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微视频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宏伟 李东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推进提供有利条件。红色微视频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传播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功能。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应用红色微视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红色微视频的应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教师只有严把红色微视频“入口”关、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式并做到课上课下有效衔接,才能真正实现红色微视频在混合式教学中的“画龙点睛”作用,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红色微视频;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红色文化;红色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4-0193-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produ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d micro video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to spread red spirit and red culture, and has an important value leading function. There i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se red micro-video in the blende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solve. Only by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entrance" of red micro video, carefully designing teaching link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ffectively linking up after class can teachers truly realize the "finishing touch" role of red micro video in the blended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Keywords: red micro vide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blended teaching; red culture; red spirit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乎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明确了改革的方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然选择。红色微视频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传播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功能。借助红色微视频增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育人效果,能够更好地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应用红色微视频的现实意义

作为“红色文化”和“微视频”两个概念的集合体,红色微视频是借助视频终端录制并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微视频,旨在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它通常以短纪录片、微电影、宣传片和短视频等方式呈现[2]。红色微视频以其特有的主流话语影响表达范式,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应用红色微视频,有助于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升课程的育人实效性。

(一)  红色微视频的应用能够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

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首先应该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思政课首先应该按照教学大纲讲透理论,充分将课程蕴含的理论魅力呈现给学生。与此同时,又要体察学生痛点,将学生关注、关心的社会问题作为课程讲授的重要内容,回应学生关切。但是,单纯通过教师的语言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容易使课堂氛围单调、内容枯燥,即便是混合式教学,如果缺少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手段,线上阶段可能也只是变成了线下教学的简单复制,这样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3]。红色微视频作为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的以“红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微视频,其思想政治教育、革命精神传承的功能显著,与思政课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能够成为混合式教学的优质资源。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红色微视频的应用贯穿在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能够避免线上线下“两张皮”的现象,使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和内容有效衔接,提升教学效果。

(二)  红色微视频的应用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作为高校开设的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思政课如果不从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下功夫,很难真正吸引学生。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红色微视频的“微传播”特性,让思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增强课程本身的吸引力。红色文化是“有关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宏大叙事,包含着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得以确立的历史认知和记忆”[4],将红色文化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就会使这种原本“高高在上”的“宏大叙事”转变成“接地气”的“微故事”,吸引力更强,启发性更大[5]。红色微视频作为思政课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增强教学吸引力,实现学生课堂抬头率和点头率的双提升,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红色资源,进一步了解红色资源,从而真正喜欢上思政课,真正做到爱学、乐学和想学。

(三)  红色微视频的应用可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红色微视频中蕴含的厚重的精神内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感染青年学生,提升青年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从而使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其站稳立场、提升品德的不竭精神动力。红色微视频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功能。作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优质资源,红色微视频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关注度的基础上,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从而使学生有所收获。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鉴别、筛选出优质的红色微视频,将相对枯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案例,通过微视频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还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够使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反思当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6]。

二  红色微视频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思政课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混合式教学恰恰是顺应这一趋势的探索和尝试。在推进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红色微视频的应用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  部分红色微视频质量不过关,增加了教师应用的难度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提供了传承和发展的便利条件。随着全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微视频的创作主体、创作目的及传播渠道多元,质量参差不齐。一般来说,由各大影视公司、官方媒体摄录制作的红色微视频相对来说质量更高,教育意义更大,是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的首选。而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微视频,大多为“草根创作”,“微小”而“精炼”的特点使得这些视频极具灵活性,应用也相对广泛。但是,这类微视频往往娱乐性大于教育性,有的创作者本身对历史和“红色”的理解不够清晰,导致视频质量不过关。为了迎合市场及大众的消费需求,创作者还会对作品进行改编,使得部分红色微视频内容低俗,失去了其本该具有的价值引导意义,甚至还会误导大众。此外,在“正规”视频和“草根”创作的基础上,广大网民也可以通过各类视频剪辑软件从红色影视里截取,实现“再创作”。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视频的清晰度、音质以及故事完整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对红色微视频的筛选和应用。

(二)  教学设计不充分,影响了红色微视频的有效融入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特点,协调各个教学环节和要素,从而制定出的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尤为重要。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教师缺乏充分的教学设计,导致红色微视频无法有效并适当融入教学。一方面,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教学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教师能够意识到红色微视频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也能筛选出优质的红色微视频,但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导入”和“导出”,在时间的把握上无法做到“恰到好处”,致使红色微视频的价值导向功能无法有效体现。另一方面,教师选取的红色微视频资源与教学内容本身契合度不够,教师为了“应用”而“应用”,难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学生不能在看中学、学中看,无法实现观后有所思、有所获,也就无法真正入脑、入心,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应用红色微视频的价值和意义。

(三)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红色微视频呈现方式相对固化

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中,部分思政课教师依然习惯于传统课堂上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充分实现,导致线上教学环节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混合式教学效果不突出。部分教师一味照本宣科,教学语言不生动,教学案例不鲜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强,课堂教学中红色微视频的呈现方式固化现象也较为明显。从目前来看,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是大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呈现红色微视频的主要方式。在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除了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红色微视频,鲜少应用其他方式。较为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相对固化的红色微视频呈现方式使得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不足,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度不够,影响了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四)  课后延展不够,课上课下衔接有所欠缺

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除了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其他渠道的协同育人功能,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统一。然而,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中,部分教师对红色微视频的应用却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课后的应用不明显,导致课上课下衔接欠缺,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方面,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思政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只有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学生才能真正知行合一。在教学实践中,红色微视频的筛选和应用基本都是由任课教师完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红色微视频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校园网络环境的协同作用发挥欠缺,校园红色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彰显。红色微视频资源的获取除了思政课这个渠道,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获取,通过校园活动、宣传栏等媒介实现。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渠道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一定意义上限制了红色微视频教育功能的实现。

三  完善红色微视频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红色微视频的有效应用,是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想要真正实现红色微视频在混合式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必须多管齐下。

(一)  严把红色微视频“入口”关,提高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