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作者: 卢文锋 佀同光 侯延香
摘 要:思政元素在课程建设中愈来愈重要,针对IT项目管理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在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前提下,在充分领会课程思政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行的建设方案。首先,基于“送出去、请进来”理念组建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思政再教育”等方式提升教学团队的思政素养,为思政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将思政案例和课程知识融合,并通过具体IT项目实践强化学生的思政水平。最后,改革课程考核,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学生的思政水平再次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案例;IT项目管理;项目教学;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1-0157-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ourse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 Project Management, on the premise of in-depth study of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feasible construction scheme. Firstly, the course teaching tea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sending out, and inviting i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of the teaching team sh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education", 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econd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re integrated with course knowledg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of students is strengthened through specific IT project practice. Finally, we should reform course assessment,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is improved again, through diversified forms and contents of the examin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IT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2021年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对于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任务。IT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工作就是严格按照以上指导精神按部就班地开展的。
一 课程思政的内容及特点
(一) 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课程有较大的区别
课程思政是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点,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人民群众为主线,系统地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法治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1,3]。通常来讲,思想政治课程是各类高等学校所有专业在低年级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从比较宽泛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智育教育。
(二) 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教育,与知识学习有机地融合
教师在课程知识讲授中通过思政案例巧妙引入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教导和培育学生,使其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政治水平、道德素养、文化修养也逐渐提升,实现学生的德智同步发展[4]。
(三) 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
课程思政除了涉及课堂讲授环节,在课前环节、课后环节也应该有所体现。在课前环节,需要在专业培养指南、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教案和实验指导书等方面积极拓展课程思政元素,为课中教学环节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在课后环节,需要在作业习题库、课程考核等方面继续强化课程思政元素,改革传统单一的试卷考核形式,与课前、课中环节有机衔接,形成统一的闭环。
二 IT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方案
IT项目管理是信息化过程中信息系统开发、实施、运维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技术,兼具管理类课程固有的理论性强、理工类课程固有的应用性强的特点。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从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教学内容推陈出新、课程考核与时俱进等方面着手建设,将思政元素和谐地渗透到授课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具体课程建设步骤如图1所示。
(一) 教学团队思政素养逐步提升
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团队的努力。从课程传承的角度,教学团队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从团队成员组成的角度,教学团队采用“教师+工程师”的组合方式,秉持“送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育实习基地(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联软件”)的作用。每学期将团队中的一名老师送去“普联软件”学习锻炼,熟悉企业的先进项目管理方式,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为课程教学积累丰富的案例素材。同时每学期请一名“普联软件”的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工程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项目经验,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具备良好的思政理论修养是教学团队顺利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有力保障。正所谓“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团队教师优良的品德、丰富的学识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先决条件[5]。团队教师要坚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信念,爱岗敬业,默默扎根三尺讲台,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团队教师秉持“科技强国”的理念,具备治学严谨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献计献策。团队教师具有开放的眼光,儒雅的气质,追求卓越的人文情怀;团队教师牢固树立依法从业观念,遵守信息行业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法,行为有法”。
育人先育己,教学团队的思政再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团队教师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有关思政教育的文件。全网搜索行业专家对高层思政文件精神的解读,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认清思政教育对于新时代高等学校的重要作用。其次,团队教师应理顺思路,弄清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理清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精准把握思政内容建设要点。定期组织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研讨交流会,各抒己见,在思想交流碰撞中逐步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及关键要素。最后,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中践行思政教育。以观摩思政示范课为契机,认真观看示范课视频,虚心学习先进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深切领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如何完美结合、如何设置课程思政案例才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思政案例如何与时事政治紧密联系等内容,学为己用,将好的经验做法吸收到课程教学中。
(二) 教学内容推陈出新
1 思政案例融入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在当前形势下,思政元素呼之欲出,具体思政目标表现在: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成就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信息伦理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以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为要点,培养学生勇于攀登的创新精神;以实际的IT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课程教学大纲中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理论部分浓缩为八部分:IT项目管理概述、IT项目范围管理、IT项目时间管理、IT项目成本管理、IT项目质量管理、IT项目人力资源管理、IT项目沟通管理和IT项目风险分析管理;上机部分为熟悉禅道项目管理软件。在每一部分中以“知识点+思政案例”的形式引入思政元素。
知识点:IT项目的概念。
思政元素:信息技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激发科技强国、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思政案例:火神山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5]。云计算、5G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体现了我国信息技术在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强化学生为信息技术发展而奋斗的使命担当。
与此类似,其他章节的知识点以同样的方式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等思政元素[6],使得IT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内容有血有肉。课程思政案例见表1。
2 通过具体项目进行思政建设
鉴于课程实用性强的特征,只有通过具体的项目,学生才能深刻理解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此同时,学生的法律意识、职业情操、沟通协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均得到提升[3]。
1)学生在做具体IT项目时,要树立法律意识。学生选择项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做,比如勒索软件、熊猫烧香、非法窃取用户密码等隐私信息的软件项目,是坚决不可做的。教师要把法律意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中紧绷法治这根弦。除此之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等法律规范,让学生对法律要有敬畏之心,坚守法律底线,牢固依法从业意识。
2)通过IT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在编写程序代码时,教导学生应该遵循约定的规则,比如标识符的命名、增加必要的注释等,有利于增强程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让学生懂得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范,在做信息化项目时,要遵循信息行业的业务规范,不可为一己之私而破坏规则,更不能随心所欲在软件编程时留有BUG[7]。此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能故意泄露项目机密信息,以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最终,经过项目各阶段的历练,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3)通过IT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项目是项目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项目团队中的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从事的工作也不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不可替代的,需要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在项目团队组建和建设的过程中,当团队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时,要采用合理的沟通技巧来协调,不让矛盾激化。在和外部项目干系人进行交流时,同样需要注意沟通方式、言谈举止。项目包含的工作很多,为了完成项目目标,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采用动态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控项目的各个阶段,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保证里程碑事件如期完成。总之,通过参与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大局观意识,加强了善于抓主要矛盾等辩证思维能力,同时,团队协作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