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
作者: 陈丽萍
摘 要:在思政课如何总结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热点。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探索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即因势而进,“拔节孕穗”,教学设计重素养;因势而化,分析学情,立足实际求转变;因势而新,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抓细节,量化考核指标,三全评价,注重动态考核。
关键词:“双线混融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在线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2-0193-04
Abstract: How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large-scale online education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mode of "double line mixed teaching"-advancing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pull out the booting"-that the teaching design focuses on quality, changes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nalyzesthe learning situation, seekschange based on reality, innovate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step by step, paysattention to detail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quantifiesthe assessment indicators, completesevaluation, and pays attention to dynamic assessment.
Keywords: the mode of "double line mixed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design; onlin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21JDSZK139)
作者简介:陈丽萍(1982-),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此背景下如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重任,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难题。各高校经过疫情期间的摸索、实践,一种萌芽于传统教学,托生于数字化学习环境,并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充分融合下诞生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混融教学” 模式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新常态。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少教师只是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简单地相加,未能将两者实现真正的“ 混融”。如何总结疫情期间“应急态”的线上教学经验,结合传统线下教学的优势,实践“双线混融教学”,创新教学新模式,成为当今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重任。
一 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对高校而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深入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意味着必须采用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才能较好地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和目标。但是,目前,大学本科尤其是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普遍厌学,上课不听讲,有逆返情绪。绝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不重视,他们认为思政政治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甚至还认为如果要完成思想政治课作业,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一) 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思政课主要问题有:一方面“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理念仍然较严重,在大学生思政课堂上,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仍没有引起重视;另一方面,不少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认识不到位,自身专业性不高,导致教师自己对思政课教学的信心不足。再加上受教学制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上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 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学思政课教师随着在课堂上教学方式逐渐增多,为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课的趣味性,促使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但是通过作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即便大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式的种类上有所增加,但是,教师关心的基本上还是课堂上的教学,课下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关心明显不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课上学习,课后扭头就忘的不良现象。此外,无论大学思政课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也增加了不少其他教学方式,但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大学思政课堂仍然占据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三) 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理想与目标存在的差距,使得其在思想上有一段的迷茫期。一是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高校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一般处于中下游,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定。加上高校学生管理不再像之前的中学阶段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相对而言有所松懈,再加上离开父母的监督,这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或网络游戏,自控力不强;二是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对于中学课堂来说,大学课堂信息量大、内容多、进度快,这和高中阶段老师对一个知识点反复讲解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高中阶段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高校却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不适应;三是对学习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大学生迈入大学,绝大部分同学都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找到一份干净、轻松、体面且工资高的好工作,而高校的毕业生出去后面临的大都是服务、生产一线岗位的工作,这往往是很多高校学生不愿意从事的岗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四) 思政政治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数量较少、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组织不当和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一般情况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少,平均每位教师每周要承担14学时教学任务,教师绝大部分时间忙于教学,教科研的时间就相对较少,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一是教师只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未考虑到学生是否愿意去学;二是教师只注重“满堂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三是教师对在教学内容设计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过多介绍社会现象,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论知识和消化知识。
(五) 对教学方式的调查研究
根据调查结果,高校学生对当前思政课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满意度为:认为满意和很满意的共占56.65%,其中满意的占33.6%,很满意的占 23.05%,两项比例和为 56.65%。认为一般的占 34.46%,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的占 8.89%。不难看出,高校学生总体上比较满意当前思政课的教学方式。
常见的几种教学方式中,理论讲授法是大学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普遍运用而且占课堂时间最长的教学方法。其他4种教学方式相对来说运用较少。从大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来说,偏偏理论讲授教学法又是大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观摩教学法,喜欢甚至很喜欢的占76.82%。因此,从数据上来看,有70.36%的同学喜欢甚至很喜欢案例分析法,喜欢或者很喜欢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同学占49.01%。对于网络教学法,喜欢甚至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占56.49%,这是由于网络有其独特优势吸引着大学生,但是网络教学法还不是当前大学生思政课堂上运用较多的主流教学方式。
二 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做好“拔节孕穗期”的“庄稼人”,责任重大、作用关键。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三培养”为着力点,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以“三因理念”为抓手,按照“四求四有六心”“446”教学设计思路,将思政课教学的“探→谈→思→践→悟→拓”的过程精心设计为“出苗→拔节→孕穗→抽穗→乳熟→完熟”的“拔节孕穗”教学流程线,做到典型史例“有果、有情、有料、有理”,引导学生“求真、求信、求用、求行”,培养学生“初心、忠心、同心、坚心、雄心、信心”。
(一) 因势而进,“拔节孕穗”,教学设计重素养
1 设计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以大视野、大格局、大历史观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精准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成长需求,构建“四求四有六心”“446”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比照水稻生长规律,将课堂教学“探→导→学→思→悟→拓”的过程精心设计为“出苗→拔节→孕穗→抽穗→乳熟→完熟”六环节的“拔节孕穗”教学流程线,学生博学党史故事,笃定“六心”即“学史笃心”为内容线,学生通过听史、观史、读史、讲史、演史等形式,培养学生传承革命先辈们牢记使命的“初心”、爱党爱国的“忠心”、团结一致的“同心”、勇往直前的“坚心”、攻坚克难的“雄心”、砥砺前行的“信心”,学生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身体力行”目标线,三线相辅相成,如图2所示。
(二) 因势而化,分析学情,立足实际求转变
根据前期问卷调查、集体访谈、辅导员专业教师访谈,按照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学习特点、专业特性分析各专业、各班级学生学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教学班级路桥1905班为例,该班共有学生35名,其中女生3名,男生32名。71%的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够;91%的学生思维活跃,但有80%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94%的学生喜欢用弹幕、投动屏、抢答、VR等信息化手段参与互动,91%的学生喜欢线上交流,77%的学生羞于在大众面前发言;91%的学生渴求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服务于专业学习。综上所述,该班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强”“参与互动强”“专业意识强”等“三强”,“理论基础较弱”“担当意识较弱”“表达能力较弱”等“三弱”的“三强三弱”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