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生物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有效途径

作者: 刘子鹤,史硕博,靳瑾

摘  要:生物化学课程是研究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体系中作用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后疫情时代,生物化学课程应该紧密结合思政教育,强调生物化学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分析生物化学课程开展思政的价值意蕴,从明确培养目标、强化教师队伍、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社会服务提升学生责任感和课程评价多元化几个方面探讨生物化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为高校建设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物化学课程;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8-0167-06

Abstract: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al course that studies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ole of biomolecules (such as proteins, nucleic acids, polysaccharides, etc.) in the biological system.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should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biochemistry to human heal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ethical issues in the field of biochemistry,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world views, life views, and valu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explores way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clarifying training objectives,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team, util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enhancing student responsibility through social services, and diversifying course evaluation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build biochemistry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iochemistry courses; post-epidemic era; talent training; college teaching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交叉领域,是一门研究生命体系中化学过程和分子相互作用的科学,涉及生物大分子、代谢途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命体系的分子层面结构、功能、调控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这对于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其在现代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爆发让人们进一步意识到生物相关专业的重要性。在疫情防控期间,生物医学专业的专家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对病毒的研究、治疗方式的优化及检测手段的开发,为疫情的控制和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3]。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化学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加强专业人员的思想和心理建设问题,有效应对未来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等国家需求。在校生物专业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生物专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如果不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问题,其本质就是思想认识不达标的问题。在生物化学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等问题,提高他们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将其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在后疫情时代,生物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应予以重视,以思政教育为主线,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推动行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  生物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使命

国家前沿生物领域的发展,既需要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培养生物专业人才队伍。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4]。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高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高校有80%的教师是专业课教师,课程有80%是专业课程,学生用80%的时间学习专业课[5],因此,高等教育如何履行新时代改革发展使命,需要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交集,育人合力,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尤其重要。生物化学课程作为生物领域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不仅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和生物过程,而且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时,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生物化学涉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等。通过引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往往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如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等。因此,生物化学教育应该突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充分结合生物化学知识和平时的生活经验,使之具体、形象。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生物化学涉及很多前沿的技术和理论,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且能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同时,生物化学领域的科学家往往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神、刻苦钻研、长期坚持研究的特点。因此,生物化学课程思政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科学素养和技能训练。例如数据处理、多样性分析等特定技能的掌握,利用实践案例来提升学生的科学影响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出对科学精神和原则的执着追求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水平。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使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  培养专业过硬高素质生物工程人才

疫情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高等院校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生物工程是一个涉及生命、健康和安全等领域的专业,其研究成果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影响力。在疫情中,生物工程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发挥了一定作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传递不及时等。这些问题需要思政教育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根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后疫情时代越来越重视对生物工程人才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来提升社会责任感,强化职业道德,加强对生物技术的伦理、法律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为培养专业过硬高素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明确培养目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将解决“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与国家战略、国际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坚持“国际视野和国内一流水准”的育人理念,充分激发学科、人才、平台特色优势,着力培育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6]。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遵守规范,负责任地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和实践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让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从而构建具有“工程报国”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赋能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输送一大批“底色亮、有情怀、敢担当”的时代新人[7]。

二  生物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一)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生物化学课程对于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涉及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伦理道德等多个领域,作为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在生物工程领域的行为标准和职业道德,关注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具备健康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首先,生物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生物领域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推动其发展,因此,需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教育。该领域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但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应注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课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责任和社会价值。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比如将生物化学知识应用于新药开发,通过对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设计并合成新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例如,肿瘤治疗药物就是通过针对特定类型的癌细胞中的生物化学过程来实现的。在环境治理方面,使用先进的技术来监测、分析和控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以减少污染的影响,并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出具有高毒性化学品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认识,以便其能够在生物工程领域中更好地与人沟通和合作。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编辑涉及的伦理问题,是否应该用于人类胚胎、生殖细胞改造等,基因编辑技术的过度使用会不会引起潜在的风险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在一个团队中共同探索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