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创新融合探索

作者: 张媛媛 林武辉 黄荣勇

摘  要: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科学专业发展迅速。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下,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课堂。该文针对目前其专业知识及思政教育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学类核心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分别举例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的创新融合探索,旨在提高海洋科学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为海洋科学专业本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创新融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053-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trong maritime country, marine scie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Under the call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rses, the marine science major of Guangxi University has integr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to the teaching classroom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examples of core courses,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marine sci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of marine science.

Keywords: Maritime power; Marine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novation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课程实施模式研究——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合作为基础”(2023JGB111);广西大学2023年本科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项目“基于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导师制课程创新优化研究——以海洋科学专业为例”(无编号);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科教融合的海洋科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2JGA104);广西2022年自治区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南海岛礁重大国家需求的海洋遥感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校企合作平台研发”(XGK2022002)

第一作者简介:张媛媛(1981-),女,汉族,吉林舒兰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污染控制。

*通信作者:林武辉(1987-),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理学博士,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海洋(珊瑚礁)放射性核素测量与示踪、滨海核电站的海洋/大气放射性观测与评价。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具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因此,培养具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能力、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与海洋生态环境能力的海洋专业类人才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1]。

海洋科学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科学专业教育在中国形成了一个高潮。先后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海洋科学专业,该专业为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掌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保护等知识体系及技能[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开始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3],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每门课程的传授过程中,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让学生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专业学识及技能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将每门课程与思政教学更好地融合,探索创新融合体系,开展具有海洋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解决的重点及难点之一[4]。

本文以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对专业教学及思政教学进行现状分析,剖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学科特点提出主要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创新融合方法,为促进海洋科学学科教学改革及学科正向积极发展提供参考。

一  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现状及问题剖析

我国开设海洋科学专业的部分高校的办学及科学研究定位为针对某特定海区的海洋自然现象、资源开发及生态保护等。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方,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km2,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南海有丰富的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港口航运资源、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分布区[5]。其中,珊瑚礁被誉为海洋“热带雨林”,珊瑚生态系统是全球初级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珊瑚礁正面临被“团灭”的危机。致力于南海尤其是北部湾海域珊瑚礁及生态系统的研究,2014年9月,广西大学成立海洋学院,以珊瑚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研究主线,以珊瑚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我国南海岛礁开发利用的重大现实需求为总体目标,培养能够对南海岛礁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科研型人才。办学几年来,在完善各门课程专业知识授课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目前,主要专业课程及思政教学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  缺乏思政教学理念及内容的关注与研究

在以往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依靠思政政治理论课来进行,专业课很少涉及,组织形式存在明显缺陷。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的倡导下,思政教学走进专业课堂[6]。但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学与专业知识融合的初衷理解不够透彻,造成了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的思政教学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对于专业课授课过程中的思政教学理念及内容缺乏关注,更没有进行系统地研究,这是造成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脱节的根本原因。因此,作为海洋科学类专业课任课教师,应将思政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育德内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海洋科学专业课程应有许多相关专业内容与当前国家政策相结合,教师应在积极关注时事政策的基础上,将其恰当地融入相应的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思政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二)  缺乏思政教学成果总结及反思

从思政教学走进专业课堂实施以来,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坚持履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基本方向,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但缺乏对于思政教学成果的总结,在课程结束时,往往仅对专业知识的授课效果通过期末测评及平时表现进行总结分析,而对于思政教学的教学方式及所起到的作用没有进行及时总结,对现存的问题及改进方式没有进行深刻反思。思政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及专业知识的同步教学应在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播真理的同时传播思想、塑造灵魂。而由于缺乏思政教学成果总结及反思,教师和学生往往不够重视思政内容,失去了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思政内容融入的内涵,没有将价值观引导寓于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没有从两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提升师生的思想素养。因此,应对思政教学成果进行积极总结及反思,总结可以汇报、考核等方式进行,并对结果进行反思,以更好地全面推进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建设,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得到正确的精神指引。

(三)  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互脱离,未能形成有机结合

在对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课课堂调研时发现,部分教师将专业知识及思政内容分成独立的两个模块,不但没有将二者有机的融合,甚至有些内容相关性极小,思政教学没有恰当地选准专业教学中的结合点,演变成生硬的说教形式,使学生不能主动自觉地接收思政教学内容,没有形成正确的引导方式。事实上,无论是专业还是思政知识,都应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问题与参与意识,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用好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基层、参与实践。比如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常面向社会举办的海洋科普教育,有了实际经历,参加过的教师可以鲜活实践为素材,打开课堂视野,在授课过程中以思政及专业知识两个角度让学生从当前热点问题出发,发挥专业课程中思政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奋斗。

(四)  缺乏思政教学改革宣传推广及质量评价

教学改革旨在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在专业知识授课方面的改革措施,对于思政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然而,从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现有的教学改革实施措施上看,由于缺乏对思政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课堂后的教学成果总结及反思,故缺乏思政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专业教师未能使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协同效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环节中不能及时体现与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及不断的改革与推进。更加缺乏对思政教学内容加入专业课堂的客观质量评价。因此,应注重思政教学改革的宣传推广,使教师和学生深入理解思政教学对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及大学生价值引领作用。并应对开展的思政教学改革成效进行积极客观的质量评价。评价可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思政教学设计中的积极性,关心学生想了解及学习的思政内容及方式,并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应积极听取并采纳其他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并认真反思,从而进一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及公民责任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