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思政内容完善研究
作者: 杨白玫 徐旭 朱培培摘 要: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最核心的内容莫过于铸造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得学生能够铸造匠魂。在高校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铸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期实现涵养“工匠精神”的核心任务,构建有效的思政教育是最根本的内容。通过分析现存的相关问题,从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和思政实践活动开展三个方面,对物流管理专业思政内容完善进行研究,以期实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物流管理专业;思政实践活动;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5-0168-05
Abstract: In terms of cultivating "craftsman spirit", the core task is to cast students with noble moral sentim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soul. During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cast students with noble moral sentiments and realize the core task of cultivating "craftsman spirit", the most fundamental content is constructing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mprove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from three aspec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ctivitie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ultiv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students with "craftsman spirit".
Key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ctiviti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关于弘扬工匠精神的十分重要的论述。特别是在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1]”。这些论述,都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工匠精神”指引了方向。对于培养人才的高校来说,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最核心的内容莫过于铸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校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铸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期实现涵养“工匠精神”的核心任务,构建有效的思政教育是最根本的内容。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研究。胡冰等[2]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将“工匠精神”解读为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并指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承担起工匠精神培育的新使命。芮明珠[3]将工匠精神分解为开拓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精神和精准的专业特点,建议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密切相连。陶倩等[4]则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勇克难题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道技合一的完满境界,并指出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林志凯[5]对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行了比较分析,他认为这两种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工匠精神突出现实性、实践性和个性,科学精神突出前瞻性、理论性和共性。坚持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需要处理好知与行、匠与师、术与道这三种关系。王越芬等[6]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了解读,并按照对应的内涵标准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以期提升精神信念、理念功底、话语逻辑等素养。成璐[7]分析了当前高校工匠精神培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架了以培育工匠精神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体系。邹漳木[8]基于工匠精神视域,发现当前我国高职思政教育仍然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程静[9]基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索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路径。彭翠[10]从教学设计、教学形式等六个方面,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以期实现工匠精神赋能高职思政课。吴小平等[11]认为工匠精神是职业性、专业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良好纽带,应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
但是,现有的研究大多以职业教育为例,同时,鲜有涉及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因此,针对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本科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思政体系构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此同时,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来说,同样也需要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因此,如何通过物流管理专业思政体系构建,最终实现多方面、多维度、多阶段的“工匠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 现存问题
在现有的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类课程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上海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就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式与政策等多门思政类课程。同时,随着“四史”教育的开展,还增设了“四史”课程,总学时达到了280学时。除了思政课程,现有的专业课也越来越重视思政内容。每门课都需要进行课程思政设计,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同时,专业课的课程目标除了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涉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与国际视野。为了激发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打造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2022年下发了《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的通知》(沪教委德〔2022〕14号),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同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各类课程建设,也都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项目申报和结题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由此可见,各大高校对思想政治的重视度日益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 学生不喜欢学习思政类课程
在不少学生的观点中,思政类课程就是讲大道理,对实际没有什么用处。在课堂上,老师的认真授课被视作照本宣科、喋喋不休,学生在下面我行我素,看视频、聊天、睡觉。临考前坐等老师划重点,背诵知识要点,只要最后能通过考试就可以了。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老师教起来没有动力。长此以往,思政类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除此以外,在已经开设的思政课程中,大部分课程的内容和“工匠精神”的关联度并不密切,也就谈不上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了。
(二) 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未能与知识讲授进行有效结合
在各类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也对思政元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少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设计,都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困境,即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候,突然插播一段课程思政的内容,与专业知识关联度较小。看似完成了任务,实现了课程思政,但实际上专业知识和思政还是“两张皮”,没有实现有效融合。
(三) 偏重讲授,缺乏实践落实
现在的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的多,做的少。大部分是考察学生们有没有学到相关内容,但缺乏对学生们如何在实际行动中进行落实的衡量。其实,思想政治内容,不仅仅应该是课堂上的讲授,更重要的是落到实际行动中。将所学所看转化为所想所为,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这才算是思政落到了实处。
二 对策和建议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特别是更好地帮助学生“铸匠魂”,需要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思政内容完善进行研究。
(一) 从多个维度入手,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物流管理专业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应当从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思想性,指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理论性,指相应的内容应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具体内容的讲授过程中,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分析。亲和力,指具体的思政教育应具有亲和力,不仅指授课老师应该具有亲和力,也指能够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讲授,让学生喜闻乐见。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类宣传平台、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如果能够结合各类宣传平台和新媒体来开展思政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性,指针对“工匠精神”和物流管理专业两个方面来开展。最适宜的方式之一莫过于向学生宣传一些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人物形象,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匠魂铸造。要将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既有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又让学生喜闻乐见,受益匪浅,最终将物流管理专业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落到实处。
例如,在讲授有关党史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可以简单介绍有关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然后,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针对性地宣传介绍一些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以此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宣传介绍的时候,可以选择那些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榜样,像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技能大师”胡双钱就可以作为宣传对象之一。因为航空运输是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飞机制造的飞速发展,则与许许多多的技术人员的辛苦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为庆祝建党101周年,大力宣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的先进事迹,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将《榜样的力量(第一季)》电视节目宣传的先进典型事迹短片精剪成5集进行播放。其中有一集介绍的就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技能大师”胡双钱。他既是共产党人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榜样。因此,正好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来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样的宣传方式远胜于直白的PPT上的文字讲述。最后在人物形象宣传的基础上,再次讲授有关党史的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性和理论性。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就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们介绍自己身边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榜样,进一步提高学生向榜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 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特色,展开具体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