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学刊2023年第24期

高教学刊

高教学刊2023年第24期

旬刊 教育教学

简介

《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目录

前沿视界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一流课程建设探索

摘&nbsp 要: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工科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该文在“金课”(一流课程)、工程教育、新工科及立德树人等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方针政策

前沿视界 | 基于CDIO理念的OBE教学模式研究

摘&nbsp 要:新工科人才是推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创新的重要力量,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对工程学科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该文首先对国内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进行总结和分析;随后,提出

前沿视界 | 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摘&nbsp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建立多学科多专业深度交叉融合的教育发展新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前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内在需求。该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高等教育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博导论坛 | 地球物理学本科的思政教育

摘&nbsp 要:该文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将思政融入课程的必要性及思政教育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课程学习的相关理念,结合地电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包括电磁场基本理论、大地电磁法、直流电法和

博导论坛 | 基于模块化组织的教学实施研究

摘&nbsp 要:该文针对研究生课程并行算法与大气科学(气象海洋预报)专业并行计算技术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的研究,该文探讨模块化组织中教学目标可达性、教学内容系统性、知识点间依赖性、模块内容重复

课题研究 | 健全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

摘&nbsp 要: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意义深远。在解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和逻辑遵循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的成效,结合当前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破坏民族团结的方式多样、学生需求多

教海探新 | 小班化案例制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摘&nbsp 要:为适应新时代土木工程专业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满足工程认证标准和课程思政新形势的要求,以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结构力学为例,探索小班化案例制教学方法,展示适用于结构力学教学内

教海探新 | 协作学习模式在高级日语课中的应用研究

摘&nbsp 要:协作学习不仅对听说读写译等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的是,协作学习并非适用于日语专业课程中的所有环节。在高级日

教海探新 | 新冠感染疫情反复背景下在线教学研究

摘&nbsp 要:目前新冠感染疫情的反复给高等教育课程在线教学提出新挑战。该文在分析疫情反复背景下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从教学资源、学习模式、考核评价机制、学习效果和学习心

教海探新 |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摘&nbsp 要:材料科学基础课程针对传统课堂存在内容多、授课时间少,讲授多、交流互动少,知识多、应用拓展少,统一多、分层教学少的问题,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针对该课程提出“四位一体”混合式课程

教改新论 | 金融风险管理“五个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摘&nbsp 要:为在新文科背景下“突破传统文科思维模式,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将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该文根据“新文科”学科重组、文理交叉的理念,进行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教改新论 |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探究

摘&nbsp 要: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双语教学也取得可喜成绩。然而在双语教学中仍面临着不少问题。该文以利息理论课程为例,介绍英语学习的新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双语课程教

教改新论 | 地球科学概论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nbsp 要:通识教育是现今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其目标是培育完整的人,培养知识面广阔的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而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化人才。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通识课程教学面临的

教改新论 | 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与改进

摘&nbsp 要:课堂教学对于理论力学这样较为系统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数理基础的专业基础类理论课程来说,一直被广泛采用且普遍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提升理论力学教学效果,改善目前存在学生

思政研究 |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摘&nbsp 要:开展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学课堂实践,为工科类本科生提供兼有正确人生价值观、职业道德修养、“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优质思政教学课程,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引

思政研究 |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nbsp 要:该文聚焦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思政问题,通过系统分析研究生群体的思想特点、认知规律、学缘结构,以及与本科生群体在学情和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的同质性和差异性,结合具体课程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内容和

思政研究 | “大美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研究

摘&nbsp 要:新时代对思政课的教学提出新要求,“大美育”观的提出与大学阶段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具有内在契合性,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内容改革方面,高校思政课本身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可以将其

思政研究 | 数学模型中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摘&nbsp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该文从课程内容、教师素养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实现课程思政的途径。其中以传染病模型和SARS的传播为例,按照教学大纲梳理知识点,挖掘出自立自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