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徐兰 龚静敏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

摘  要: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是以会计的职业为导向,侧重于对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会计教育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课程体系,都已无法满足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经济市场,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基于此,该文以“互联网+”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作为切入口,论述“互联网+”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旨在促进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4-0153-04

Abstrac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talents are oriented to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accounting tal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both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tradit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odern economic marke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talents is the general tren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talents as an entry point,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Internet+" o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talents, and propos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effective path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aim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opinions for the follow-up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Interne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teaching form

会计学科有着很强的应用性,这也决定了该学科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强调“应用型”。“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应实现创新发展,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需求。因此,高校培养本科会计人才的模式要与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促进会计人才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发展。

一  “互联网+”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  更符合会计专业人才培训趋势

会计专业人才在新时期社会大环境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会计行业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会计行业的改革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经济环境对会计行业的变革产生着直接性的影响,“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的业务发展保持着同步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账务共享服务技术,这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与会计行业相互渗透,在为会计行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会计行业面临更多的挑战[1]。高等院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在“互联网+”背景下,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高要求,高校的会计专业有必要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二)  实现会计职能最大化发展

会计职能指的是会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应的会计制度,对以往经济业务进行的记录。会计职能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会计职能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将传统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借助信息化的系统开展会计岗位的工作,不仅可以降低企业会计的工作难度,而且方便企业职员将相关信息传送至账务系统,会计人员可以更及时地获取信息,实现账务报表的实时编制,在提升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实现会计职能的最大化[2]。

(三)  推动财务共享信息服务系统构建

传统会计工作是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的核算与监督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大数据和账务共享服务系统,不仅拓展了会计人员获取账务信息的渠道,而且会计岗位的服务水平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就将赋予会计更多的职能。在对企业账务状况进行实时监督的基础上,会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状况的动态分析,可以使会计工作参与到企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账务分析及建议,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借助财务共享服务系统、财务共享平台等,可以有效加强对自身会计岗位的管控,使会计岗位由传统重复性的核算工作向着系统化和标准化工作转变,在规范的流程中,减少会计工作的误差和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共享系统,不仅方便会计人员及时获取账务信息,也简化了其反馈和上传账务信息的步骤。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平台的建设,真正实现了账务信息的共享,使企业整体运行更高效。

二  “互联网+”对会计行业产生的影响

(一)  “互联网+”为会计行业带来的机遇

其一,就会计数据集成层面来说,“互联网+”与会计行业的深度结合。传统纸质证书逐步被电子发票、电子凭证所代替,会计信息通过电子形式进行传输与存储,在对会计信息输入一次的情况下就能进行重复性的使用,不仅使会计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其二,就会计职能拓展层面来说,“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监督与业务发生同时开展的,这就做到了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的协同。会计参与到对整个业务活动的监督当中,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其三,就会计管控组织层面来说,“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管理范畴得到了拓展,传统分散独立的会计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发展成为共享式的财务模式,在减少会计核算的同时,提升了数据信息的供应,大大提高了会计管控及组织的效率;其四,就会计协同发展层面来说,传统会计岗位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则突破了时空限制,利用计算机系统及平台,对财务信息进行更及时、更准确的处理,使企业的会计服务工作更有成效性[4]。

(二)  “互联网+”为会计行业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对会计行业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不仅直接体现在会计数据载体的转变上,还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纸质化的电子数据向着电子化、数字化的形式转变,而电子化与数字化不易传播和共享的特征,使得在对会计数据进行输送和存储时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信息有着更强的实效性,传统会计工作从会计信息的整理、登记、生成报告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将会计信息电子化、数字化后,只需在财务系统录入一次信息,就能够完成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并自动生成会计报告,这并不是对会计职能的弱化,相反只有会计人员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反映相关信息,才能真正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5]。

(三)  “互联网+”背景下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新要求,主要包括会计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从会计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角度来看,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会计人员需要及时更新账务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和参考。无论在什么时期,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都是从业者应必备的。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会计岗位服务,使会计信息得到更精准、更快速的分析和处理,而会计信息的电子化、信息化都是建立在会计人员原有会计核算职能的基础之上。因此,会计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学会对新技术手段进行会计数据的收集、分辨、录入及处理,为企业提供符合信息质量要求的会计数据[6]。

另外,从应用型会计人才职业道德素养角度来说,职业道德素养是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应具备的道德与品质。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稳定性和社会性的特征,会计人员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凭证、一份份报表,需要长年累月与数字打交道,如果从业者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有所缺失,那么就会对工作感觉乏味甚至厌烦,更不必说不断精进自己、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了。任何时候会计人员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用积极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才能在会计岗位发光发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7]。

三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

新时期“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高校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应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育模式,抓住“互联网+”这一契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的综合发展。首先,会计专业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会计专业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进行跨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体系的宽度与深度,构建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构架,会计专业学生浓厚的理论知识,是其发展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基础,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未来投身到未来工作岗位中发挥自我最大效能;其次,会计专业技能指的是会计人员根据实际经济业务状况,做到真正地反映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成果,这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会计核心技能[8]。此外,会计人员还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执行会计监督、参与制定经济计划等,而不管是会计核算、监督,还是处理其他会计事务,都需要会计人员拥有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企业会计人员处于一个特定的位置,诚实与正直是会计人员必备的道德品质,会计从业者要忠于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同时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自身做起,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以适应特定职业活动的行为规范。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加强对学生素质方面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