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先进制造技术的探索
作者: 刘丹 何玲 杨观赐 陈家兑
摘 要:该文根据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探索。将创新、求真、务实的思政建设精神融入教学目标,提出人文关怀和思政元素融合的课程改革方案;优化课程内容,关注学科发展中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制造业案例为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政元素的无缝融入,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4-0181-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MT)".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truth-seeking and pragmatism into the teaching goals, this paper propose a curriculum reform plan that integrates humanistic care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course content is optimize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discipline are emphasized, so that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cultivated. Guided by manufacturing cases,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spirit and craftsmanship spirit are fostered; A blended teaching mode is adopted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rough seamlessly 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 feelings and mission of serving the country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stimulated.
Keywords: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stgraduate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 course design; course evaluation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1]。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2]”。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到个人价值实现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发展和支持。
2020年5月28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3]。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方式不同,在遵循课程自身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课程思政要有的放矢的挖掘思政元素,巧妙融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文以研究生课程先进制造技术为对象,围绕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根据课程教学目的,确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可行途径,寻找思政教育元素的切入点,丰富课程内涵;完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 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随着党中央和教育部一系列指导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件的发布,新时代下高校教书育人有了明确的导向,课程思政育人的研究和建设也不断深入。陆道坤教授[4]提出“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略。王茜[5]指出“课程思政”能以隐形教育的方式,融入课程体系的每一个模块,有效完善研究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蔡小春等[6]分析了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推进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建设是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育人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并总结了三种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与此同时,如何有效通过思政工作夯实“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下众多高等教育者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课题[7-9]。总体来说,由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尚在探索阶段,且各专业各有特色,难以形成一个通用的完整的体系。需要从理论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更好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此外,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探索在本专科层次中比较多,有了不少可借鉴的建设内容和实现路径,但对于研究生层次的“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还比较少[10]。
二 课程学情分析
先进制造技术是贵州大学机械工程、设计学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全面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机械工程学科的技术前沿,使学生全面了解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方法,更新制造技术理念。在授课内容安排上,课程根据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体系,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系统性的介绍了先进的设计方法、先进制造工艺、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等机械工程学科的技术前沿。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不同,本科生教学更多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旨在夯实专业基础。而研究生教学,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科学分析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为未来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于前沿技术的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从思政教育对象看,相较于本科生,大部分研究生群体在知识结构特点、知识发展层次上与本科生有着较大差别。此外,研究生来源较为广泛,具有年龄偏大、层次复杂、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等特点[11]。研究生在这一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且相对稳定,当其面对新事物新观点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和内在需要,有条件、有选择地批判性接纳与认同[12],因此在课程内容组织和授课中,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三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设计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一) 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将创新、求真、务实的思政建设精神融入教学目标,依托“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制造强国为主线,通过增加对我国制造技术过去现在发展历史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专业自豪感;关注学科发展中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制造业案例和为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学校提供的雨课堂等现代化教学平台,结合问卷、线上讨论发言,了解学生学习前后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认识,以利于在线下面授交流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考核设计中,增加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的要求,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在文献综述部分,针对研究生今后的从业特点,进行学术道德和工程伦理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讲授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工程案例穿插讲解相应知识点,侧重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而在专题研讨环节,则根据课堂中引入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实践意义,结合各位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设计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专题讨论项目,使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通过工程实践案例创设生产实践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平台,将《大国工匠》《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等优质视频进行分享,开展思政教育,以大国工匠为榜样,传递敬业与精业的精神。将视频中的研发案例与课程知识点和思政要点有机结合,按期在线发布各种讨论专题。
四 课程知识点与课程思政融合
(一) 课程知识点与课程思政融入点设计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结合课程特点,分析课程知识点,挖掘课程所授的知识点中潜在的思政元素,以案例为媒介,将思政教育与课程知识点融合(表1)。
(二) 课堂教学设计示例
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说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同学的职业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以及对学校所在地和学校的认同感。
课堂思政案例:以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为例。
课堂互动设计如下:
首先指出航空航天领域,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了最为严格的技术封锁,因此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然后以神舟11号为例,提出问题:“神舟飞船与中国制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完毕后,然后引入/补充以下资料。
发射塔电梯是由辽海电梯公司2015年最新设计制造的特种防爆电梯。
箭体燃料保温系统涂装由浙江德清明泉工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
飞船连接分离机构由航天新光公司承担研制。
动力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负责研制。
进一步提问:那么,贵州企业有没有参与其中呢?有同学可以分享一下吗?
学生回答完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有选择地补充以下资料。
中国振华集团久达机械厂(“883厂”)为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共研制和生产产品155余项,配套关键零部件1 881余件。
梅岭电源为“神舟”造“心脏”:“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及“嫦娥”探月工程等航天飞行器的“心脏”均出自梅岭人之手。
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航空液压泵几乎覆盖所有在役、在研机种,为歼-10战机研制开发的高速高压液压泵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被誉为“中国航空第一泵”;在航天领域,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到“嫦娥”探月工程,航天液压泵配套率达到90%以上;为海军舰船研制的液压泵被誉为“中国第一大泵”。
3)基于上述这些数据和案例,开展总结。在技术层面,“中国制造”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着中国制造不断攻坚克难,见证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促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 结束语
课程通过引入机械制造不同领域的案例,设计了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方案的案例资源库,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间接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课程在授课组织上,采用团队授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团队老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授课,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在课后组织学生观看大国重器、大国工匠、创新之路等相关视频,拓宽了学生知识结构,学生反映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19-3-18)[2020-08-3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 0-08/31/c_1126430247.htm.
[2] 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J].中国研究生,2020(9):6-8.
[3]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 03_462437.html.
[4]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5] 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75.
[6] 蔡小春,刘英翠,顾希垚,等.工科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0):7-13.
[7] 席燕辉,唐欣.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0):82-83.
[8] 李海军,刘宇.新工科与专业认证背景下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7):183-185.
[9] 吴宝海,沈扬,徐冉.高校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61-62,65.
[10] 魏林红,雷晶晶,曹怀春.民航院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及实现路径探索[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9,30(6):55-59.
[11] 刘萍,苏玉琼,孔凡蓉.论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86.
[12] 刘志.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论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7):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