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 王贵成 徐兵 张敏 李丹菁 王飞 王龙华
摘 要: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遵循学校应用创新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目标,以课程思政案例优化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以素养目标为中心的学生知识、能力目标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实施体系,设计课程思政的融合模式,通过思政教学的案例,使学生在获得工程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明确国家所需技术人才的素养。通过构建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体系,探索出课程混合式思政教学的达成模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一流课程;教学改革;素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015-04
Abstract: Th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course follows the school's orientation of applying innovative universities and the training goals of automation major, formul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of the course under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ptimizes the design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of the course, and reflects the literacy goal as center to blende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ystem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goals, designing a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model, through the ca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nables student to acquire engineer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also identify the technical talents needed by the country literacy. By constructing the goal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blended courses, the achievement mode of course blend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s explored.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first-class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literacy goals
高等教育按照国情育人成才是根本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以素养教育为核心的知识与能力培养过程,各类课程的素养教育形式不拘一格,应该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产出交织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套与各类课程特色协同的思政教学模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当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推动课堂教学革命,重塑教育教学形态,进一步通过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兼顾思政入课堂,树立正确价值观,让知识、能力与素养教育有机结合,深入探索一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目前,诸如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日渐成熟并取得了积极成效[2],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信息不对称、教师教学考核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方面[3]。考虑专业类课程与思政课具有不同的知识特色,其思政教学环节需结合课程具体内容的特点做进一步设计,才能达到“盐溶于汤”的教学效果。文中以计算机控制系统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为例,探讨专业类课程混合式思政教学改革的模式。
一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性能和集成设计方法出发,将计算机控制系统划分为过程通道、控制算法、系统通信技术、可靠性技术和组态软件等若干个功能模块,阐述其结构体系、工作原理、集成设计方法。同时,通过对被控对象的工艺分析,要求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软硬件实施与现场投运等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控制技术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要求从事计算机控制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同时,必须具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软件、控制策略、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这样才能分析与应用,进而设计与实施满足实际工业生产过程需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测试表明,利用在线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体现课程工程应用的特色。从课程目标中提炼出思政教学目标如下。
1)思教知识融合。将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构建计算机控制系统,让学生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最新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体现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让学生在授课中,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件中看到国家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培养健康的人格,活跃的技术思维,达到思政引领与教书育人的集成。
2)思教持续创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混合式思政教学探索。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跟随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新发展,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引领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与国家变革的联系,可以邀请企业导师传授工程经验,给出工程设计方法,认知国家发展对课程内容的需求,指导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岗位。
二 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目标的融合
本校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工、制造、生物等行业过程控制系统应用领域从事设计、开发、调试、操作、维护与管理工作,成为适应生产过程控制发展的应用型技术开发或管理人才。坚持立德树人,重点培养综合素质优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具有国际视野、服务上海区域经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现场工程师”。就业领域面向工业控制网络、“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控制为目标,具有过程控制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等方面能力,培养能够胜任工业智能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性能分析、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划分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为三级。
1)初级能力。具有生产工艺、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系统和行业技术标准等多学科知识,适应自动化系统工程对象的变化,以及职业发展的变化,熟悉自动化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在自动化工程特别是生产过程自动控制领域中从事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建造或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2)中级能力。具备综合运用自动化基础理论和一定智能控制技术,理解和解决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集成、服务或自动化工程项目施工、运行、维护等实际工程问题,并对自动化工程特别是生产过程自动控制领域涉及的经济、环境等进行分析的初步能力,成为专业型、职业型“现场工程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高级能力。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紧跟国家战略,具备结合自动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发展,发挥个人潜质,成为智能制造创新创业的人才。
根据自动化专业综合能力培养要求,以控制单元到控制系统到自动化工程再到创新的模式,跨越初级、中级到高级能力培养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专业“现场工程师”应用技术全流程的“ASciT-OBE”学生模式培养。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符合应用创新型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从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过程控制方向”的特色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确定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集成设计与调试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计算机控制系统工程应用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自动化专业知识去解决复杂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
3)素养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综合素质优良,确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基于课程目标分解的混合式思政教学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图中设计体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混合式思政教学设计的创新理念,具体从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出发,以学生“素养教育”为核心,涵盖课程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线上与线下全部教学环节,通过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体现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产出对自动化专业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有效支撑。
三 构建素养教育的思政教学体系
(一) 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
通过对自动化工程中计算机控制应用知识的需求,秉承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亦师亦友,答疑解惑”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而培养综合素质优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坚持党的领导、爱党爱国,引导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职业情怀、人文精神,能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开发中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管理责任。
(二) 课程知识点的有效组织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教学中从计算机控制发展介绍、系统组成、软件设计、硬件选型、控制算法、可靠性分析和系统设计与调试等多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由任课教师结合企业工程经验,用项目开发经历,以及对国家变革的感受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自然融合思政内容到授课内容中,让学生跟随教师或企业导师讲授真实案例反映的事实,内心感受与接受党的领导、国家利益、国际视野、健全人格、技术运用、实证求真和职业情怀等育人环节,实现育人与授业双丰收。
(三) 多元教学环节融合的支撑
课程教学中,除本校教学团队教师讲授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外,会将以往企业导师讲解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展现企业导师的工程经验与爱岗敬业精神,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经验,更好地解决计算机控制系统工程应用的实际问题,提升职业情怀。
课程现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师主编,结合思政教学扩展教材覆盖内容,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建设国家的爱国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