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的内涵与价值
作者: 潘小明摘 要:教学设计能力是体现教师教学创新和教育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高师院校应高度重视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教育能力是教育主体嵌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认知性元素、本质性力量和创造性品质。教师教育的能力本位理念凸显了基于能力、面向能力、历练能力、提升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价值观、实践观。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高师院校师范生专业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专业核心素养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高师院校进行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的建设,不仅在实践层面促进师范生职业发展中“专业技能”“核心素养”提升等关键问题的解决,为当下和未来的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基,而且从理论上体现师范生的跨学科学习和对不同课程设计取向的有效统整。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090-05
Abstract: Instructional teaching desig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to reflect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education.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design ability. Educational ability is the essential force and complex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subject into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competency- oriented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highlights the values and practic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hich is based on ability-oriented and ability training. The design of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course should aim a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key competence in the stage of basic education, and orient the basic value of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design abil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course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not only promotes the solution of the basic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ractice, but also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and theoretically reflects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curriculum design orientations.
Keywords: competence orient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course; connotation; value
新时代呼唤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离不开高校对高水平师范生的输送。高师院校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的学生要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职业素养。由于教学设计能力是体现教师教学创新和教育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所以高师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在校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呢?这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论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深入到课程层面讨论的问题。高师院校的教学设计课程是一种专业的结构化教学设计知识体系,是在校师范生专业学习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学设计能力需要能力本位的教学设计课程才能支撑。本研究基于2016—2021年期间在江苏、安徽、河北和山东等地进行高师院校课程建设实地调研和师生个别访谈,初步探讨高师院校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现实价值。
一 能力与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
能力不仅是主体管理信息、创生知识、革新技术、胜任工作、克服困难的重要条件,而且是主体解决当下问题的内在机制和突破实践瓶颈的精神力量,是主体内发性的本质因素,既内蕴着主体的能动性,又内蕴着主体的创造性。对教育工作而言,能力更是指主体在教育实践场域中虽然动态地流动着却是非常现实地存在着的教育行动能力。比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上好课的能力、教师专业学习的能力等等[1]。
教育实践中的能力有别于其他领域中的能力,这是因为,教育实践本身就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需要教育主体将一般性的专业素质与具体性的实践情境有效结合起来,需要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等要素的深度整合。能力之于教育实践有时并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而是部分地解决问题,或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视野、眼光、思路、方法。能力本身也不是一次性地建构或一劳永逸的,而是要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构建中提升层次、水平。面向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主体需要自觉地融入,整合教育知识、教育行为、教育技能、教育情感、教育态度和教育价值观等与能力密切相关的要素。较之于其他领域诸多静态化、单维度的能力,教育能力更多是一个需要持续发展的动态能力、活动能力、实践能力、整合能力,是嵌入教育实践及其主体力量的整合体[2]。在教育能力的支撑下,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可以更好地释放心智、驾驭自我、开展工作。
在专业发展普遍强调能力标准的新时代,教师教育的能力本位理念更加凸显了“基于能力”“面向能力”“历练能力”“提升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价值观、实践观,需要“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3]。对教师教育主体而言,能力本位不仅要求师范院校更加准确地定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标准,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而且要求师范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教研相长”“知行合一”等方式主动搭建更有利于“经验积累”“能力历练”“能力拓展”的教育实践平台,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建立健全回归能力、回归常识、胜任岗位的教师选拔与评价机制。就具体的实践展开而言,应当强调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要以教师专业能力达标为导向,强调能力有别于知识、技能,强调能力不等同于外部行为的变化,强调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本身的复杂性、综合性,强调要在教师培养的系列实践中统整教师专业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和作为教师工作应有的动力、人格、品质、意念等要素。
二 高师院校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的内涵
在能力本位教师教育改革形势下,高师院校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不仅要自觉理解、认同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理念,而且要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地内化能力本位教师教育的内涵,将教师教育理念变革与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在校师范生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于课程学习需求的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精准地揭示高师院校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建设的本真性内涵。
设计是基于特定的研究对象、工程项目或具体的活动方案、工作系统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构建,对拟要推进的实践活动进行精心规划、方案细划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以最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及其环境要素系统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不仅表现了教学设计者直觉性、系统性的教学思维,而且表现了教学设计者对于教学活动的理智性、创造性[4]。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罗列,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环境以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教学系统的诸要素,综合地确定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尽管教育部已于2022年颁布了义务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聚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突出学科教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强调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目标表述上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强调让核心素养落地。但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设计并没有完全有效地获得解决,不少人在实践中依然感到困惑重重[5]。考察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学生心中困惑或许比一线的教师还要多得多。何以如此?稍作探究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是有“如何做”“做得如何”“如何评价”等方面更高标准的考量,需要围绕核心素养的目标点,将相关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等进行实施方案的细化、学习阶段的序化、活动进程的优化。为此,教学设计就是要围绕核心素养的目标,努力形成既有利于教的可操作性,又有利于学的高效性,同时呈现出再创造性教与学特征的细化实施方案。较之于前沿性教学理念的理论传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更需要执教者有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支撑。在高师院校,教学设计更应重视通过理论的指导,在实践层面上落实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内化以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实战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课程是针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进行知识建构、视野开拓、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化的实践类课程,是教学设计和课程创建的有机融合。教学设计课程的设计是按照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课程价值取向,对教学设计课程在整体上进行把握后落实素养层面的结构分析、目标明确、活动安排、评价预设和系统合成,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过程。教学设计课程的设计是实现教学设计课程取得核心素养培养预设理想实效的前提性因素。调研表明,在高师院校是否重视教学设计课程,能否设计出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课程,将直接影响着高师院校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质量、水平和效能。
教学设计课程的设计是对教学设计目标、教学设计内容、教学设计策略及教学设计评价等教学设计课程诸要素做出具体详尽规划、合理安排的过程。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向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高师院校师范生专业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旨在引导高师院校师范生系统、深入地理解课程与教学工作,循序渐进地掌握一系列既有规范性又有创新性的核心素养培养技术,并能基于专业的准备、规范的程序和系统的完善,设计出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符合高师教学质量标准和规范的教学方案。从效果来说,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的设计使要实施的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以研究者所主持省级教学团队的实践为例,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的数学教学设计课程不仅注意了跨学科的学习,而且突出了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以数学思维为核心强化数学教学问题链的设计,以核心素养为主线架构数学教学设计的框架,突出数学教学设计中的核心观念,围绕数学教学设计的主干性问题设计序列化的数学教学子问题。基于数学教学设计课程的实践,研究者深刻地认识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对高师院校这个特定主体的现实要求。具体而言,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的设计需要基于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发生、教学基本过程、教学基本规范和相关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理解,帮助师范生更科学地选择、应用与优化相关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技术,并以此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改善师范生在教学设计上的思维,以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设计课程核心目标,同时,通过合理安排与课程有较强针对性、匹配度的教学活动更有效地落实预设的课程目标。所以这些都是教学设计课程及其体系建设中核心、关键的价值关注。
基于以上的分析,高师院校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在内涵上就可以初步地界定为:以提高高师院校师范生对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以教学设计的深度理解及关键性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为旨归,以在校师范生教学设计知识掌握为基础,以在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思维发展为关键,注重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设计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的教师教育课程。高师院校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并非仅仅是高师院校传统的教师教育项目指南。这是因为,高师院校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需要超越传统备课、上课、说课等一系列教学能力训练主题的安排和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探究等一系列材料的汇聚。就课程实现而言,高师院校能力本位教学设计课程需要明确地提出为胜任核心素养教学而达成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专业化目标,要求师范生经由课程学习不仅能熟悉教学设计知识、掌握教学设计原理、巩固教学设计技能和完成教学设计方案,而且能形成教学设计实践的良好体验,能结合实践进行有深度地反思并据此更科学地评估教学设计中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