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教育体系构建

作者: 侯凯 吴卫 陈兴福 陈银银 罗培高 刘帆 徐东北 汪晓辉 陈稷 冯冬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教育体系构建0

摘  要: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乡村振兴,健康先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中医药在实施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都大有用武之地。中药材安全是当前中医药产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培养具有中药材源头安全意识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依托农林院校学科资源优势,通过全程文化浸润,引导学生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多资源整合,营造浓厚学习实践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源头安全意识;夯实专业基础,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以食药赏用多功能植物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总结形成“文化引导、兴趣培植、源头思维、传承创新”的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教育思路,助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人才培养。

关键词:文化自信;兴趣引导;源头思维;传承创新;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4-0099-05

Abstract: Health is the eternal pursuit of mankind, and people's health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particular concern must be given for heal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arrie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TCM has great potential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ealthy China and ev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safety of TCM materials i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current TCM industry.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s with the sense of source safety of TCM material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CM. Strategies are used to help students build confidence in TCM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cultural infiltration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And multiple resources are integrated to create a learning and practice atmosphere to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source safety has also been placed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Consolidate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and enhanc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ealthy China with food, medicine and multifunctional plants. It summarizes and forms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TCM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which are "cultural guidance, interest cultivation, source security,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nd promotes the talent training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ealthy China construction.

Keywords: cultural confidence; interest guidance; source thinking;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承载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下, 以及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下,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和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成为当前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谋划了崭新图景,提出要推进农业由高产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尤其要把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绿色和健康的农产品放在特殊位置,强化源头管控,走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而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是三产融合,三产融合的重要领域是农业多功能性开发。而培养具备源头安全管控能力的跨专业人才,是实现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融合发展的保障之一。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和结晶瑰宝,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健康观和方法论,兼具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1-2]。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中医药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或指示。我们应把中医药放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来谋划部署。紧紧围绕“怎么看中医药、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怎样发展中医药”等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精辟阐释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独特优势、科学内涵、文化内核和时代价值,深刻阐明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道路和要求,把我们对中医药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业已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可。可以说,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祖国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推进生命科学研究也具有积极意义[3]。

新冠感染疫情发生以来,从疫情防护、救治过程中的医药应用,再到后疫情时代的医学发展和健康管理策略转变,中医药都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4]。尽管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已得到许多国家民众的广泛认可,但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农林院校开设药用植物及中药类专业(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对中医药质量进行源头把控,进而确保中医药质量和疗效,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更好服务人民、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依托农林院校农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优势,四川农业大学积极引入中医学及现代医学专业人才及教育理念,融新医科和新农科为一体,着眼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形成复合型教学团队,通过中医药文化和乡土情怀兴趣培养、形成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夯实学生源头思维、锻炼学生传承创新能力。结合四川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形成“文化引导、兴趣培植、源头思维、传承创新”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中医药赋能农产品健康化升级为切口,树立先进教学实践理念,构建先进教学科研体系,开发和运用先进教学实践方法,完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并优化仪器设备配置和整体教学环境,完善教学实践管理模式,提升教学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四川“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独特资源禀赋,与省内教学科研单位共享优质教学实践资源,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围绕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中药农业源头保障与资源开发为核心,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这三大战略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  上好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

组织校内外中医药教学名师及业内专家为大一新生开设专业教育专题讨论课,一般在新生军训后就开始,通过各专家系列讲座宣讲中医药发展相关政策、法律、规划等,以及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科学论断及重大策略。特别是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党中央对中医药的战略规划,引导学生把中医药放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去看待中医药的发展和未来,增强学生们学习中医药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多专业方向导师全方位介绍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教学架构及知识体系,让同学们通过中医药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的递进、深化和转化,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努力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通过中西医药对比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中医药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哲学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理解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掌握中医药并对未来世界医学发展作出贡献的信心。

依托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发挥学校生物科技特色和农业科技优势,深入挖掘农林院校学科优势和植物学资源,特别是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青藏高原独特自然资源禀赋[5],帮助学生树立中医农业和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意识。

工作亮点之一是通过给学生梳理中医药发展脉络,结合中西医药发展历史及异同对比(表1),特别是通过为学生们讲解西药从传统医药向现代医药的曲折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中医药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如通过从山羊豆到二甲双胍降糖药[6]、从欧洲白柳到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7]、从罂粟到鸦片再到吗啡等镇静止痛药[8]……这些经典西药的发现发展脉络,以具体案例给同学们以启迪和思考祖国医药发展方向。

结合农林院校生物学优势,从进化角度为学生们讲解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独特优势(图1)[9],积极引导学生们从认识论的高度唤醒他们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开展《以科学创新持续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专题讨论,引导学生以地球生物共进化角度认识植物、食物、药物和毒物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古生物通过形成煤、石油、天然气,并经由现代化工形成日化、化纤、农药、化肥和药品等来思考植物药与化学合成药物的区别与联系等。

二  多资源整合,营造浓厚学习实践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跨农学、生命科学、医学等多个门类。有机融合了中药学、农学以及生物学等多门类课程体系,如何更好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解决学生“宽而不精、博而不专”的问题,对于全方位培养中药人才、加快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循序渐进、由基础向实践的原则,让学生系统学习中草药资源分布、栽培、采收加工及鉴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受到系统的中草药专业的基本训练。所学课程包括土壤学、气象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病虫防治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草药遗传育种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和中药贮藏与加工等。依托农业院校特色课程,可以选修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同时本校有动物科学及动物医学学院,可供学生选修动物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毒理学和药物制剂等相关课程。特别是积极引导同学们利用好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课程等教育资源,自觉做到“专而精”,涌现了一批优秀学习标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