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素养视域下酒店专业课程改革

作者: 张智

职业核心素养视域下酒店专业课程改革0

摘  要:酒店行业经营范畴、业态的深刻变化,对人才职业核心素养有更高的要求。进行酒店专业课程改革,以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重构科学合理课程体系、完善通识教育、“1+X”证书标准、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课程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使人才培养不仅与企业需求相契合,同时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6-0137-04

Abstract: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business scope and format of the hotel industry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re qualities of talents.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hotel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as the main line, re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he course cont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1+X" certificate standards,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projec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ake student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body, so that talent training not only meets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has 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model; course evalu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目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广泛推广,以及酒店行业经营范畴及业态发生深刻变化,对员工的素质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并且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1]。当前,高职酒店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且就业不稳定,企业好招人但难以招到符合心意的员工。针对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困境,究其原因是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出现错位。对用人企业调研发现,服务型企业对岗位需求能力呈现出了新的趋势,相对于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看重员工发展的可持续性,即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为适应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酒店专业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  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职业核心素养是与具体岗位要求和职业环境直接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级能力,直接与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对接,指向于个体进入工作岗位,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必需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合,主要涉及个体的岗位竞争力、社会适应性和个人发展性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3]。

二  酒店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快,员工是否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较强岗位适应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其职业发展的重要素养。以往高职酒店专业课程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专业靶向性不强,无法满足企业岗位具体要求,因此,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不足,缺乏未来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不足,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目标缺乏信心。

通过酒店专业课程改革,以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重构科学合理课程体系,优化通识教育、“1+X”证书标准、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项目,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使人才培养不仅与企业需求相契合,同时又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成为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酒店专业课程改革

(一)  对标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制订课程目标

职业教育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服务,必须与社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要求紧密联系,对接的参考依据就是岗位标准[4]。酒店专业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充分挖掘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把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术与岗位需求匹配,上班即能上岗,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第二阶段为正式入职阶段,学生熟悉了工作内容之后,热爱本职工作,善于思考与总结,与企业同进步。第三阶段是工作经验积累到一定时机后,有更高人生追求,能积极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对标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针对酒店专业课程特点与定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5],细化课程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二)  以职业核心素养为主线,优化课程体系

酒店专业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确立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改革,优化以通识教育为基础,职业核心素养为主线、岗位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岗位能力包括职业素质能力、岗位基本素质能力、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与养成教育课程、专业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

1  通识与养成教育课程

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和写作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2  专业通识课程

提高和塑造学生的岗位基本素质,主要培养学生应该具备企业岗位的职业形象、服务礼仪、专业基础知识,有英语沟通能力,掌握对客服务心理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学生从事该职业必备的岗位基本素质能力。

3  专业核心课程

其是酒店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符合酒店一线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必备的专业核心素养,使毕业生在酒店各岗位具备对客服务的技能和基层运营管理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有敬业精神,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善于团队协作,具有处理突发事件、数据收集与分析、维护宾客关系等能力。

4  职业拓展课程

开设双创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及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不仅具有自主学习获取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还能够进行职业规划,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  强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教学内容

酒店专业围绕服务类专业高素质人才用人诉求,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对源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增加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与模块。学生以任务为导向,学习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此过程中获得职业核心素养的塑造,最终达成课程目标。

1  通识教育的嵌入

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课程遵循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将通识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程中,找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6],向学生传递奋斗精神、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接受思想、心灵和行为习惯上的熏陶和塑造,使知识技能的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更有力度,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切实提高酒店专业教书育人的有效性。如茶艺与茶道、酒水知识与调酒技术、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获得全国旅游行指委课程思政示范案例等荣誉。

2  “1+X”证书标准的嵌入

“1+X”证书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1+X”证书标准蕴含了对接企业需求的典型性工作任务,其考核标准也彰显了企业对员工职业核心素养的要求,比如酒店运营管理职业技能等级中级标准对“办理客人入住接待任务”有明确的要求“仪容仪表符合岗位要求,非常熟悉酒店产品及销售政策等的相关知识,掌握酒店前台办理客人入住接待的工作流程及标准,具有一定的销售技巧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对客服务中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将酒店运营管理职业技能等级中级标准嵌入到前厅课程的相关教学模块中,与原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制定与“1+X”证书标准符合的任务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实现育训并举,获得与证书培训一样效果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目前,在前厅服务与数字化运营、客房服务与数字化管理、茶艺与茶道等课程中,将“1+X”证书标准所蕴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嵌入相应教学模块,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即可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考取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从业信心、坚定从业决心。通过“1+X”证书制度拓展相邻岗位任务、专业重点任务、特定核心职责和重要素养[7],在全面提升人才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基础上,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3  大赛内容的融合

目前,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Competition Standards,简称 WSCS)。大赛项目和标准紧密对接产业岗位需求与技术要求,对从业者的职业核心素养有非常高的要求,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标杆。如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新项目——酒店接待服务,以酒店前台接待岗位为载体,但绝对不仅仅是前台接待工作技能,还包括市场营销、大堂副理等多个角色,选手需要按照酒店接待服务标准(或要求)展示服务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及在复杂职业情境中获取信息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这对职业核心素养及学习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选手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8]。因此,将餐厅服务项目、酒店接待服务项目的竞赛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碎片化、项目化[9],融入餐饮课程、前厅课程实践中,将教学环节与大赛训练相结合、将考核标准与大赛评价标准相结合,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热爱所学职业领域的工作,有长期从事相关职业的愿望,主动提升和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酒店经营业态和模式的变化,涌现出更多的岗位,对员工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创造力等有更高的要求。通过课程改革,不仅新增了专创融合课程,同时在一些专业核心课程中授课教师渗透了创新创业教育。以宴会设计课程改革为例,将课程任务转化为产品开发,教师指导,学生组队,书写创新创业计划书,设计主题,从菜单设计、台面布置、物品采买到成本核算、营销和服务设计等一系列运营过程,由团队成员分工完成。成果考核交给市场——邀请老师、同学甚至企业总监等前来考察消费。教学成果市场化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是学生验证理论学习的重要实践,从生产到销售,迈向了服务产品在教学中最难接近的变现环节,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引导学生形成合作、互助的学习模式,在完成任务中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延伸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一些优秀成果获得企业青睐,被企业定购采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