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黄金兰 牟杰 吴登攀

创建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0

摘  要:药理学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提升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徐州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对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包括各专业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实验课教学模式、实验课课堂组建和实验课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提出改革思考,以优化药理学实验教学各环节,提高药理学科整体的实验教学质量,亦为培养应用型医药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126-05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Pharmac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student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nhance operation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aking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Pharmacology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pharmacology,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reform, so as to optimize each link of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pharmacology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ology discipline.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teaching reform aiming at training applied human medical talents.

Keywords: Pharmac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evaluation system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医药相关专业学生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自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1],吹响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之后,各高校不断加大教学资源的经费投入来提升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质量,但总体来说,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稍处滞后状态。目前,各类高校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思考研究并出台了改革对策[2-10],作为高等院校的一名药理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本专业实验教学进行研究探讨。本文研究结合徐州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

药理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从各专业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实验课教学模式、实验课课堂组建和实验课评价体系现状分析并开展相应改革措施,以期探索一条能全方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医药人才的道路。

一  各专业实验课程内容设置

按照开设的内容,药理学实验课可划分为4类:第一类是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此类别实验是基础,只有学生熟悉了药理学的相关术语如药物百分浓度、给药体积、药物剂量等,掌握了动物基本操作技能(动物的固定、捉拿和给药方式)和常用仪器及生物信号系统的使用,后续实验才能顺利开展。第二类是传统验证性实验,选取代表性药物,通过实验验证代表性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以强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为主。第三类是综合性实验,主要是把多种不同类别的药物有机地融合在一个实验中,运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目标。第四类是实验考核,是对学生整个学习成果进行终结评价,以检验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果。药理学是我校多个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各专业开设的实验种类和具体的实验项目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每个专业的最初阶段均开设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这为后续实验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是传统验证性实验,设立有4个,第三阶段是综合性实验,设立有5个。由于临床、急救与救援、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在必修药理课之前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操作考核,为避免重复,这类专业学生除考核项目外,其余的实验项目与影像、预防和口腔医学专业相同。护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康复治疗学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药理学实验因专业设置客观问题,药理学实验课时相对较少,设立有4个教学实验。表面上看,每个专业均设立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实验验证和综合性实验,但实验验证和综合性实验的设置比例仅为4∶5,能充分体现学生综合水平的综合性实验比例过少,此外,护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康复治疗学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只设立有一个综合性实验,导致此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机会相对较少。针对这两个问题,经过教研室教师的研讨后,决定在不改变实验学时的前提下,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适当增加能体现当今社会热点的疾病如中风、抑郁症等综合性实验的研究次数。并将护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康复治疗学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实验设置稍作更改,将其中一个传统验证实验替换成综合性实验或者直接增加一个综合性实验。这样所有的专业学生均有全面锻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

二  实验课教学模式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将与实验有关的理论内容梳理一遍,再介绍实验的流程和实验要点,示范实验操作关键部分,最后让学生照着讲义操作步骤一一操作。此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表面上看无缺陷,实际上存在不少弊端: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理论和示范时间约占用40~60 min,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当碰到有较为复杂手术的实验,学生手术失败率相对增加,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失败后重做的机会也会减少,只能旁观其他组员的操作和实验结果,这会给学生挫败感,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②传统教学模式面面俱到,学生习惯此模式后,绝大多数学生课前不做预习,现场机械性的跟着老师的步骤走,这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③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惯性思维也会给学生甚至教师本身带来疲劳感,激情渐减。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认为,实验教学模式改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借鉴理论教学的改革新观念,充分借助现代化技术和多媒体网络,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血压的影响”这个综合性实验为例,这个实验涉及4类药物,所研究的代表药物(包括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对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节省理论知识回顾性教学和示范时间,我们提前一天在超星学习通、QQ群或者微信群发布实验的具体内容和关键实验操作示范视频(家兔颈动脉插管和BL-420生物分析系统操作参数设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预习,对整个实验了然于心。教师在现场教学时只需采用PPT再简单介绍实验流程和强调注意事项后即可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可以在学生动手操作环节增加20~30 min操作时间。这个实验内容设计有两种未知药物的种类推导,在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阶段,我们采用课堂翻转形式让学生分组汇报和分析实验结果,教师在总结归纳时将理论内容引入,再重现知识要点。此种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一一化解,还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此外,考虑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11-12],我们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际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13]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实验中,我们引入一个典型的有机农药中毒案例,课堂前期先由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而后在实验动物上对所得出结论进行验证。

三  实验课课堂组建

药理学实验课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约4~5名同学为一组。俗语说:人多力量大。但这并非适用于药理学实验课堂。从目前开设的实验内容来看,操作相对复杂的实验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这个实验有颈动脉手术插管操作、生物系统软件操作、给药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数据记录并计算等,看似复杂,但只要学生分工安排得当,3名同学即可从容完成整个实验过程。除了此实验外,其他实验都相对比较简单。组员太多,一方面每个学生可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甚至不用动手也不会影响实验进程,这易使学生养成懒得动手、不愿动手的坏习惯。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学生实验参与度过低,在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对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毫无头绪,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抄袭他人实验报告的念头,此学习态度不仅对教学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对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也非常不利。在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在教学资源条件的允许下,我们适度增加实验组数,每组2~3人为宜。为了能够保证在实验进程中对所有组别及时指导,我们对刚入学的药理学专业研究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理论和操作系统培训。在每次实验课堂上,以任课教师为主,研究生助教为辅,实行双人监督和指导,充分保障药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四  实验课评价体系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此时,科学的实验课评价体系就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度量尺子。对于无考核设置的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评价通常由考勤和实验报告组成,有实验考核项目的专业实验教学评价方式除考勤和实验报告项目之外,还有笔试和操作考核项目,其中笔试包括计算题、改错题、推导题、分析题和实验设计题,实验操作主要考察小鼠捉拿固定、腹腔给药和家兔捉拿固定及耳缘静脉注射。尽管此套考核体系覆盖面全,每项考核项目均有详细的评分标准,但此实验质量评价模式忽视了实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实验过程性评价,导致考核评价区分度小,缺乏系统性,不能反映真实的实验效果,不仅如此,此模式还欠缺思政育人的评价环节,应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评价指标囊括于该体系中。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我们初步设立了科学系统的实验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应该具有过程性、终结性、多元性和育人性的特点,结合药理学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含考核项目的专业实验评价系统和含考核项目的专业实验评价系统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

(一)  不含考核项目的专业实验评价系统改进措施

1  实验前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向学生发布实验微课视频和实验预习内容。通过统计视频的点击量、完成度和实验预习问答的做题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分数(表2)。这也是间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有了主动学习的推动力,对实验心中有数,出错几率少,实验的完成度也会显著提高。

2  实验中

设计课中评价量表,教师和研究生助教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态度、数据记录、实验安全及思想政治教育如伦理道德、团结协作等进行相应评分(表2),实施过程性监督。

3  实验后

实验结束后,学生清理实验台面和实验器材,妥善处理实验动物。教师检查学生原始数据记录的完整度,并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然后按照约定时间,递交实验报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