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模式在高级日语课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王萍

协作学习模式在高级日语课中的应用研究0

摘  要:协作学习不仅对听说读写译等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的是,协作学习并非适用于日语专业课程中的所有环节。在高级日语这种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课堂上,适当地在部分教学环节中采用协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在实施协作学习时,发现讨论环节耗时过长的问题,同时,由于日语能力和性格差异,个别学生收益甚微,这是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协作学习;高级日语;日语教育;学习模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4-0112-04

Abstract: Collaboration learning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Japanese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bu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llaborative ability,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Bu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collaboration learning is not applicable to all the links in the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Japanese teaching curriculum. In advanced Japanese, which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bility, appropriate use of collaboration learning in some teaching link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and enthusiasm.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collaboration learning, it discovers that the discussion session was too long.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Japanese language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the phenomenon of individual students receiving little benefit has also been found. This is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emphatically in the following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 collaboration learning; advanced Japanese; Japanese education; learn mode; classroom teaching

协作学习(Collaboration learning)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的学习模式。20世纪80年代,协作学习理论从西方传播至我国,人们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协作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日语专业教学指南》提出日语专业学生除了日语运用能力、翻译能力,还必须具备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同时,愈演愈烈的全球化趋势,不断提高着对人才协作能力的要求。但在电子产品泛滥的今天,人与人交流的能力日趋匮乏。网络资源的膨大,也影响着日语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在此状况下,协作学习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  国内高等日语教育中的协作学习研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Johnson兄弟对协作学习展开了体系性研究。随着该理论的传播,国内将协作学习引入外语教育中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少研究者从教师的教学经验出发,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但其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对协作学习的定义把握不够准确,误将其等同于小组学习;二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者情况考查不够充分。

可见,协作学习在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依然有待加强。鉴于此,笔者将以池田玲子和馆冈洋子的协作学习理论为主要依据,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介绍运用协作学习模式开展高级日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

二  实施协作学习的课程概要

本次实施协作学习模式的课程名称为高级日语1,开设于大三的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1课时为45分钟)。教学对象为本校日语专业的2018级学生,共19人。通过学情调查,发现他们升入大三后,学习动机发生变化,除了日语本身,更倾向于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不少同学性格内向含蓄,不爱发言,但又个性鲜明,独立性强。

课程所用教材为彭广陆和守屋三千代主编的《高年级综合日语》(上册),结合笔者的使用体验和学生反馈,其中文章理解难度较大,且目前国内使用该教材的学校不多,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挑战。接下来,笔者将在综合考虑学生、教材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协作学习研究。

三  实施协作学习的课程设计

协作学习采用分组的形式,让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识经历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学习,获取新知识或创造新事物。区别于普通的小组学习,协作学习更注重过程中的对话、交流和新发现,并强调对自我的反思。

(一)  协作学习适用的教学环节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协作学习被用于阅读、写作、听力和会话等各种课程中。然而,并非所有的环节都适合采用协作学习模式。馆冈洋子[1]指出,适合实施协作学习模式的任务必须是,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有合作完成价值以及有新产出的任务。因此,通过综合考量,按照池田玲子和馆冈洋子所提出的协作学习基本要素,笔者将在课文思考题的完成等环节中采用协作学习。

(二)  开展协作学习的基本步骤

池田玲子[2]将平等、对话、过程、创造和互惠性作为协作学习的五大要素。馆冈洋子[2]指出协作学习的特点在于学习的过程为学习者所共有。考虑到对以上诸要素的融入,同时参考胡伟[3]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笔者将协作学习模式的步骤归纳如下。

1  任务布置

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学习任务,并说明完成过程及要求。采用协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具有挑战性,学生在对话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的学习。林洪指出,在设计任务时,还需进行“预设”。意思是要提前预想,教师的任务是不是学生能用日语表达出来的任务[1]。

2  独立完成

为了让协作学习阶段带来更大的收获,学生在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之前,必须事先独立思考并初步完成相关课题。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以及网络资源,收集自己所需的内容和材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3  组内讨论

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汇总并完善任务成果,推选代表准备课堂展示。必须注意,小组成员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通过组内成员的相互作用,可获得更多信息和知识,构建与他人的良好社会关系[1]。

4  内容分享

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发表本组的成果或观点,其他同学在聆听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提出疑问或发表不同看法。进行成果展示的学生,也可以将组内讨论中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征求大家意见。同时,教师根据展示内容,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问并给予评价。

5  组内反思

馆冈洋子[1]提出了学习后反思的重要性,她认为,如果没有反思,学生会对自己所学知识产生疑问。因此,学生要进行与组内成员以及自己的对话。通过自问自答,完善并补充之前的想法。

6  课后评价

学习结束后的评价环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为了避免简单地给个分数了事,最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学生间互评。同时,小组成员根据其他小组的分享内容和质疑评价,进行修改,形成最终成果,由老师给出综合评价。

(三)  协作学习中的教师作用

在协作学习模式下,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学生。尽管如此,协作学习模式并不否定教师作用。相反,为了保证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课堂讲解外,在协作学习环节,也要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

1  指导分组

教师根据人数、男女生比例、日语能力差异等情况,将全班同学分成数个小组。当然,也可采取座位编排或自愿组合的方法。池田玲子[1]曾指出保持组内成员多样性的必要。考虑到协作学习中的对话与对等原则,在本次实践中,采取了自愿组合的形式。

2  明示任务

教师必须找到适合协作学习的环节,并设计好协作学习的流程。同时需要事先对协作学习的理念予以解释,将相关规则告知给学生,这也是池田玲子和馆冈洋子强调的“导入”任务。讨论题目的设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日语水平,确保该话题可以让学生以现有的语言能力表达出来。

3  引导说明

学生讨论时,教师必须走到学生中去,保证学生能持续地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尽量避免偏离主题。在讨论不太顺畅的时候,适当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继续深入思考。碰到发言不太积极的同学,要适时鼓励。同时,在讨论中教会学生合作技能也是教师职责之一。

4  修改纠正

针对小组讨论后展示的成果,教师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明显的错误。在本次实践中,为了不影响学生用日语表达的积极性,对讨论过程中的个别语法错误不做特别提醒,但会给予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四  协作学习模式在高级日语课中的实践概要

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将协作学习模式融入到词汇讲解、课文思考题的完成等环节之中。接下来以《高年级综合日语》(上册)的“ニホン語に出会う”为例,围绕课文思考题的完成进行说明。

(一)  任务布置

在课文讲解开始前,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基本大意。表1为预习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  独立完成

学生课下在熟读课文、牢记新单词和语法的基础上,思考预习题目,初步掌握文章内容和大意。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在讨论时向组内同学或老师请教。

(三)  组内讨论

接下来的课堂上,会直接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预习题目,与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最终达成共识,提交答案。通过教师的观察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了讨论中。比如,A同学问:“先前既定的观念或看法用日语怎么说?”B同学提醒她:“先入観。”A同学恍然大悟:“对,就是‘先入観’。”……通过讨论,组内成员建立起互惠关系,在非竞争的协作中,大家均获得了新知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