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态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与翻转课堂变革设计

作者: 左智娟,林婵

摘  要:“0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新的特点,适应这一趋势,在以前研究者改革实践和对本校目前课程调查的基础上,作者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系统动态授课模式:学生课前观看慕课视频等资料、提出重点难点和目前的困扰,课堂上运用多样化方式教授学生选出的难点和重点,课后加以运用解决自身问题,建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系统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课堂信息化的全面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课程理论指导与技能体验相结合。

关键词:系统动态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翻转课堂;心理健康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8-0142-04

Abstract: Due to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whowere born after 2000, on the basis of the reform practices befor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course, the author designsthe reform of MOOC and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 systemicand dynamic mode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esign, students watch the course videos before class, propose the key points, difficulties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Teachers use diverse ways to instruct how to solve the mental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practice methods to get over common psychological puzzles, and apply them after class. A teaching system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complement is established. Thus the teaching team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fully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ositivity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skill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Keywords: systemicand dynamic mode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MOOC; flipped classroom; mental health library

“00后”大学生出生于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社会转型加速、信息飞速发展和快节奏、强竞争的时期[1-3],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思想和心理状态也更加复杂多变。“00后”大学生身上同时兼具矛盾的心理特点,一方面思想上极其渴望独立,但并未发展出独立的生存技能,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难以完全独立的现实并存[4]。

出生于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当前多数专业课业繁重,大学生竞争意识强烈,精神压力较大,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刚刚步入大学容易感受到生存压力、学业压力,承受着理想与现实落差的煎熬。

“00后”充分利用网络开阔了视野,善于学习、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创造欲强,不再迷信权威,但欠缺对网络信息真实性和正确性的甄别判断能力,缺乏对事物全面的认知和辨别[2]。

“00后”大学生个性非常张扬,研究表明,“00后”大学生的人际边界感比“90后”更明显,某些“00后”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在媒体平台隐匿抒发自己的观点、见解、不满与愤懑,对社交活动兴趣较低,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对朋友缺少信任,导致烦恼压力少有人可倾诉,孤独感较强,心境障碍学生比例增多[1]。

“0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倾向于以“我”为核心进行判断,以“开心”为目标进行选择,集体主义观念弱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表现突出,如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学生会时,趋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实际效益的事项[1]。

一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存在的限制

面对“00后”独特的心理特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作为必修课程,有的学校作为选修课程。即使作为必修课程,多数只有1个学分,但课程内容多,每周1学时的课堂时间让老师讲授教学速度快,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就能掌握知识的比例不高,很难像教学预期那样达到运用心理技能的目标。

2)本科生招生的规模不断增长,教师数量的增长跟不上作为必修课的教学班级数量增长的速度,兼职教师多为辅导员,在有的高校得不到学校领导层面支持,兼职教师教学素质有待提高。

3)作为一门公共课,每位老师在不同专题上各有所长,不同班级的学生受益有差异。

4)随着每届新生人数的不断增长,每个班级的人数不断增加,大班授课的模式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形式,不能够完全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掌握,同时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方法缺乏体验和互动[5-8]。

5)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教师在课前按照教材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安排课时。由教师决定每个课时具体讲什么、哪部分讲多久,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没有主动决定权。教师也就无法根据时代和背景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9]。

6)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往往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只强调理论、定义、原理等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的体验与参与,另一种是一味地为迎合学生的好玩、好奇心理而忽视理论知识的教学[9]。

7)随着知识获取性途径的多样化,教师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度加大,学生在课堂上更易成为“低头族”。

当前教育也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要实现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变轨超车,“互联网+教育”点燃了教育教学模式革命性变化的引子。

因此,在全国不断有高校尝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改革,不少高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课前课上课后的系统教学方法改革:录制融入短视频、图片、音乐等教学元素的慕课资源,放在网络慕课平台上,布置学生开展线上学习、练习、讨论及评价。课上重点讲解学生理解不清、掌握不实的内容。课后推送相关案例及分析,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开展课后答疑等[10-17]。这些尝试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总体规模不大,并且进行慕课与翻转课堂配套改革设计的更少。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与翻转课堂改革的前期调查

笔者所在高校从2018级本科新生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时增加为36学时,给予课程改革提供了课时保证,心理中心教学团队在课程中增加了很多新的教学形式,为了检验已有的改革效果,调查尚未满足的需求,2019年秋季学期,笔者在本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2019级新生中进行了整群随机调查,即每一个授课时段中随机抽取2个或3个班级填写问卷,一共1 430名学生参与调查,有效问卷1 418份。

(一)  关于现有课程教学评价的调查结果

学生对本课程教师的教学态度、课件适宜度、授课满意程度和课程内容给予了高度肯定,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均在80%以上,对课程总体评价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也达到77.60%。

课堂气氛、考核方式、学习内容实用度有66%以上的学生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61.20%学生认为本学期课程对人生发展有用程度是比较有用和非常有用,39.80%的学生认为本学期课程对学习生活帮助程度比较大和非常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强调“知”“情”与“行”的统一,所以怎样让课程内容促进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实现“知”“情”“行”的统一还有待提高[18]。

只有45.40%的学生喜欢课程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在以往的访谈中发现现行的小组学习方式存在分工不均的现象,出现了在一些小组中老师布置的任务由组长或其中一名组员独自完成,其他成员蒙混过关,降低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怎样运用好小组的学习方式,还需不断完善。

(二)  关于慕课与翻转课堂了解和设计的调查结果

只有27.70%的学生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慕课,16.10%的学生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翻转课堂。对于什么是慕课和翻转课程,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收益,还需大力宣传。

只有37.40%的学生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在课堂下花时间进行相关主题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的自我训练,20.90%的学生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在课堂下花时间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练习题,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尽量考虑减少学生负担,将训练内容安排在课堂上,让学生感觉到有实用,才愿意在课堂下花时间练习。

57.80%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设置心理健康图书馆,62.20%的学生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去心理健康图书馆借阅书籍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如果能在高校建立完善实用的心理健康图书馆,大概能帮助一半左右的同学找到自助解决心理问题的通道。

50.40%的学生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在网络系统里梳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关主题的电子书籍和影音资料,愿意针对感兴趣的某一专题深入学习相关系统知识;45.60%的学生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参加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坊。通过这两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能够让一部分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延展心理健康学习的深度。

(三)  关于授课方式新方法的调查结果

笔者在自己授课的班级中以期中考试形式出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什么样的形式上课才能让你在心理健康方面受益最大,根据学生答题中提到的形式编制为本次问卷调查的题目,结果如下:90%以上的学生希望加入播放视频、案例分析、心理健康调节技巧训练形式;80%以上学生希望加入做心理实验、进行匿名提问、互动小游戏的形式;70%以上学生希望加入开展辩论赛、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及进行心理剧表演的形式。通过引入多样化的上课形式,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达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把慕课和体验式教学有效结合起来[18]。

三  基于系统动态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与翻转课堂的设想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笔者所在高校心理健康教研室对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设计,转变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慕课(MOOCs)与翻转课堂模式,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方式、考核模式的全面转变,具体如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