工程;实战化;教学内容;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8-0024-05

Abstract: Output based education (OBE) is an advanced education model focused on learners ri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military and actualization of combat related to the courseof System Engineering's teaching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 of "to lead teaching by war, to teach war for war",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OBE is discussed and practiced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System Engineering, four-level closed-loop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framework of System Engineering based on OBE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work flow,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scientifically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and four stages are respectively goal establishmen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and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 The work tasks and related contents of the four stag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al reform of relevant courses with insufficient military integration.

Keywords: OBE; System Engineering; actualization of combat; content of courses; educational model

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以人人都能学会为前提,以“学习者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而进行设计的教育模式[1];该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其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最终目标,并且让每一个学习者在教育结束时都能实现这个目标;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OBE模式更容易让学习者获得成功,在培养学习者创新素养和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系统工程课程在武警工程大学新编《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教学大纲》中被定位为专业背景模块中的大纲课程[2],旨在培养学员系统观、大局观和体系作战素养,满足未来信息化作战需求和部队岗位要求,在专业体系建设中该课程处于重要地位,是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按纲施教的核心课程。系统工程涉及学科众多,内容相互交叉,其理论和方法涉及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数学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是一门集成度高、理论性深,以及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具有“难教、难学、难考”等特点[2]。针对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近十年来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和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基,以解决系统工程课程教学过程“军味战味”不足问题为核心,以培养学员体系作战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突出实战化、基础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对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基于OBE理念的实战化改革和创新,探讨基于OBE理念的系统工程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的科学方法和可行措施。

一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系统工程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系统及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理论基础,以及近代系统工程理论等内容;二是系统工程研究基本内容、技术及方法,主要包括系统模型、系统分析、系统预测、系统评价,以及系统可靠性分析等内容[3]。教学实施过程一般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向学员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员的系统思维、创新能力,以及体系作战素养,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和调研分析,发现教学过程中既存在本课程特有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聚焦实战不够。院校教学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向“备战打仗”聚焦转型。近年来,系统工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尝试开展实战化教学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虽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仍存在课程教学目标实战化聚焦不够,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教学内容创新不足,缺乏军事理论新观点、部队建设新情况、实践教学新案例的问题;教学方法不新不活,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

二是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系统工程离不开实践,具有实践性和咨询性,教学过程中需要列举或讲解大量案例,这要求授课教员综合素质较高,需要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系统工程课程传统教学偏重理论,部分教员将其当作专业基础理论课讲授,重点讲授数学模型、复杂算法,以及解题技巧和步骤上,使课程显得抽象深奥,而由于课时有限,对实际问题分析应用讲解不多,特别是结合现实问题和复杂系统,导致学员虽然解题熟练,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而学员对系统工程应用实践感到困惑,不能将系统工程思想、原理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常为了应付考试,就死记硬背基本原理,而不重视系统工程在实践中的灵活应用。

三是学员相关基础课程知识薄弱。系统工程课程内容涉及学科众多,应用实践要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因此,需要运筹学、信息论,以及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等课程知识作为支撑,但部分学员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特别是数学知识的不熟练,导致学习比较吃力,对相关模型和算法理解不透和掌握不好,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是学员主动学习积极性欠缺。根据近年来教学实践,以及对学员调查接触发现,学员对系统工程课程第一感觉是抽象与深奥,而且与工科及应用结合紧密,属于工科类课程;部分学员还认为该课程与自己从事的部队基层带兵管理工作相距甚远,“军味战味”不浓,对系统工程在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对系统工程的重视程度有限,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系统工程课程的基本理论比较枯燥,部分课程内容抽象难懂,或与哲学、运筹学等先行课程存在一定交叉,导致部分学员产生厌学情绪或上课走神。

二  基于OBE理念的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OBE作为一种以学习者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基本原理是“所有学习者均能成功”,在其基础上的教学体系关注的是最后的结果,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习者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最终一个目标,且让每一个学习者在活动结束时都能实现这个目标。针对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现状,特别是教学过程“军味战味”不足的问题,本课题以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和方向,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经验,坚持学员主体地位,根据OBE理念强调“以产出为导向”的基本要求,以部队需求为基础,以学员为中心,由上而下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构建了基于OBE的系统工程课程四阶闭环课程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基于OBE的系统工程课程体系框架将教学过程按照流程分为目标建立、教学实施、效果评估和改正提高四个阶段,并形成一个动态闭环系统,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和解决问题,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动态提升。因此,基于OBE理念的系统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与传统课程建设完全不同,传统课程体系建设以课程为导向,由下至上进行静态被动建设,而基于OBE的系统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以部队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岗位对学员的要求自上而下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设计,并根据学员学习效果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动态持续改进,这决定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进行动态持续跟踪和改进提高,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  目标建立阶段

课程目标建立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部队调研分析,了解确定部队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目标模型。专业人才是为部队和作战服务的,必须满足部队要求,这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因此,应在充分调研部队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适应部队需求和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团队在调研部队需求的基础上,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和调研分析,建立了以实战能力为导向(1个导向),以系统思维和体系作战素养为基础(2个基础),以体系作战条件下的联合指挥能力、统筹谋划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3个核心),以基于OBE理念的聚焦“备战打仗”课程教学目标重塑、“政技战融合”课程实战化教学内容重构、学员为主体教学方法创新、不同于唯分数论课程综合评价方式改革(4个方面)的新型教学体系为支撑的“1-2-3-4”课程教学目标模型[4]。该模型力求把“教为战、研为战、学为战”的这条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及时把部队发展的“新动向、新要求、新应用”融入到实战化教学中,强化课程“军味战味”,培养学员系统思维和体系作战能力。

(二)  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确保教学过程按计划规范实施,实现教学预期目标。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确定,以及教学资源运用等主要教学环节和步骤。

在教学内容方面,基于OBE理念,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应坚持“教战结合、学用结合、科教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机制,适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融合思政教育[5],引入军事理论新观点、部队建设新情况和实践教学新案例,突出“军味战味”。一是优化内容框架。按照课程大纲和“政技战融合”要求,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经验,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潜在优势,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重组重构,提出了“1-2-3-4-5”教学内容体系框架[4],如图2所示。“1-2-3-4-5”内容体系框架描述如下:要把握好1条主线,即以钱学森院士关于系统工程重要论述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根基;要牢记住2个概念,即深刻把握系统和系统工程这2个核心概念的实质和内涵;要理解透3个理论基础,即要全面了解运筹学、控制论和信息论的3个理论基础的知识脉络,理解掌握好与课程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要掌握好4个方法论,即要熟练运用霍尔系统方法论、软系统方法论、综合集成法,以及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这4个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军事)问题,训练和培养系统思维能力;要学会5个领域的基本应用,即要深入了解系统模型、系统分析、系统预测、系统评价和系统可靠性这5个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并能独立运用所学理论方法解决一些军事实际问题。“1-2-3-4-5”体系框架,坚持“政技战融合”理念根植于每个教学内容,贯穿于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集中展示了系统工程课程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一体化的逻辑思维导图,便于学员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和重点内容,也为教员组织课程教学提供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二是重组内容要点。系统工程思想理论和方法在军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从古代的《孙子兵法》、近代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到现代的“信息化作战”“智能化作战”“一体化作战”等新理论,无不应用和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融合军事理论新观点、部队建设新情况和实践教学新案例,重组教学内容要点,利用一些军事问题进行课堂引入,在增加课程的军事趣味性同时,引导学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相关理论,指导学员逐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学员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