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贺信精神引领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作者: 宋金柱 丛华 韩放 顾宁 聂桓 杨谦

百年校庆贺信精神引领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0

摘  要:2020年6月7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校庆,全体师生喜获习总书记的贺信,信中对学校的百年办学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追求卓越”的新要求,全体师生倍感鼓舞。该文就是在以贺信精神的引领下,展开在微生物学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进,对标贺信精神的微生物学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在微生物学课程中有效实施进行探讨,以确保将贺信精神自然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以达到全新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的目的,进而推进贺信精神在校内思政课程建设的新格局。

关键词:贺信精神;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微生物学;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040-04

Abstract: June 7, 2020 is the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ngratulatory letter from General Secretary Xi, in which he affirmed the centennial school education works of the university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pursuing excellence", was received by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edagogic practice of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in microbiology course,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Microbi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congratulatory letter, the excavation of thought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s of microbiology as the standard of the spirit of congratulatory letter as well as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ought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microbiology, so as to ensure proper integration of thought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bout the spirit of congratulatory letter, to achieve and strive for the goal of thought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more over build an new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bout the spirit of congratulatory letter.

Keywords: spirit of congratulatory letter;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icrobiology; teaching improvement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基金重点项目“木霉突变体介导下黑土中砷的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研究”(ZD2018003);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九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XYSZ2022032)

第一作者简介:宋金柱(1970-),男,汉族,山东胶南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极端环境微生物功能基因挖掘及应用。

2020年对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全体师生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建校的百年庆祝之日喜获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习总书记在贺信中不仅对学校的百年教书育人和勇挑重担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下一个百年的殷切希望,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全体师生倍受鼓舞,同时也感到贯彻贺信精神的责任重大。如何把贺信精神融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成为了广大教职员工要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来源于上海市一些高校,为缓解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空缺,通过整合利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进而形成课程思政,其内涵是根据或通过专业课和基础教育课等课程的辅助,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活动的目的。通俗讲就是利用所有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将思想政治元素穿插其中普及正确价值观。对于微生物学这门专业课来说,如何充分开发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及如何将贺信精神和这些思政元素在微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  贺信精神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自从教育部全面推广课程思政以来,全国高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思政教育改革,各自结合各高校的人文历史和科研情况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哈尔滨工业大学虽地处东北,但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各种形式伴随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为党和国家输出了大量的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人才。近几年思政课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学校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对培育让国家安心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

2020年6月7日,习总书记在哈工大百年校庆的贺信中明确指出要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鉴别力,进而实现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任务[3]。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造就工程师的港湾,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国防和航天等重大国防军事工程和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这也证明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  提升思政效果的根本保障

自从思政课程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全国高校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纷纷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涌现出了许多高水平的教学案例,但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缺乏高校思政教育纲领性的指导,没有把学校的思政特色印记在学生的培养上。哈工大百年校庆收到了习总书记的贺信,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纲领性的指导,这将极大提升学校思政课程的思政效果。

二  实施贺信精神为基础的微生物学思政课程的具体做法

(一)  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高校专业课教师,肩负着培育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担,他们的一言一行将时刻会感染学生,因此,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教师作为未成年人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道保障,只有在自身上提高思政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解惑”,履行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的根本使命。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项要求,提醒高校教师应按照这一指示全面增强自身教学水平。在思想上,加强政治学习,熟练掌握关于教育的各方面知识,领会贺信精神内涵,增加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认识,努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维护党的领导,时刻关注时事,思考大事,把祖国的先进文化、历史和感情传递给学生。

其次,在专业上,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打开眼界,始终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深入开掘专业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灵活应用,寻找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工作中。

(二)  注重专业课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

古人云:“众之所助,虽弱必强。”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政精神,一个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团结的教师队伍的拥护。由于不同教师的毕业院校不同,从事领域和专业水平也不尽相同,针对共同的教学内容可能会不同角度挖掘思政元素。我们要在充分发挥好政治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们以习总书记在哈工大百年校庆的贺信精神为中心,围绕现今国家社会发生的时事展开思考,将适合学生的思政教育案例取长补短。为了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防止生硬植入思政元素;教学团队对典型案例进行教研,有效结合政治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进行汇总,构建成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案例的数据库。

三  基于贺信精神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梳理

习总书记给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百年校庆贺信虽然只有二百字左右,但却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欢欣和巨大鼓舞,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办学目标和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生物学在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中,作为科目中核心专业课,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暗藏许多有关思政教育的知识点。为此,本文将以贺信精神为主线,梳理有关思政元素的微生物学课程,将人民关心的问题,戴芳澜、魏江春和郑儒永等知名院士的事迹和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自然地贯穿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公德心及良好的品德,发扬“四个自信”(表1)。

四  思政元素与微生物学各章节内容融合点的凝练和切入时机的选择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本科专业,一个偏重于基础研究而另一个侧重于工程实践,都是21世纪关乎人类健康和福祉的重点专业之一。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创意、有能力、有自信,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与探索感兴趣,拥有国际化头脑和团队精神的人才,是专业课的基本指导思想。然而,习总书记在给哈工大的贺信中,将我们的培养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更好地践行贺信精神,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找差距,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再梳理和融合的工作,努力达到贺信精神的要求。微生物学作为这两个专业的重点课程,在专业课内容上对照贺信精神不断挖掘新的思政元素并重新进行梳理。以下是微生物教研组对各章节思政元素的凝练和梳理。

绪论部分:主要叙述微生物学的历史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重要事迹。围绕人、动植物、微生物三者间的联系等内容进行梳理时,应强调微生物对人类生产生活是有利有弊的,说明微生物是把“双刃剑”,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发现问题的本质。讲述著名微生物学家对学科发展贡献时,应把科学家客服困难、迎难而上的思政元素体现出来,例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进行反复实验和理性思考后,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开创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代。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一生发明创造了400多个透镜,探明了微生物的存在。我国在微生物发展中的贡献部分,重点讲述我国在微生物研究历史上的巨大成就。如,早在公元500 年前,我国就有了狂犬病和天花的记载。公元303 年,就提出防治狂犬病的手段,即“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4-5];在我国唐宋时期就有了人痘预防天花的应用。这些思政元素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中药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