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马佳星 王银辉 柳根金 沈非凡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0

摘  要: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直接关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立的成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该文在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上进行一系列探索。在整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针对本课程9个章节逐一详实地设计课程思政融入路径与教学方法,将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情怀等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专业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该课程的研究成果可为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7-0190-04

Abstract: Principle of Concrete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i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effec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order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President Xi Jinping's expositions on educ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ng rol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explorations on the ideological value contained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he ideological goals,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integration paths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designed in detail for the 9 chapters. The elements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course. The outcome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other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s.

Keywords: Principle of Concrete Structur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method; craftsmanship spirit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就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保障体系等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4]。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需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5-6]。专业课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而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仍存在课程思政元素较少、课程思政与知识点融合不够、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丰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一  课程简介

(一)  基本情况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既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又是一门统领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7]。课程占3.5学分,共计64学时,其中48学时为理论学时,16学时为实践学时,涉及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性能、结构设计基本方法、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与变形和裂缝验算等内容[8-10],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设计方法和工程意识。

本课程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中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既有理论推导又有实验研究,既有经典理论又有新兴技术[6-7]。因此,在本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职业素养和人文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课程目标

本课程作为一门工程类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课程内容既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又与现行的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8—201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等结构设计规范密切相关,涵盖混凝土设计工作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类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工程实践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确定如下。

第一,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等基本原理,理解并表达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受扭构件、受压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和基本理论,解释与评价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基本受力构件的设计合理性,获得结构构件设计最基本的有效结论。

第二,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等科学原理,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基本受力构件的设计原理、方法、计算模型及公式,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设计和验算。

第三,综合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及本课程的知识,借助AutoCAD等设计工具,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基本受力构件的综合性设计。

二  课程思政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当中,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相结合,以专业基础知识为载体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细化思政教育于课程内容之中,构建全课程育人,围绕“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情怀”设立以下三个课程思政目标。

一是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底线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工程师价值观,以及“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是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使其具备较强的求真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合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是激发学生的科技报国情怀,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于为人民服务,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四有”时代新人。

三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课程蕴含了丰富的国家政策、社会时事、工程实例和创新设计等思政育人元素,具体包括: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情怀、职业操守和科学素养、精益求精与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

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底线意识、工匠精神、责任意识等学科价值观,客观公正地分析工程实例,引起学生对结构设计规范及本课程设计原理的重视。以“中国速度”“大国工程”“国之重器”为例,介绍我国桥梁、隧道、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习兴趣。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本课程采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舒士霖主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三版)》[11],各章节(授课单元)的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及教学方法见表1。

四  教学效果

2020年初突发新冠感染疫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期间的大众的主流情绪为强烈的担忧(79.3%)、恐惧(40.1%)和愤怒(39.6%)[12]。以上数据表明大众正处于“应激”状态。高校学生作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特殊群体,抗压能力较差,情绪易波动,在危机事件中更易产生应激反应。复课后,教学团队对所在单位2018级返校学生进行心理排摸后发现,担忧成为蔓延在学生群体中的主流情绪,占比近四成。少数学生甚至怀有不满及恐惧的情绪。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多通过自媒体渠道了解疫情状况。对于不实报道或负面新闻的长期报道难以作出调整,容易产生消极、不满甚至是抗拒的情绪。这些情绪状态长期存在会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身体健康、学习与生活状态,使学生难以在返校后迅速恢复以往学习的专注度。

针对这一问题,教学团队在本课程中采用上文所述的融入路径及教学方法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的情绪,排解其消极心理,激发其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期末心理排摸显示,学生面对疫情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悲观情绪明显减弱。在期末教学评价中,学生普遍给予了课程思政教学积极、正面的评价。期末考核的数据也表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较好,平均成绩及不及格人数均与往届持平。教学团队进一步将本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凝练成提案,获省、市领导的肯定及批示。

截至2022年,本课程已累计在3届学生中展开课程思政教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提升自身结构设计、实践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对工程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直接关乎整个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立的成败。本文简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基本情况、课程目标,并围绕“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情怀”详细阐述了各章节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及教学方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在内容与结构层面,均有相通之处,可共享大量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可为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30-31.

[2]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3] 宋丽娜,金丽馥.博弈与调适:高校教管主体协同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4):114-124.

[4] 胡大柱,彭亚萍,朱柳娟.《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2):158-160.

[5] 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6] 徐腾飞,杨成,赵人达,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1):182-189.

[7] 蒋庆,种迅,冯玉龙,等.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21):178-180.

[8] 王博,李红,吴涛.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课程思政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5):185-190.

[9] 孙巍巍,范进,蒋冬启,等.基于课程思政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22,8(1):168-171.

[10] 夏红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1):83-87.

[11] 舒士霖.钢筋混凝土结构[M].3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2] 谢天.群体性焦虑的社会心理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5):65-71.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科规高校年度规划课题“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检测技术课程群多学科协作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21SCG184);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超级工程’引领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浙教函〔2021〕47号);宁波市教科规教研教改项目“高校海归青年教师的能力发展研究”(2021YGH029);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1年度第二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立足宁波建筑产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改革”(浙大宁理教〔2021〕192号)

第一作者简介:马佳星(1989-),男,汉族,陕西佳县人,博士,副教授,院长助理,土木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授方法与教学改革。

*通信作者:沈非凡(1989-),男,汉族,浙江宁波人,博士,副教授,副院长,自动化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