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疗法理念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李东泽 王丽娴 张路 任梓铭

摘  要:园林树木学这一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主要系统介绍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等,而园艺疗法主要运用植物本身的特性给参与者带来情绪上的感触,从而达到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通过运用园艺疗法理念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其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形成“理实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并能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带来心灵的疗愈和成长。以期园艺疗法理念能够应用到更多的课程教学中,助推园艺疗法在我国高校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园艺疗法;园林树木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111-04

Abstract: Landscape Dendrology, a professional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mainly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habits and landscape applications of landscape trees, while horticultural therapy mainly u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to bring emotional feelings to people, so as to improve their mental state. By using the concept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the paper explores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forms in curriculum theory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and forms a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practice and psychology".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mprov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bring spiritual healing and growth. It is hoped that the concept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can be applied to more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words: horticultural therapy; Landscape Dendrology;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mental health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的基本理念是积极运用园艺植物、园林景观环境以及园艺操作活动对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改善身心状态,维持和增进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其是一门集园艺学、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交叉型学科[1-4]。园艺疗法的可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能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还有不同身体状况,甚至针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们。通过开展相应的园艺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参与者的心理状态、身体健康,以及社会交际等多方面的自身素质发展[5-7]。

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加之00后这一群体的年龄特征和代际特征,及各种不同的成长环境,当代00后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迷茫等心理问题[8],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多种解决举措与创新途径,丰富教育实践应用形式,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9-10]。其中近些年兴起的园艺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已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5、11-12],而且当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研究表明园艺疗法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磨练坚强不屈的意志、培养豁达开朗的心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增进效益,同时园艺疗法也能提升大学生对心理矛盾和挫折的忍受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压力问题,所以未来园艺疗法必定会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3]。

园艺疗法主要是通过植物来感染人的情绪,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渴求和敬畏,从而达到提高身体机能、积极奋发的目的。所以植物是园艺疗法实施的根本所在。而园林树木学的讲授主题即为园林植物,其是以园林建设为目的,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习性、繁殖、栽培与园林应用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园林树木学是园林、风景园林、观赏园艺、环境艺术设计与景观艺术设计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根据不同专业对知识需求的差异,该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园林树木学课程既有其应用的独立性,又可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专业设计等课程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14-16]。

该课程知识量大且琐碎,有很多植物基本知识需要记忆,学生的学习记忆难度较大且容易忘记,总体课程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难以在课堂上形成对植物的感性认知,所以学生极易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17-20]。因此,授课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并合理构建利于学生理解记忆的植物知识框架体系等显得极为关键,以便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解决该课程以上的实际教学难题,自2020年起,笔者所在的浙江理工大学园林植物与生态教研室以“园艺疗法”理念为切入点,将其运用到园林树木学的课程教学中,初步摸索并形成了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经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  园艺疗法理念在园林树木学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园林树木学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较多的仅是以课堂多媒体的形式,再就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繁冗,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消极状态,致使知识的传递成为单向活动。运用“园艺疗法”理念不仅将繁杂的知识趣味化、活动化,而且还能够缓解学生的消极情绪,提升其心理素质。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

(一)  种子计划

在开课第一节课,给学生分发几种树木种子与基质,让学生每人栽种几颗种子,其容器为学生自己寻找的废旧瓶子、盆子等,同时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们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记录其生长的过程,发芽、展叶等,课程结束后提交成长日记。一开始并不会告知具体的树木物种名,等待发芽后让其自行辨认具体物种。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拉近了学生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让其对植物产生情感。要注意选取相对容易发芽的树木种子,如朴树(Celtis Sinens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及鸡爪槭(Acer Palmatum)等。

(二)  物候观测

在总论部分讲授园林树木生物学特性时,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让每组学生在校园内选取3~5个不同种类的树种,这也可称为“缘分树种”,可以利用树种的特性与文化内涵,建立与其自身的情感链接。然后学生按照植物物候观测的方法,小组协同定期进行物候观测,记录并拍照。由于课程开设在下半年,所以重点观察各个树种的秋冬态变化,可多挑选秋色叶植物。在调查过程中,小组内需定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进行团队建设;同时课堂上也会定期进行组间的分享,让学生体会到调查的成就感与分享的快乐。其中分组的环节是利用“叶片拼图”的方法。根据小组数选取相应的叶片数,将每一张叶片随机剪成5小片,每名学生分发一小片,让学生们进行拼图游戏,最终能拼成完整一张叶子的5名学生为一个小组。

(三)  叶脉书签

在总论部分讲授园林树木的“叶”时,摘取校园内的一些树种叶片,让学生们观察叶片的叶脉、锯齿及叶片排列方式等。同时让学生们制作叶脉书签,以此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书签也可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2021年的学期正值建党100周年,学生们当时用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叶子制作了一百张书签,顺着“叶脉”让学生来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百张红叶情 循脉献给党”为主题的课程思政案例。

(四)  植物面对面

在讲授各论部分时,每个科至少会采取相应的一两种树木标本,用于课上的“我爱认植物”抢答环节(观察树木标本的同时,按小组来进行形态特征的描述)。在此过程中注重“五感”的体验,如在讲授松科时,播放山上松涛的视频;在讲授木犀科桂花时,采摘桂花,闻花朵的香味,并让学生饮桂花茶饮;在讲授榆科珊瑚朴(Celtis Julianae)时,抚摸珊瑚朴叶子上的柔毛;在讲授漆树科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时,品尝南酸枣的果实;在讲授无患子科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时,体验无患子果皮洗手等。在此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观察,还可以相应地通过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等去感受。

二  园艺疗法理念在园林树木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最佳方式即为实践教学。而园林树木学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学好该课程既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室外实践教学是解决树种识别及应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21]。园林树木学课程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以介绍常见的园林树木的主要形态识别特征为主,即植物识别占比重,加之园林应用方式。平常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考核学生掌握植物名称、主要识别特征与园林应用等,较少拓展补充药用价值等。此种实践的方式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探索植物自身内在应用价值的能力,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引入园艺疗法的理念到实践环节,活化课程实践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

(一)  定向寻“树”

类似于现在流行的定向运动游戏,发给学生地图(指定的点上标上特定树种),让学生按照地图自行去寻找,给其提供树种相关的形态特征或观赏特性等辅助线索,找到时拍照打卡。改变实践方式,不是单一的老师讲授,一群学生在听,增加学生在实践中的参与感,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

(二)  简易标本

制作植物标本的是园林树木学实习常见的做法,但往往因为制作不及时、存放不佳等,致使制作的标本不尽如人意。通过给学生分发相片纸、卡纸,让每2名学生一组制作自己喜欢的20种树种,实践的过程中定期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标本,每次实践结束时,组间拿着自己的简易标本相互提问,以此来丰富树种验证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实践的参与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