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发展相结合的创新研究
作者: 彭城 朱腾飞 贾方芳 黄荣
摘 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用新时代科普观引领社会服务建设,已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党的自身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公共卫生学院100多名基层党员的调查数据,分析高校党支部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学科中的作用成效,比较高校党员对不同方向下党建合作共建的认知态度,探讨“党建+科普”模式推进党建与学科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视角,以期为其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科普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科普教育;问卷调查;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7-0077-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rvices with the concept of popular science in the new era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pabilit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level of the Party's ow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more than 100 grassroots Party members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Party branches in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communication, and compares college Party members' perceptions of Party building cooperation and co-construction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new perspective of the "Party building + popular science" model to promo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the training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s in other colleg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communication;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raining mechanism
科普是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长期性活动。利用科普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是促使受众提升健康素养、采纳健康行为的重要手段[1]。2021年,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进一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的思想[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因此,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加强高层次科学人才培养是推进这一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3]。
高校不仅承担着科研攻关、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等主要职能,而且也是社会治理网络中的组成部分。要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国家和地区发展贡献力量[4]。因此,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用新时代科普观引领社会服务建设,引导高校师生党员践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党的自身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5]。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十几所高等院校陆续建立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等相关专业,开展高层次科普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招收攻读科普学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研究生,持续为社会输送科普专业人才[6]。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普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基层党支部科普服务能力,已成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 公共卫生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科普教育工作的融合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 基层党支部建设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基层党支部在高校学科建设以及科普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互促互融,有助于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有助于科普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实践研究。笔者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建-思政研究课题“高校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发展相结合的创新研究——以高校党支部科普+党建工作为例”,广泛收集了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2名基层党员对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发展的现况,特别是对目前高校党支部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成效等问题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19.60%的党员同志认为目前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学科建设中,亟需发挥党建在人才培养创新中的作用;15.60%的党员表示,期望通过学科整合交叉,科学合理规划的方式,增强学科发展和建设作用(图1)。可以看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紧跟学科发展新形式,将党支部整体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与科普宣传相结合,统筹安排,实现“党建+科普”工作新格局。
(二) 基层党支部合作共建强化党建引领科普服务
在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党支部合作共建是一种“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发展”的党政协同、相互促进的新模式。高校党建工作要适应新要求、新变化、新发展,积极参与合作共建,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对接,不断创新共建方式方法,目标一致、相融共生,推进党建工作取得实效。借助党建共建平台,引导医务党员走到百姓中间,打造健康科普宣讲新媒体矩阵,发掘和培育一批医学科普专家,夯实做好健康管理和科普宣传的初心。
有关党员同志对党支部开展党建合作共建合作态度的调查显示,77.45%、65.69%基层党员分别期待与医院、疾控开展党建联建(图2);78.43%的同志期待与共建单位开展科研方面的合作;53.92%的同志则期待合作开展科普宣传(图3)。这表明,在党建工作中,科普宣传活动可作为党建工作中实践育人的一个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渐进入常态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积极响应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社区书院”建设,与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合作共建单位,共同撰写《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从理论到实践》等专著,完成制作健康科普设计思路和技能实务等系列培训课程,共同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及科普人才培养,努力向市民提供优质科普服务,进一步推动基层党支部科普工作进街道、进村镇、进居户。
(三) “党建+科普”模式推进党建与学科发展有机结合
学院党委与基层党支部,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将与社区、卫生、媒体、教育机构等行业单位开展联合建设;同时,着力打造合作平台,快速聚合党建联盟不同单位的发展资源,服务区域共建单位发展,开拓互动双赢的横向“党建+科普”新格局。
调查结果显示,92.15%的党员同志期待党支部开展“党建+科普”工作(图4),并且认为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授课经验,高校党支部可通过多渠道合作共建,有利于科学知识传播。与此同时,党员同志也反馈了目前对于科普工作存在的一些困难,比如科普工作与日常科研教学之间的时间矛盾,科普工作专项经费有限,缺乏科普相关专业队伍建设等。
因此,通过党建共建将“党建+科普”工作常态化是一项有效举措,不断做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丰富领域科普工作内涵。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重点学科建设与科普平台建设相融合,促进实践与科研闭环,促进配套学科整合式发展。不断拓展科普工作渠道,对标国家战略,计划开展科普扶贫工作、长三角科普工作交流研讨会、“一带一路”科普工作[7]。促进党建与科普工作融合式发展,建立党建、宣传、科普工作一体化长效机制。
二 新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党建+科普”创新工作模式的对策思考
党建活动作为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具有凝聚党支部、团结内部成员的作用。高校党支部结合科普宣传,开展党支部工作。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贯穿于学科建设之中,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同时,凭借科普宣传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党支部的思想建设也更明确,工作内容也更充实,方式方法也更灵活,党的建设更有生机与活力。因此,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不仅要承担本单位和系统内的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还要对党在本单位和系统外的工作负责。
(一) 把握新时代,推进学科建设新任务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高等学校长期而艰巨的中心工作,其状况和指标是反映一所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基层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是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行动指南。
新形势下党支部的工作领域由单纯的党内管理走向全方位的管理工作,要围绕学科建设中心工作抓党建,要求党支部有创新的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工作载体,基层党建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新途径,从具体环节上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要在把关定向、队伍建设、管理优化等方面发挥功能;要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营造和谐兴科的良好氛围,推进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在学科建设中提升基层党支部影响力、发挥政治功能和形成长效机制。
自新冠感染疫情突发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师生迅速行动与响应,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有的参加一线抗疫工作,有的开展课题研究,有的主讲和举办疫情防控讲座,率先创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模式,树立系统化抗疫科普教育标杆,努力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作出应有贡献。学院各支部积极实践,以共建机制为保障,以宣传辐射为抓手,努力建立“党建+科普”工作模式,立足“广、精、新”打好科普党建牌,发挥党建联合效应。
(二) 找准切入点,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当前,我国面临慢性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民众对重大慢性病危害性认识不足等严峻挑战,普通民众普遍比较缺乏关于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健康中国亟待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行动,努力实现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的目标。在后疫情时代,推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公共卫生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上海市将进一步健全超大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积极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健康科普有效供给,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影响力。基层党支部要不断适应服务需求和发展需求等发生的新变化,在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发展相结合的同时,发挥好党支部、教职员工在健康科普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突出“服务”职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也是做好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