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作者: 于亚楠 李高建摘 要:应用型高校必须明确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继而科学和深入地推进和落实相关工作,并能生成具体的工作原则与思路。利用好劳动教育,对人才教育工作全面赋能;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继而达到增强特定教育的系统功能目标。师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和价值理念后,应用型高校要以动态和发展眼光构建与实践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即要生成具体的评价标准、加强思想观念的引领、构建层次分明及具有可行性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动态优化与修正目标体系,构建丰富和多元的教育内容体系,实践环节评价与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劳动意识;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085-05
Abstract: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make clear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n scientifically and deeply promote and implement related work, and can generate specific working principles and ideas.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labor education and give full power to talent education, combin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labor education organically, and then achieve the system function goal of strengthening specific education. Aft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labor cognition and value concept,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truct and practice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from dynamic an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that is, to generate specific evaluation standar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ideology and concept, and construct distinct and feasi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bor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we can dynamically optimize and correct the target system, construct rich and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content system, the practice of evaluation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labor consciousness and skills.
Keywords: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labor consciousness; practical strategy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推进,要能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劳动观,从国家发展实际出发,真正认识到自我价值实现与劳动生产之间的关系。应用型高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人才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与科学规划,实现多措并举地开展与落实各项工作。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能将其具体指向学生的劳动态度、理念、技能等领域。而劳动教育成效与质量,关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质量,更会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抓好劳动教育,已然成为应用型高校在现阶段内重要的工作内容。为此,必须要构建科学和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继而明确在各个时期和环节学生学习与成长问题。应用型高校需以问题诊断与应对为核心目标,具体推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工作,致力于培育具有极强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且对劳动建立正确的态度和情感。
一 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 积极响应与贯彻增强特定教育系统功能的政策要求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家要求教育系统要深化改革,增强自身的协同功能。如应用型高校需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制定行动方案,注重凸显劳动技能训练的教育功能。而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是为了增强特定教育的系统功能。根据既定秩序与规律,增强教育系统内各项主观和客观事物间的关联性,在各教学要素的相互促进与影响下推动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任何学科的教育行动,既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还要在人才培育方面凸显兼容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等科学融合。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精准定位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即学生未来从事劳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具备正确的社会劳动观,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为此,面向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响应国家教育深化改革政策的必然行动。
(二) 利用劳动教育拓展国家思想引领工作的渠道
劳动是社会个体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属性,是创造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可替代的手段。大学生无论未来进入任何岗位和领域,都必须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且具备积极劳动的意识和高层次认知。而国家要求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即付出劳动的过程实质上是获取利益的过程,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无具体的劳动行为将无所得。学校在实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形成不劳而获的意识。应用型高校必须引领师生明确劳动的意义,进而能深度进入到既定的职责实践活动中。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丰富和改变劳动方式,不局限于体力劳动,包括脑力劳动或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劳动。一方面,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劳动行为。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首先需引领教师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理念,而后才能更加自觉和深入地参与教育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切实明确劳动的意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面向师生做好思想引领工作,确保教育主体与客体都能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指向。
(三) 教育过程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职业观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与行业的深度介入,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区别于以往的劳动形态和手段。社会个体可在虚拟网络空间展开劳动,在体力和脑力的相互作用下创造价值。应用型高校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劳动教育上升到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高技能型人才培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应用型高校必须注重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职业观,不被社会或网络中的错误观念所影响。尤其在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背景下,要引领学生正视不同劳动形态的优势与劣势,不能被眼前的直播效应所迷惑,要深层次剖析劳动价值。目前,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创造经济成为新的劳动形态,在网络媒体的渲染下形成“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就业选择产生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认定,快速创造经济效益的劳动才更有价值,因此对产品生产与制造缺乏兴趣。制造业和工业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与支柱,新时代大学生若都融入互联网行业,将会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职业观,要从国家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自身的职业选择合理性,并能辩证地分析当前的网红经济。
二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 以劳动观念引领为重
多元文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应以劳动观念引领为重,具体推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工作。教育工作者需引领学生树立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的正确观念,自觉地反对与抨击当下的躺平与躺赢消极理论与理念。大学生不应被当前的错误价值观所影响,更不能形成崇尚暴富的狭隘心理。应用型高校应将劳动精神深度嵌入到学生的意识形态中,继承与发扬我国勤劳、勤俭、奋斗的优秀品质。应用型高校必须注重训练学生劳动技能,令他们形成脚踏实地谋发展的积极意识形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需注重思想维度的各种素养评价,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全面了解与诊断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科学和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动态优化教育漏洞,积极和全面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使命。
(二) 评价内容高度契合育人总目标
应用型高校必须沿着正确的育人总目标,推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工作,生成的具体评价内容必须紧扣目标,不能剥离于实际的评价学生各种素养和能力。而评价标准的设计要高低适中,不能对学生产生过高的期许与期待,但也不能以低标准凸显教育成效。应用型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专业对应领域的人才结构和需求,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而最终生成的所有评价内容,必须要高度契合于育人总目标,培育具有正确劳动观念和极强劳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完全对标国家在人才教育和培育方面的具体要求,不能随意改变标准,更不能在人才培育质量上打折扣。以适当标准评价学生的成长质量与学习成果,确保他们真正形成高度适应社会的必要素养和技能。如人工智能时代下,学校不能过高地评价学生的生产技能,着重于评价他们的信息素养。当技术取代人工作业方式后,不能苛责学生掌握以往的劳动生产技术和技能,要面向未来重新设计评价标准和指标。应用型高校必须精准定位自身的育人总目标,以此为着力点科学地设定评价内容。
(三) 高效处理效率与成效的辩证关系
课程内容设计,是劳动教育及教学成效评价的重要抓手。而课程是传授知识和劳动技能的重要载体,因此应用型高校必须合理定位劳动教育的性质与目标[1]。旨在实际推进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在具体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时,对效率与成效的关系进行深度剖析与辩证思考。教师要明确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根本价值和目标在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以评促教,客观地了解劳动教育成效,以学生成长特点和具体情况为依据,判断当前的劳动教育是否具备科学性与实效性。教育工作者高效完成教育任务后,若不能有效培养学生思想素养和劳动素养,将不能认定该项教育工作具备良好成效。应用型高校必须处理好效率与成效的辩证关系,由此更加客观和科学地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劳动教育成效的评价,必须以学生的成长质量为依据和标准,而不是局限于教育任务的完成效率上,即高效地讲解知识不代表学生高效地内化吸收,最终对劳动教育成效进行评价,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上升空间与劳动知识掌握情况为标准。
三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框架
(一) 生成具体的评价标准
应用型高校需对学生的劳动素质、思想素养、劳动技能和专业能力等维度,分别生成具体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需要全面聚焦学生成长与成才过程,在思想、能力、价值观、情感和劳动观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和综合评价。应用型高校不应将劳动教育与体力劳动相提并论,学生在实际参与实践环节时,不应定义成校园的义务劳动行为,要真正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成长与劳动技能的提升。否则,劳动教育将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学校获取免费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应用高校必须有效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在实践的过程中习得劳动技能,确保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与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应用型高校必须科学制定与设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产出价值进行科学评价,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劳动动机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