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作者: 董前程 黄韵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根本宗旨凝练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是自贸港建设和发展重要新生力量,青年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现代化人才的培育基地,是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该文从分析铸牢海南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价值出发,深入探究在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海南高校在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与挑战探析自贸港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自贸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代价值;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6-0015-04

Abstrac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condensed by Xi Jinp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and with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maintaining the unity of the motherland and national unity, and it is also a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ideology. Forg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main line of the work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new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ree Trade Port, and young people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cultivation bases for modern talents, are important posi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communit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build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in Hainan universities, and deeply explores the main problems that Hainan universities face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social era,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also probes into the realistic path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Free trade Port to forge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Free Trade Port; awareness of the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temporary value; realistic path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2021年8月27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只有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适应时代变化有效应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挑战,为团结各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高校大学生是最具有可塑性与创造性的社会新生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希望在青年。高校大学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向上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海南高校学生又是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和储备力量。海南高校作为为自贸港建设凝聚思想力量和各民族师生学习生活交往交融的主要场所,担负着铸牢海南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重任。因此要深刻把握这一时代重任的当代价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为自贸港建设的实践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一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60余万,生活着黎族、苗族、回族等48个少数民族。这就表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岛内民族工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绕不开的重要议题。海南高校是为自贸港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大学生是自贸港建设的储备力量。因此,铸牢海南高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  海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为自贸港建设凝聚发展共识

要建设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就要以“发展”为导向凝聚共识,首先要厘清,发展由谁领导、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建设海南自贸港本身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建设发展的最终成果将由中国人民群众共同享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使大学生群体认同党的领导、党的理论、党的政策,深刻地理解海南自贸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自由贸港的制度优越性和理论先进性,自觉地投身于自贸港建设的社会实践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个体力量。这是自贸港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遵循。

(二)  海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思想动力

各民族学生在高校内进行不同形式的生活交往、文化交流、思想交融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念亦呈现出从机械关联、能动联系到最终实现价值整合的规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高校各族青年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逐渐内化的过程。当青年人将“五个认同”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这种意识力量又将反过来指导他们的实践。海南高校学生将“五个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为自贸港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三)  海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提升海南青年的精神力量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就是要增强海南高校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认同、制度认同、道路认同、文化认同。建设海南自贸港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新尝试,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始终是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的。铸牢高校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帮助海南高校学生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贡献海南青年人的精神力量。

二  海南高校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

(一)  海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的成效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海南全省常住人口维持在1 000余万,人口增速在全国位于前列。全省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人群在140万左右,与之前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5%以上。目前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5.70%,在校大学生中少数民族人数稳定增长[1-2]。人口基数整体的稳定增长,是自贸港人才引进政策优势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海南省社会经济稳步提升的重要表征。由人口普查数据可见,海南自贸港在通过经济发展、政策支持获得充分的人口红利的同时,基于人才引进、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红利”在自贸港内也表现为“人才红利”。自贸港多民族、多文化、多人才的省情对海南省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省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民族合力建设自贸港打好思想基础,是海南省民族工作的主线。高校作为自贸港建设未来的人才储备基地,培育好高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高校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高校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深层次地凝聚发展共识,更充分地释放海南自贸港“人才红利”。

2021年8月27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3]。2021年11月18日,两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分别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五指山校区和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揭牌成立。该研究中心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海南省教育厅联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方合作建设,设立目的旨在有效推动省内民族领域基础理论方面问题以及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为海南省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智力支持。值得关注的是,五指山市作为海南黎族苗族聚居地,在促进岛内民族工作中有天然地区位优势,研究中心落户五指山市真正做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统一。“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自贸港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工作思想的探索实践,通过政府-高校-科研单位三位一体的科研矩阵深化海南自贸港的民族研究工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为海南自贸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优化服务。

从高校大学生意识主体的角度出发,设立研究中心,有利于高校人才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依托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高校师资的能动结合,以研究中心为研学发力点,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团队共建,将从社会环境、学术交流平台、学生学习生活场域形成教育合力,为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工作提供多维同向的助力。设立研究中心同时促进了自贸港大学生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意识最终都是为了做好民族工作,研究中心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确保高校人才有机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在民族地区实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借助研究中心的社会实践平台,高校大学生可以得到民族地区实地调研、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机会,以切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培育自贸港高校人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  海南高校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工作的推进与教育方法、教育工具的发展和优化,当前对省内大学生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工作已经初见成效。新时代高校学生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团结、中华文化以及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大学生群体普遍能够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的必然联系。然而,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环境、外部思想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培育海南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铸牢自贸港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任还面临着以下挑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