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保障体系研究
作者: 樊玉梅 李亮 杨小龙 张晓红 于志军 陆岩
摘 要:人才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源泉和动力。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各高校一直钻研的重要课题。该文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核心理念为指导,以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为例,阐述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的组成及运行机制。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其他院校本科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171-06
Abstract: Talentsare the source and power for improving national qualities and realize great revitalization of Chinese natio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TQES) and Guarantee System (TTQGS) ar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TTQ)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TQES and TTQGS are also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present study, we set forth the composition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TQES and TTQGS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Biological Sciences major. This paper is guided by the core ideas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TEPPA). The TTQES and TTQGS construct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 major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is used as a sample.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TQES and TTQG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major of other norm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biological sciences major;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system construction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1-4]。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我们国家培养的创新人才要从教育抓起,特别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推动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5-8]。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则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9-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1]。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12]。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则是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强有力支撑[13]。
一直以来,国内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强调师范类高校和教师的职责,绝大多数师范类专业对于师范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师范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及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国内各师范类专业一直以来难以统一和解决的难题。
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提出以产出为导向的师范生教育理念即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14]。同时强调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即以学生为中心,对照师范毕业生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目标达成评价机制,保证师范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探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构建。
一 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架构和设计思路,就是以OBE理念为指引,以培养目标为方向,着眼毕业要求,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教学环节和相关教学原始材料具体化,建立和明确“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逐级支撑。通过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价,确定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依据认证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图1)。
(一) 培养目标评价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化。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职业发展预期。
依据教育部《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河北师范大学从目标定位(响应国家和地区政策、符合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需求、符合学校定位,培养专业技能水平高的创新性人才)和目标内涵(职业发展预期)角度描述了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及反馈机制。
1)评价方式:问卷调查、座谈、电话访谈、走访及组织专家论证会等。
2)评价内容:涵盖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内涵(毕生 5年以上发展预期)。
3)评价主体: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主体包括生物科学专业在校生、专任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校外主体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等。
4)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各利益相关方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对现行的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对自身是否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自我评价及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用人单位对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状况、就业服务及需求情况。
5)评价结果的反馈和使用:通过对校内外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各利益相关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 毕业要求评价
毕业要求是指师范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体现国家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要求,是整个认证工作的核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师范生的毕业要求应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
依据教育部《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应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8个二级指标,将专业的毕业要求合理分解为22个三级指标点,囊括了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维度,分解的指标点可学习、可教学、可衡量,并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落实。分解的三级毕业要求指标点完全支撑培养目标。
依据基于OBE专业认证理念,生物科学专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机制,具体如下。
1 评价方法
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直接评价为定量评价,体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达成情况;间接评价为定性评价,主要体现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2 评价主体
直接评价主体包括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及相关任课教师;参与间接评价的主体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主体包括在校生、专业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校外主体包括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教育行政部门等。
3 评价实施
1)直接评价:是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基础进行的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在充分调研各课程的课程目标后,由学院教学委员汇同课程组长共同讨论决定某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分配各课程目标的支撑权重。根据支撑此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及其支撑权重计算此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
2)间接评价:针对毕业要求8个指标的22个指标点的合理性和达成性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电话访谈、走访和专家论证等方式进行。
4 评价目的
通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计算,结合应届毕业生本身和用人单位针对应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是否贯彻和体现了毕业要求8个指标的22个指标点,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整体达成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各利益相关方对毕业要求指标点内容合理性的评价结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和掌握各利益相关方对所制定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理解、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诉求。
5 评价结果的使用
通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各利益相关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所制定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合理性,确定现行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方案是否能够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确定所培养的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对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中,发现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教学和实践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制定改进措施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改进。
(三)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课程与教学体现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运行过程的质量要求[15],是整个认证工作的基础,对毕业要求具有重支撑作用。因此应重视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直接影响师范生的培养效果,是师范生毕业要求是否能够达成的重要支撑。
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依据毕业要求8个指标及其22个指标点修订了各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各专业课程分别从知识、技能、情感和思政四个维度制定了课程目标,并实现了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直接支撑。
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与其支撑的毕业要求是否能够达成密切相关。生物科学专业修订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将以前以课程平均分别作为评价依据改为以支撑课程目标的考核材料及考核结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计算得出的课程目标达成度作为衡量标准。修订后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更加符合认证精神,更加科学合理,具体如下。
1 评价方法
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直接评价为定量评价,体现为各考核环节评价结果对所支撑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间接评价为定性评价,主要体现为学生和教师对课程是否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认可度。
2 评价主体
直接评价主体是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管理人员;间接评价的主体为被评价课程的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和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