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多维嵌入性创新实践研究
作者: 李斌 彭彩云 邱伊星 袁汉文 周旭东 王炜摘 要: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药学类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中讲述的各种化合物在中药中也是广泛存在的,因此其研究方法与中药现代研究方法有较多相似之处,彼此关联密切。中医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衍生的优秀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值得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挖掘并用之于教学实践。因此,可以把优秀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和人文精神融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思政素材中。该文探讨在深入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和环节前提下,多角度提炼思政元素,多维度把思政元素嵌入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方法和途径。对于在保证课程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强化对人才培养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情怀教育,对于思政融合的药学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药学人才创新实践培养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多维嵌入;创新实践;中医药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044-04
Abstract: 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d products course is the main specialty course of pharmaceutical talents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and vocational college. The all of compounds described in the course are also wide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 their research methods are more similar and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excellent TCM culture, values and humanistic spirit derived from the long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CM deserve to be actively explored and applied to the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Therefore, we can integra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values and humanistic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of the cours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d products. Through deep study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link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o refine produc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multiple angles, the multi-dimensional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mbed in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education,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feelings education in talent training while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ourse teaching, and at same time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innovative practice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d produc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embedded; innovative practi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药学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为国家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不同层次的人才保障。在药学学科课程体系中,天然药物化学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科目,是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等专业的必修科目。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是以有机化学为前提基础,综合运用了物理学和化学的方法手段来研究形形色色的各类天然药物,研究其来源,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以及常用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方法等。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讲述的糖类、糖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等各种化合物在中药材中也是广泛存在的,同属于植物药,因此它们的研究方法与中药现代化研究方法有较多相似之处,彼此关联密切。而中医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精华,其蕴含的积极向上价值观和普世济人的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挖掘与现代课程思政教育相吻合的元素,并用之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其文化自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学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
一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嵌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和意义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思想教育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嵌入渗透是当下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 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否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思政元素,通过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的药学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专业课程学习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起到的作用[2-3]。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主要运用的现代科学方法同样也运用于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可以对中国传统医学中药材和植物的成分及功效作出系统性分析,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医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还折射出人生的哲理。例如,中药中含有罗汉果糖、甜菜碱、甘草甜素等甜味的化学成分,也有苦味的强心苷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强心苷通过结构改造可能会失去苦味,但是同时也就会导致丧失其强心的生物活性,这些结构与活性、味觉的关系可以用来形象地比喻为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有苦有甜才是真实的人生,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也就感受不到成功或实现目标时的幸福。
(一) 有利于在中医药院校课程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而诞生并不断丰富的,其思想内涵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育人价值。与西方文化注重医学技术不同,中医药文化着眼于、也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思想内涵和哲学观念,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同样富有相关元素,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而,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集中对某种中医药材或药用植物介绍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医药价值和以它为基础创作的文学作品[4],可以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合到实际授课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药学人才培养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作用。通过在课堂授课中讲授与中药材相关的典故,不仅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知识记忆效果的目的,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医药文化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价值,引起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关注,使其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中医药文化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另一方面也能使中医药文化在现代医学发展历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 可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家国情怀教育
与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不同,中医药文化诞生于中国古代,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限制,古代医者缺乏相应的技术和器材对药物的成分与效果进行分析,只能以亲身实践的方式来探寻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配方。从这一点来看,中医药文化蕴含的不仅是药物治疗方面的内容,还体现着中华文化中所承载的救死扶伤和追求真知的精神品质,以及高尚的家国情怀。因此,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与现阶段推崇的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相一致,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神农尝百草可以说是天然药物化学最早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富含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来源。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背景下,国内医务工作者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精神品格,坚持奋斗在抗疫前线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貌和中华民族优秀的意志品质[5]。通过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渗透药物本身的来源、药用价值等,并将其于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在疫情抗击过程中起到医疗的关键作用,可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贯彻,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发展提供具有全面药学素养和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药学人才。
二 天然药物化学中的思政教育对提升专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促进学科建设。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全面,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机制极为丰富,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剖析药学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6]。现阶段,对于高等院校的药学人才来说,除了具备完整且全面的基础知识体系之外,还要将相应的知识不断拔高,使其能够在实践研究中得到良好运用,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全面地讲述了现代医学发展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来自自然界的药材和植物,这些内容不仅具备良好的药学研究价值,而且是与传统文化密切关联的,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直观感受中医药文化和药学专业具备的价值内涵。例如,任课教师通过在每节课程中挑选出药学价值最高,最能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的药材,向学生全面讲述其成分构成和药用机理,并将其与药学领域的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将《天然药物化学》教材知识扩展到更宽阔的应用领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提高药学教学体系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涉及广,比较全面,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学科研究所需要的研究方法和知识内容,并将其他领域的研究机理引用到药物研发和技术创新上来[4]。另一方面,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研究方法是对传统药学研究的创新,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对学科实践研究的兴趣,进而将学科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不断丰富学科的内容体系。
三 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多维度嵌入课程教学的实践方法和途径
(一) 课堂教学引入传统文化教育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同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因此,任课教师应在课堂授课中结合教材内容,以适当的方式引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深挖教材教学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融入教学环节。第一,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授,尤其是在正式授课开始之前,先向学生阐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整个教材的总体脉络形成清晰的认知,同时介绍天然药物化学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与中医药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例如,可以列举大家日常比较熟悉的人参中的活性物质皂苷,香菇中的香菇多糖,然后启发大家:这类化合物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是怎么样发挥功效的呢?怎样把这些药材中的功效物质分离出来呢?第二,推荐学生阅读经典中医药经典著作,例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并要求学生在将《天然药物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与这些经典著作的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课程学习效果[7]。中医的“天人合一”观念以及同证不同药等辨证论治理念,在阅读经典中可以逐渐领悟,也可以让同学对天然药物的成分和活性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三,以传统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阶段的药学研究涉及到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药学专业知识,而且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生物、临床等学科内容息息相关,并且也由此衍生出一些更为细化和专业化的学科门类,这种变化趋势是对现有学科体系的突破,对人类医学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趋势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必须不断激发创新思维,打破各个学科间的壁垒。传统文化蕴含的去粗取精、为我所用的创新精神内涵,有利于药学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