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力提升研究

作者: 汤小华 常青

摘  要:图书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主动承担起在“三全育人”体系里的重要责任。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大学生提升思想境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认清时代发展方向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重要途径。该文从分析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的阅读方法入手,结合当前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实际情况,总结适合当代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法,以提升大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力,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领悟力和理解力。这对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大有裨益。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力;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4-0079-04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brari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ssume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in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system. Reading Marxist classic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realm, master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s, and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trengthen their belief in communism.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Zhou Enlai's reading methods of Communist Manifesto,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classics, summarizes the methods suitabl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read Marxist classic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of classic works and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on of Marxist principles. This is of great benefit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Classics; reading ability; Communist Manifesto; reading methods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政工作应遵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原则,整合资源,上下同心,做实做到位[1]。阅读推广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贯彻落实最新的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因此,图书馆应该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政策变化,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主动融入大思政体系,加强思政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源建设,在常规阅读推广途径中嵌入思政教育元素,发挥育人职能[2]。提升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阅读力,无疑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3]。

周恩来青年时期在法国留学时,结合欧洲国家工人运动,自主研读了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坚定了其共产主义信仰,在以后的革命岁月里,他常常重读《共产党宣言》,而且每读均加以批注;邓小平在巴黎勤工俭学时阅读《共产党宣言》,正是受《共产党宣言》的熏陶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他反复多次阅读该书,并尊称《共产党宣言》是其入门老师。时值今日,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理论营养,在其指引下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真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对《共产党宣言》的阅读不可止息,要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阅读《共产党宣言》的精神,从中接受真理的熏陶,用《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担当起历史使命。本文尝试从分析周恩来阅读《共产党宣言》的方法入手,在继承的基础上,总结并创新适用于当前大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方法,以此提高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成效[4]。

一  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阅读行为分析

(一)  分析和研究周恩来《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的意义

周恩来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从四岁开始在伯母的教导下开始读书识字,从1903—1910年辗转于多处私塾和书院读书,那时他便开始阅读国学经典和中国古典小说。12岁周恩来转入奉天省银州银岗书院学习,那时他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帮助他逐步形成了自己高超的阅读力[5]。正是在这种阅读力的驱动下,周恩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反复阅读,理解要义、参悟精神,而这一过程正是他确立并践行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为他日后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最终将《共产党宣言》升华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工具,从阅读的角度看则是实现了文本与实践的有效互动。因此,研究和分析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对于今天的大学生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有着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二)  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分析

1943年3月,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村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一文,文中第一条便总结了自己最为重要的读书方法是“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读书讲究“精专”,即读书贵精而不贵博,注重深度而非广度。对于《共产党宣言》的阅读,正是践行了这种“精专”的阅读态度。长征时期,周恩来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即便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周恩来在运筹帷幄之余总是挤出时间阅读《共产党宣言》及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从中获取思想营养[6]。1975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身患癌症的他仍没有忘记与《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最早翻译者陈望道同志就《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展开讨论。由此可见,周恩来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反复深入的阅读。他对《共产党宣言》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比较向导式阅读

1920年11月,周恩来在欧洲勤工俭学,当时的欧洲各种思潮学说蓬勃兴起。起初他推崇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学说,但在与马克思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的比较性阅读之后,周恩来很快意识到无政府主义行不通。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为了进一步深入阅读《共产党宣言》,周恩来努力自修英语和法语,采用比较向导式阅读法,同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的英文版和法文版,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经典作品。对这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阅读,促使周恩来形成初步的共产主义信仰,并在192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至此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

2  整体式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严整性,马克思曾用“艺术的整体”加以形容,这一特点也在《共产党宣言》中体现。周恩来注重以整体式阅读法来阅读《共产党宣言》,强调全面而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反对一知半解、碎片化拼凑式的阅读方式。整体式阅读法首先表现为对《共产党宣言》的多版本阅读,对此周恩来不仅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的日文、法文、英文版,还阅读了陈望道、博古、华岗等多个中译版。其次,周恩来也注重将《共产党宣言》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进行整体阅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断章取义式理解。这样的阅读方式让周恩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更具高度、更具政策实践的弹性。

3  批注式阅读

周恩来很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自己的道德情操、行为进行规范。他在《共产党宣言》的阅读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文本上做批注和写读书心得。在他读过的多版《共产党宣言》读本中,常常用着重线勾画出理论重点。根据周恩来的秘书回忆“总理在阅读《共产党宣言》和马列专著时,不但逐字逐句圈点划线,还密密麻麻写了很多批注。”周恩来认为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要不得,而批注式阅读可以帮助在阅读的时候更为深入的思考,有利于日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4  讨论式阅读

对于《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阅读,周恩来经常组织读书讨论会,并善于在集体研究和学习中强化对经典理论的吸收。1920年1月,年轻的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社并因组织和领导爱国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但即使在这样严酷的环境里,他仍带领大家坚持斗争,在获得了读书学习的自由之后,周恩来在狱中主持并创办读书团,制定读书计划,组织集体阅读讨论活动,在此期间他不仅带领大家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阅读讨论,还常常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演讲、讨论社会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重视集体的讨论式阅读活动,他的秘书回忆道 “总理说,他唯一自己给自己安排的‘官’,就是西花厅阅读小组长”。这种由个体推广到群体的阅读方式扩大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传播规模,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5  实践式阅读

周恩来在长期阅读《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本内容的实践性,并通过实践经验指导和领悟经典文本中的理论要义,以促进更深入的阅读。在其早期旅欧时期,周恩来通过实地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和欧洲工人运动的实际情况来阅读《共产党宣言》,坚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信心。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一直强调在具体实际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在实际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式阅读为周恩来提供了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化的理论视野,而正是这种实践式阅读真正实现了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理论的思辨式接收[7]。

阅读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是大学生增强理念信念的基本路径。因此我们回顾和分析周恩来的《共产党宣言》阅读方法,对于指导今天的大学生如何阅读《共产党宣言》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领悟和用好理论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力提升研究

(一)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政治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理论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共产党宣言》里蕴藏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为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改革提供了方法和思路。阅读《共产党宣言》及其他马克思主义主经典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所以要努力倡导大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等多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读本。但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大学生对经典读本的阅读热情也有所降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阅读力有所下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部分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读本的时间无法保证。大学生专业课多,又要备考四六级、考各种证书,不能静下心来阅读著作,对《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较为陌生,更有部分大学生认为经典已经过时,认为阅读此类文本是浪费时间,这些的现象不仅降低了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读本的阅读力,也削弱了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