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岗位第一任职需要培养指战融合新型人才
作者: 王佩 郭赞权 黄东方 刘臻
摘 要:建筑灭火技术与战术作为消防指挥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注重将组织指挥理论与灭火战术实践紧密耦合,结合学情分析,立足教学和课程目标达成,从教学理念、策略资源、方法评价和课程思政等方面对教学进行创新设计,解决课程中实战现场还原难、战术成效验证难、指战能力生成评价难“三难问题”,力求避免学生的“纸上谈兵”,提升学生在近似实战环境下发现重难点问题并选择运用战术方法的能力,以期满足学生岗位第一任职需要,助力指战融合新型人才长远发展。
关键词:消防指挥;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融合式教育理念;岗位第一任职需要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5-0155-05
Abstract: Construction Fire Fighting Technology and Tactics is a core course of the fire command major. It focuses on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al command theory and fire fighting tactical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learning situation, it bases on the achievement of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it innovates the teaching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cept, strategy resources, methods evalu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solve the "Three difficulties" in the course-- the difficulty in field restoration, the difficulty in verification of tactical effectiveness, and the difficulty in gene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mmand and combat capability, the course is aimed at avoiding students' "armchair strategist" , enhances their ability to find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chooses to use tactical methods in a near-real-world environment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first positions and help to develop a long-term novel talents who integrate command and tactics.
Keywords: fire command;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ed educational concept;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first positions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学府,承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本科、研究生教育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等任务[1]。建筑灭火技术与战术课程于2019年开设,是面向消防指挥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扑救常见建筑火灾的技术与战术运用能力,满足遂行灭火救援任务需求。配套建设的慕课课程在服务教学的同时,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社会消防力量提供远程教育,发挥课程服务队伍、服务社会的作用。
一 教学设计分析
(一) 课程地位
建筑灭火技术与战术课程是一门重点研究建筑火灾扑救中战术运用规律的专业课,是消防指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于本科三年级第六学期开设。
(二) 学情分析
学院招生模式与军事类高等院校招生模式相同,专业学生主体来自于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的消防员。
1 知识基础
学生在本门课程之前已经修完消防战训业务基础、建筑防火、火场供水等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建筑防火基础、建筑灭火设施、火场供水计算等相关理论知识。
2 技能基础
学生具有较强的森林消防业务技能,掌握了消防救援水带铺设、灭火剂喷射等相关技术,缺乏登高、破拆、排烟、救助和逃生等技能。
3 心智特点
学生善于团队合作,服从意识强,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较高;部分学生抱有功利心,不善于创新思考,运用信息化手段学习意愿不高。
4 教学痛点
课程教学面临实战场景还原难、战术成效验证难、指战能力生成评价难“三难问题”。
(三) 教学目标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梳理培养目标与队伍任职之间的关系,从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四个维度”,明确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典型建筑火灾特点、灭火技战术发展历程和前沿知识。
2)熟悉灭火设施和常规消防装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法。
3)掌握灭火救援行动战斗的组织与指挥程序、灭火救援战术行动适用范围,以及常见建筑火灾的扑救和处置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迁移、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借助信息化资源、手段、方法,开展探究式学习和组织指挥能力。
3)通过实践实训和模拟推演,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应对典型建筑火灾初期处置的能力。
3 素养目标
1)通过各项实验实操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消防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2)通过模拟推演战例分析,培育学生的岗位认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意识。
3)通过各项战术实操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应对建筑火灾复杂情况处置的自信心。
4 价值目标
1)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争做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培养认同、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为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致训词精神。
2)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增强使命意识,做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自觉献身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建设。
3)通过系统学习和刻苦训练,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
二 创新教学设计
课程“定性”在应用,“定位”在队伍,“定向”在行业,“定格”在实战,紧紧围绕教学理念、设计思路、考核评价创新,结合学情分析,聚焦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整体设计。
(一) 创新教学理念
课程秉持“学指战、谋打赢,增本领、促发展”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生成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保证,具体体现为“双融合三叠加(指挥与战术+理论与实战+传承与创新)”,如图1所示。“指挥与战术”融合是指不仅夯实学生的组织指挥、灭火战术基础、跨学科的消防工程和专业技术知识,同时注重专业知识向指挥战术转化,实现战术运用与指挥决策深度融合[2];“理论与实战”融合是指通过理论渗透和实战强化,搭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使其在处置建筑火灾时,能够科学判断灾情、灵活运用战术,实现谋战打赢[3];“传承与创新”融合是指继承发扬竭诚为民的优良传统,既培养指战融合新型人才,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瞄准第一任职岗位需求,实现学生成才成长。课程教学理念从教学活动着手,贯穿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考核机制转变等方面。
(二) 创新教学策略
课程以“先线上、后线下,先理论、后实践,先模拟、后实装”为教学策略,基于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运用消防指挥专业人才“装备→技术→战术→指挥”能力生成路径,遵循划分阶段、循序渐进、精准导向和适应学情的原则,从多维度将“建筑防火”“消防技术装备”“灭火救援行动”“灭火战术”“建筑火灾扑救”等阶段教学重点、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融合,明确各阶段教学内容、资源运用和教学模式,从体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如图2所示。
(三) 创新资源运用
在用好自编教材的同时,利用5个方面的现有教学资源,深化课程建设,综合解决实战现场还原难、战术成效验证难、指战能力生成评价难“三难问题”。
一中心。利用防灭火研究中心相关实验室,让学生开展火灾调查和小尺度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建筑火灾发展规律的认识。
两课程。利用MOOC和SPOC课程,提供课前自适应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混合式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三平台。利用消防模拟仿真训练、消防技能综合训练、固定消防设施演示等平台,再现各类建筑场所火灾场景,实现人机交互模拟教学、灭火技能实操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建筑火灾处置规程[4]。
四基地。利用院内消防技战术综合训练场、北京市阳坊消防救援站、北京昌平地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全国41个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开展实火训练、实践教学、代职实习, 实现院校教学与实战并轨。
五智库。利用行业专家库、队伍指挥员库、战术教官库、火灾案例库和科研课题库为开展战例教学、想定作业、综合演练、实验验证和考核评价等提供支撑[5]。
(四) 创新教学模式
围绕“教、学、训、战、思、拓”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建筑火灾扑救的理论知识;通过沙盘推演的手段开展战例研究,使学生消化所学理论,提高指技能力;通过网上作业的手段实施想定作业,提升学生建筑火灾扑救组织指挥决策思维模式生成;通过现地对抗组织综合演练,检验并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能力;通过利用全国各消防救援总队训练基地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基地实习,着力培养学生建筑火灾扑救技能与职业素质,如图3所示。
(五) 创新教学方法
融合BOPPPS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下发学习目标清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主动思考;课前,利用“慕课”“微课”等资源,积极组织线上学习,通过前测,明确授课重点,开展针对性备课;课中,理论讲授、模拟仿真与实操实训相结合,综合运用翻转课堂、战例探讨、综合演练等方法强化学习效果;课后,利用微信、学堂在线、智慧课堂增加辅导、答疑时长;此外,建立智库专家“面对面”环节,由行业专家、队伍指挥员、战术教官分享灭火救援经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如图4所示。
(六) 创新课程思政
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思政全融入,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秉持立德树人,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紧密融合,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如图5所示。课程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据课程特点,精心挖掘思政元素,应用“课程思政”案例库及教材。在实施过程中,邀请全国119先进个人、总队优秀基层指挥员讲述成长经历和灭火救援事迹,向学生传递个人(专业精神——着眼于内化和深化)、消防行业(职业素养——着眼于培养和提升)和国家(训词精神——着眼于传承和弘扬)三个层面、六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