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谭倩芳
摘 要: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融入,该文提出课程内容从“文化自信”“奉献精神”“职业素养”“遵纪守法”四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同时探讨教学策略优化、线上教学融入方式,逐步实现课程思政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方位融合。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优化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4-0185-04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politics of the course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dedic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law-abid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and gradually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Basic Course.
Keywords: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Basic Cours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ptimization strategy; teaching method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一个立意高远的创新。课程思政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理论和实践热点。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使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一门课程的必要内容。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载体,应发挥课程思政的拓展作用,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主流价值引领。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线上教学三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方位融合,实现在学科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
一 课程内容设计
(一) 树立民族自豪感 坚定文化自信
1 树立民族自豪感
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坚定信念,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祖国的强大,比如在讲述计算机发展史的章节中,应加入我国计算机发展简史部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我国和外国的差距,让学生看到我们在1945—1950年错过了计算机发展的电子管时代,在1966—1976年错过了集成电路时代。如今,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2010年,中国的“天河一号A”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如今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位居世界第四,超级计算机总数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2 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在讲解二进制时,可讲述莱布尼茨在发现二进制之后,发表了论文《关于仅用0与1两个符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附其应用以及据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透过这个标题,不难窥出莱布尼茨在此论文中不但阐明了二进制,而且把几千年前中国圣人创造的“八卦图”和二进制联系在一起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二) 弘扬奉献精神 提升职业素养
1 弘扬奉献精神
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舍弃个人利益的一种高贵品质,为弘扬奉献精神,教师可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优秀人物事迹,如在讲第二章操作系统时,介绍中国第一台百万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成功研发以及中国第一个用高级语言书写的大型操作系统的中科院院士杨芙清。面对国家需要,杨芙清从未想过退缩,而是奋勇当先,正是这种崇高而又执着的信仰,指引着杨芙清在学术科研之路上不断创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学生在这些优秀人物身上,感受到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奉献力量。
2 提升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①通过课前自学、自学互助、学习态度等来约束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弘扬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②通过解决简单的电脑故障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与钻研精神的培养。③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入工作情境,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通过office办公软件的制作任务(如守护食药安全、战“疫”中的青春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职业的使命与职责,唤起新时代青年敢于担当,勇担时代重任的社会责任感。④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行业企业专家进课堂为手段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并及时评价学生参与小组任务的表现,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其不足,促使其不断进步。⑤通过教学评价中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环节使学生反思作业任务的不足,从而进行不断完善,体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⑥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鼓励批判精神;学生在实践任务的练习中,考查作品是否美观、规范,鼓励原创作品,考查原创部分的数量和质量,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突破创新的能力。
(三) 树立诚信之风 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1 树立诚信之风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立身为人、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
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①诚信系列短片宣传。课前观看诚信教育宣传教育片、分享诚信故事,传递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正能量,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②课前宣誓。以食药专业为例,学生身为医药学子,肩负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守护城市的安全,完成控制疫情的任务,用诚信为战胜疫情筑起坚固的堡垒,自觉规范自身网络行为,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树立牢固的诚信观。③诚信作品。以诚信为主题制作相关office作品,如:Word作品《我与诚信的故事》《感恩发于心,诚信践于行》等,引导和激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真善美,传播正能量;Excel作品《体温测量统计表的制作》,引导学生在疫情期间严格执行疫情相关信息统计与每日填报制度,自觉、如实上报自身健康状况及位置信息;PPT作品《大学生如何提高诚信道德意识》等,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增强诚信意识。④组织“诚信人物风采展”活动。宣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服务奉献的有为青年。他们主动请战,担任志愿者,服务同学,服务家乡,服务人民,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2 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法制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将法制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
在讲述操作系统这一章节时,积极渗透法制教育,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支撑软件,提供了很多管理功能,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以及由于系统开发过程中考虑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将法制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在讲述计算机网络这一章节时,可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如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普及紧贴生活的法律知识。疫情面前,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疫情;把疫情防控知识融入教学,积极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宣讲党和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决策和重要部署,逐步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主动履行疫情防控责任和义务。
二 教学策略优化
(一)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不仅需要营造课程思政的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需要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以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使课程教学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变得“有意思”更有意义。老师用身边人、身边故事引入课题。如何针对近年来发生的“中兴事件”“华为事件”,讲述我国遭遇的“芯片危机”,强调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实现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中不遗余力,奋勇前行。
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思想特点的内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动态,贴近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此产生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共振,才能催发学生良好的接受效果。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适时嵌入思政元素,教师要把握学生需求,找准学术突破口创新教学载体,不单向灌输,不强加观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出发,把握恰当、自然渗透的课程思政原则,让学生融入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是要遵循“盐溶于汤”的原则,重点在于把握好“度”,把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隐性”特点。如在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章节中,教师可布置“用Excel制作世界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的任务,由学生解说疫情数据报表中图表数据分析结果,通过中外疫情防控数据对比,关注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又如在Word或PPT制作的章节中,以“抗疫英雄”故事为主题制作宣传海报或PPT,弘扬抗疫英雄们对祖国、对人民健康事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付出,激励着学生用青春、热血保佑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教师也可让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寻找素材,从中发现奉献、感受奉献,例如对班级的奉献、对组织的奉献,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推进课程思政最理想的境界是让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实施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育。
(二) 教学设计的创新
1 教学目标的创新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除了“知识、能力、素质”三大教学目标外,还需要明确每一章节的课程思政目标,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教学目标,具体内容见表1。
2 教学流程的创新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结合线上课程开展教学,通过线上课程,学生完成知识点和课程思政案例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分析、感悟、思索、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案例讨论”,让学生表达出来,通过案例讨论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是课程思政的落地与升华。同时,教师通过“任务引领”模块,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同时以思政内容为载体,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协作、团结、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逐步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部分案例讨论和任务引领见表2。
(三) 教学评价的创新
课程思政的评价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利用评价工具,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还需要立足本学科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工作。笔者把考核内容分为学习效果评价和课程思政评价两个部分,具体要求和评价方式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