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视域下高校体育德育研究
作者: 王乐 刘莹 李辉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基于体育强国背景研究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根本任务、共荣共创。学校体育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立足爱国主义这一教育核心,传承体育报国红色基因,使青年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体育强国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体育是“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立德树人”是高校体育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铸魂工程”助力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强国;青年成长;高校体育;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1-0193-04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conducted the research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the common prosperity and co-creation of college sports related to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of importanc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teenagers and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Based on patriotism, the core of education, inheriting the red gene of sports serving the country, young students can closely combine the realization of their personal values with the building of a sports power. It is proposed that sports is a project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college sports to build a "sports power," and is a "molding spirit project" to help the realization of a sports power.
Keyword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 leading sporting nation; youth growth; college sports; higher education
体育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体育强国梦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我国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增强身体素质、健全人格品质、锤炼思想意志,在“立德树人”的实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建成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已经开启,高校体育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新的贡献。
一 “体育强国”战略对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曾经被嘲讽为“东亚病夫”,建设体育强国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为之奋斗的方向和梦想。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体育与德育、智育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身体是“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赞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立场,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体育观,把体育事业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和推动,把建设体育强国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目标。体育事业改革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赛道上奔跑的脚步、雪场中飞驰的英姿、球场里跃动的身影……中国体育的奋进故事与时代潮流同频共振,不断推动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面绘制了体育强国建设的蓝图,提出了五大任务和九大工程项目,意味着中国体育强国建设进入了更加具体化的实施进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强调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擘画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特别是2022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善、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和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大国风范,为“体育强国”战略注入了源源动力。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
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为“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更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新的时代要求,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高校体育承担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责任。2014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形成了主题性群众体育品牌。70多年来,高校体育始终与民族振兴紧密相连,始终坚持培养体育人才,图强报国,深深烙印下了祖国至上、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的初心使命。
新时代,高校体育要在继承发扬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找准新的历史定位,明确高校体育工作的使命担当,注重全面发展、优化发展,让高校体育在体育人才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 实现“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高等院校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不单单是为祖国培养出有知识才干的现代化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让他们成为健全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作为高等教育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元素,高校体育不但肩负着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运动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任务,其在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与道德素养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体育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标志着体育理想、道德和审美。让学生们感受体育精神,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习运动员们的拼搏奋斗精神,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同时,体育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人本精神、公平公正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体育精神的文化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一致的,能够激励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阳光激昂的精神风貌,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高校体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总体目标的,通过高校体育可以实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帮助大学生掌握体育和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同时通过广泛的群众性竞技运动推广助力全民健身。这几个方面的目标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健康知识并经常参与竞技活动的直接结果,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健全人格的发展和成长。
由此我们可以说,学校体育在大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彰显着学校体育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三 “体育强国”与“立德树人”在高校体育中共融共创
体育强国科学理念的彰显、建设体育强国宏伟目标的确立,为大学体育健康科学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明确了正确发展方向和实践着力点。
大学阶段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黄金时段,更是塑造青年精神气质最重要的阶段。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低头族”“宅男”越来越多,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肥胖、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而许多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肥胖率、近视率大幅上升,更是让人倍感沉重。
2020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与2014年监测相比,虽然提高了0.8个百分点,但是大学生体质状态仍然堪忧,大学校园跑不快、跳不高、不愿动人群持续上升。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仅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更事关民族未来。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坚定的意志是奋斗者最基本的身心素质要求,是青少年承载祖国未来、振兴民族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身体都是最大的本钱。体质不强,谈何栋梁?
而学校体育不仅能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更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昂扬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为参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身体上、思想上的充分准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对于发挥高校体育“立德树人”作用,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指示和部署。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这些战略部署与指示论述,为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体育工作“立德树人”作用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
四 “立德树人”是高校体育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体育通过“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强国”建设所必需的体育品德,而良好的体育品德能为“体育强国”战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国家,需要共同的社会价值作为凝聚;一个人,需要向上向善的精神作为指引。作为一项运动,体育也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认可并遵循的行为规范,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如遵守规则、自尊自强、奋勇争先、超越自我、团结友爱,以及正确面对胜负、体现民族自豪感,等等。